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多安觉得队友有心理问题,除此之外呢?

凝阳聊体育 2024-12-31 21:52:40

早在12月12日凌晨,曼城客场0:2不敌尤文图斯后,曼城队长京多安接受采访称曼城球员有心理问题,一丢球或者对抗失败就懵了。

今天来系统说说曼城本赛季九次败仗之后存在的问题。而关于阿德里亚诺的相关内容还需要专业心理学权威人士给出结论。

曼城球员所谓的“心理问题”确实存在,根源只有一个:球队骨干年纪大了,无法匹配瓜迪奥拉的战术。

人员老化是所有队伍都要面对的自然规律,联赛六冠王曼城也不例外。瓜迪奥拉治下的队伍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战术精度高,要求特别细,这早已众所周知。首发球员年纪大了以后,跑动能力下降,引发比赛强度下降,执行力跟不上,就会出现连锁反应。

另外,瓜迪奥拉要求的传控,很大程度上不仅是对球权的保有,还要牢牢将比赛节奏掌控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控”能最大限度地节省体能,换言之,踢传控的队伍最怕和对手比折返跑。当节奏在自己手里,无球跑动越精细,体能分配越合理。校长说的“优势在我”也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然而节奏一旦在对方手里,别人要提速,你只能跟着提速,跟不上就极有可能丢球。无论当年的巴萨,还是现在的“老弱病残”版曼城(我怎么觉得少了一个字),丢失球权以后面对对手不计成本的快下冲击,都是扛不住居多。

把其中的细节拆解一下,可以得出更多的结论。

上图记录了九次败仗当中的八场。12月21日英超第17轮客场1:2不敌维拉没有记录在内。

首先,关键球员伤缺(罗德里)、以及老化(京多安、丁老师),引发相持能力光速下滑和战术体系崩盘。

“相持能力”很多人觉得是玄学,然而,这个能力恰恰是各项指标的优势堆叠成的结果。现在的曼城为什么对手只要反击一提速,整条前卫线就追之不及,中场防守直接崩溃,原因无他,大龄球员知道自己没有足够的体能和对手比折返跑。反过来,对手在一次次反击当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

作为第一条防线,哈兰德主导的高位逼抢得不到前卫线的有效协同。

作为第二条防线,曼城前卫线多人老化,就算能和锋线协同,高位逼抢能力也已直线下降。

作为第三条防线,曼城的后卫线单独、直接面对对方进攻队员时,个体和局部的防守能力不足。这并不奇怪,打惯了反击快下的球队,进攻队员在“一对一”场景下很容易感知到曼城的后卫线得不到前卫线的有效保护,本赛季经常一触即溃。

这就是相持能力下降的具体表现。

这年头防守端持续追求结构化,“传控”也不例外,打传控的队伍强通过传球和跑动频繁拉扯,使得进攻更立体、更合理,控球率永远优于对手;丢失球权后会第一时间高位逼抢,极短时间内依靠三条线的协作,完成“攻转守”和“守转攻”两个阶段的切换。这样的战术体系下,被对手逼迫到中场防守甚至后场防守的局面相对少很多,同时意味着打“传控”的球队三条线身后,必然存在大片开阔地。

当后卫线的个人间距拉开,一对一防守空间被放大,个人能力的差距就不再是决定性因素。很简单的道理,相同时间周期里,不是所有球员都能学会传控,但所有的球员从小到大都会一对一,这是一直在练的东西。何况“成功率”这个概念,反击快下总比传控破密集防守要高不少。

传控放大的是技术和意识,并非绝对的身体强度和跑动强度。现在的对手也看清了曼城的问题,不计成本地局面导入折返跑和快下提速,曼城的老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被动。这个时候,第二个问题就开始严重了。

连续场面被动却无法得到纠正,就会让队员怀疑自己的战术执行是否存在严重问题——假定确实存在问题,那么到底哪个位置的问题最大?为什么不换人呢?这一系列的疑问放大,造成的结果就是比赛自信一点一点缺失。

