如果有人跟我说,有个人在抗日战场上单枪匹马挡住了一百多个人,我肯定会认为这是某部抗日神剧的剧情。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广西游击队长韦景光的历史记载。
凭借两杆长枪,一把手枪,十个手榴弹,韦景光在俭挑山凭借一己之力挡住了一百多个敌人,成功坚持到援军赶来。
能够达成这一奇迹,韦景光可不单单只有一腔热血。在这场战斗中,地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俭挑山周围地势崎岖不平,都是山地,想要通过这里,俭挑山中相对平缓的坳口是必经之路。
这条坳口相当狭窄,宽度不到1米,入口还堵着两块比人高的大岩石。如果能够提前占据这个地方,打起来便是居高临下,而且也更加有利于观察敌情与保存自身。
除此之外,在其中一块石头的后面,还有一个天然的小山洞,洞口不大,刚好够一个人走进去。
虽然敌人众多,但这些有利的地形条件让韦景光充满自信,他相信就算只有自己一个人也能够成功地拖住敌人,直到援军到来。
韦景光刚刚准备好,敌人就出现了。
韦景光占据了绝佳的地理位置,但并没有急于开枪,而是准备将敌人放近一些。来到这里的敌人暂时只有这么多,打掉一个,压力就能减轻一分。
而且日本人又怎么可能想得到,韦景光一个人就敢来守这个即将被百人部队进攻的坳口呢?
韦景光一直没有开枪,直到敌人走到只有20米左右的时候,他才开始射击。
敌人应声而倒。
敌人似乎并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遇到伏击,队伍一下就乱了起来,子弹都被打向枪响的方向。
不过这个时候的韦景光早就已经溜了。
在路上,韦景光还赏了敌人一颗手榴弹。
韦景光的枪法相当不错,枪响人倒。在子弹和手榴弹的威压下,敌人退了下去——他们连对手大概有多少人都没看出来。
趁着这个机会,韦景光将自己的装备分别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以便转移之后能够立马射击。
不久,敌人再次压了上来。
已经根据情况合理做好分点的韦景光疯狂地转换着攻击点。
敌人被枪子点着名,偶尔被手榴弹招呼一下,很快就乱了阵型,混乱的向山下跑去。
又过了一会,敌军重新向上进攻。
韦景光手上的弹药并不富裕,因此决定擒贼先擒王。
经过观察,韦景光干掉了一个拿手枪的人。看着退去的敌人,韦景光感觉自己打的应该是鬼子军官了。
这一枪后,敌人开始向远处撤退。
看着退去的敌人,韦景光做出了下一波攻击暂时应该还不会到来的判断。
此时,韦景光已经连续战斗了好几个小时了。因此,他决定抓紧时间休息一下。
为了防止睡过头,韦景光在自己的手上夹了一根点燃的烟。这根烟五分钟左右就会烧完,如果韦景光没醒,就会被烫醒。
事实证明,这根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这根烟,那韦景光就该吃炮弹了。
被烫醒的韦景光第一时间向山下看去。而这一看把韦景光惊得一身冷汗——敌人已经在山下架好了小钢炮,再迟醒来一会儿,自己就该在睡梦中被炮弹炸上天了。
韦景光赶紧翻身钻进山洞,就在进山洞的一瞬间,炮弹在刚刚睡觉的地方炸响了。
韦景光大呼好险,就在这个时候,他发现这个山洞里有很多石头。
子弹已经不多,这些石头也许可以派上用场。
敌人炮弹打得并不频繁,而且间隔也差不多少。因此,韦景光就趁着炮弹射击的间隔,将洞里的石头全都堆到了坳口处当成滚石来用。
在敌人发起进攻之前,韦景光将这些石头全部都布置妥当了。
等到敌人再次进攻时,韦景光特意将敌人放得很近了,才开始发动进攻,为的就是让这些石头能够派上用场。
然而敌人却不知道韦景光的想法,慢慢前进之下,居然摸到了20米以内的位置。
敌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个陷阱,相反还向后传话说共军已经没有子弹了。
就在这个时候,韦景光将准备好的石堆分次推下,石块如雨点一般砸向下方的敌人。
与此同时,枪和手榴弹也在不停收割着敌人。
来回交替的攻击之下,敌军损失惨重。
有些敌人想要扔手榴弹,但是过高的高度差让这些手榴弹根本派不上用场,还有一些甚至滚回了敌人自己脚下。
直到最后敌人也没能突破韦景光的防线,只得带着伤员返回山下。
不过韦景光可没想这么多,他继续将石头向外搬运,做着各种战斗准备。
就在他做准备的时候,背后突然传来了人急促呼吸的声音。
韦景光吓得魂飞魄散,大呼不好——他以为敌军找到一条新路,绕到背后发起进攻了。
就在他准备拼死一战的时候,发现来的人竟然是前来增援的同志。
就这样,韦景光在仅有一个人的情况,不仅完成了守备任务,还一直抵抗敌军,直到援军到来。
不过仔细想想,他真的想要在绝境下单枪匹马作战吗?
事实上,我相信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打仗,也没有一个人生来就是英勇无畏的。真正让这些战士前仆后继、英勇向前的原因,是为了保卫人民,保卫祖国。
他们战斗是为了后人不战斗;他们吃苦是为了后人不吃苦;他们献出生命是为了让后人能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