其次,队内多数球员服务于战术体系、劣势局面甚至极端局面下凸显功能单一的缺点(多库、格拉利什、萨维尼奥、福登、沃克)。

多说一句,瓜迪奥拉需要全才吗?当然需要,但全才不好找,曼城再怎么多金也只能算新晋豪门,他们在各条战线成绩的沉淀、联赛和欧战的统治力,并没有因为瓜迪奥拉的到来,就形成了绝对的吸引力。至少相比“西超双熊”是这样。当然了,现在的巴塞罗那是否还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是个球员都要掂量掂量,这属于题外话。

而大卫·席尔瓦之后,曼城的顶级中场球员存在一个共性,战术适应能力非常好,但战术外的创造力不足。无论德布劳内还是京多安,抑或罗德里和科瓦契奇,都是如此。甚至包括一度被改造成后腰的“狮通狮”。

上赛季京多安在巴萨,身边一群小年轻,年轻火力壮,技术和天赋又高,加之传统强队面向西甲联赛,比赛控制确实游刃有余,所以他个人看不出太多下滑后的缺点。回到曼城同样是三中场、三前锋,就看出人和人的差别了。

而丁老师,下滑的速度用“肉眼可见”难以形容其十一。身体素质下降了,折返跑能力变差了,开始靠传球、靠策应、靠援护。然而俱乐部的窘境和国家队确实大同小异,前面一个强点看似无限强,但俱乐部那个是半成品,国家队那个完全体极度不稳定;边路是同一队友,猛的时候很猛,更多时候是莽,毫无道理、固定节奏、一点都不多变的莽。五个字:配合不起来。

对,说的就是多库。要过人带出节奏变化,当然可以,但过人以后得突破后分球总是糙,高球的弧线平且快,很难追求落点变化;地滚球基本只有倒三角。而且多库的强突很多场景下,把对方的后卫线间距压缩到小得不能再小,很容易遭遇协防,自己的连续技术能力又不足以一过二、一过三。这种比赛方式被对手看穿后,很容易嚯嚯全队——你把所有防守队员压到大禁区一带,大家几乎两三步内就要拼身体,狭窄空间里,二过一打不出来、也不敢打,一旦丢了球权对手哗啦啦往外一冲,就算反击打不成,你的队友折返跑也练过了。

格拉利什比多库好在什么地方呢?传球有前瞻性,哈兰德跑到位置的时候,他有一半的选择是及时传中的,球的飞行路线比多库有更多变化;贵为亿元先生,格拉利什头脑还算清楚,不会轻易莽起来,然而有球在脚下的时候也喜欢过一两下试试,复杂局面下选择一旦有问题,也会效率不高。

他和多库最大的问题还是功能太单一。除了边路和肋部,其他位置打不来。本赛季因为队里实在闹人荒,慢慢学着转型中路,但户口本的特点决定了很难有上升空间。

然后,凭借技术优势融入团队的萨维尼奥,和凭借身体优势融入团队的沃克,目前也是功能单一。前者对战术的理解和运用还没有完成,更多依靠南美球员的技术优势为团队出力;后者嘛……其实在2024欧洲杯决赛被西班牙打反击,以及本赛季被联赛多个对手打反击,从形式到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同。对手的跑位稍微“诡异”一点点,沃克就扛不住。

后防线上最容易着急忙慌出错的,不是别人,就是沃克自己。他回追能力强,但补位判断差,尤其是对手从中场一带开始的反击快下,在曼城这样的队伍,前卫线和后卫线压上太凶,尤其后卫线,经常在中线一带,边后卫还要深度助攻向前,防守时不仅要填边前卫的坑,甚至还要择机到肋部,帮助失位的后腰防守,然后才是退守后卫线。沃克显然很难在短短数秒的快下过程中厘清“什么事情紧急而重要”。

福登的功能更加单一,这个放到第三点说。

再次,年轻球员尤其是户口本上限低,适应能力差(刘易斯、福登),只是得到了战术体系的优化。当战术体系被拆解、切割、粉碎以后,弱点会全部暴露,甚至还会在某些场合下被放大。

这里只说福登。客观评价,曼城的“嫡系太子”和“流放太子”相比,福登的技术比帕尔默好得多,然而技术可以持续积累提高,胆识和想象力方面,帕尔默绝对强,不然也不会流放斯坦福桥还能成为战术核心。

评价福登和里科·刘易斯“只是得到了战术体系的优化”,有足够的依据。尤其福登,曼城睥睨八方的时候他很威武,上赛季联赛出场35次,33次首发,进19球助攻8次,拿了联赛MVP。重点来了,国家队威武的时候他一点都不威武,甚至成为南门战术逻辑里不能解决问题的“重要棋子”,和贝林汉姆、凯恩、萨卡、赖斯基本不来电。进攻端打不出来,战术权重和球权都不向他倾斜,勉强算情有可原;防守端他好歹能有点作为吧?没有的。这样的“重要棋子”有什么用?

“团队强你才强”的例子,几乎成了现在年轻人的潮流,福登更是个中翘楚。现在曼城暂时威武不起来,福登威武得起来吗?能托举曼城前行吗?并没有。12月16日英超第16轮“曼市德比”结束后的数据显示,24岁的福登本赛季联赛出场11次,7次首发;到昨天也就是12月29日英超第19轮,曼城2:0胜莱斯特城,福登依然首发,第66分钟被换下。依然0进球,有1次助攻(大禁区弧顶外远射帮助萨维尼奥补射得手)。

有观点说德布劳内、京多安等老人限制了福登的成长,简直一派胡言。同样是无伤状态下首发,哪有谁限制谁的说法?“传控”体系对球员的战术要求几乎人人均等,想团队单独优化自己可以,成长为第二个梅西,瓜迪奥拉恨不得把所有战术资源堆到你脸上。

而现在,老人速度慢了、传跑需要年轻人更多去迁就,防守端也要年轻人出更多力去补锅铲屎,福登也好、里科·刘易斯也罢,缺乏应有的担当,还在对手的汹涌反击中严重不适应——防守强度提不上来。12月21日英超第17轮客场1:2不敌维拉为止,蓝月亮遭遇本赛季第9场败绩,这么多比赛中,上述两人防守端的表现有目共睹。

这就是弱点被放大。当一名球员的弱点在比赛里被数次、数十次放大,他的临场心理基本不可能稳定得下来。

第四、部分核心球员是半成品,转型慢(哈兰德)。

终于说到哈兰德了。本赛季,他的短途冲刺速度明显慢了下来,这是增肌的结果。然后,他很重要的一个技能点“跑位多样性”并没有获得长足进步。个人认为,本赛季曼城的危机,对哈兰德反而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中场扛不住,锋线箭头获得的机会相对就减少了,压力也大了很多。这样的困境下,作为中锋,哈兰德如何自我调整去反哺前卫线?

这是曼城教练团队要去细致研究的课题,也是哈兰德以及自己的团队应该及早面对的课题。挪威人没有经过拉玛西亚的新手村,也不出身于足球传统强国,要拼技术天赋绝对不可能,195cm、87kg属于身体天赋,至于连续技术动作,这辈子基本不要想;要求他达到巴斯滕(188cm)、齐达内(185cm)的技术水平未免强人所难,就算达到锅神本泽马(185cm)那样偶尔“神之一过三”也属于极小概率事件。但无球跑位在24岁的年龄段,通过训练和比赛去提升是可以实现的。

说难听点,24岁比26岁还是年轻不少。英超身体对抗很激烈,但有球和无球技术的分寸感、选择合理性、对团队的催化作用,确实和西甲不在一个档次。目前为止我没见过英超有哪一名中锋为了帮助中后场提升组织效率,奔跑超过50米回撤到己方的后卫线面前,只为接一脚传球,进行一次一脚触球的转移。

而本泽马在客场对切尔西的欧冠淘汰赛中,亲身实践给所有人看。

这个赛季蓝月亮队伍亟待重建,摆烂总不至于,毕竟功力不在功夫在,功夫不在底蕴在,但比赛难度肯定提升很多。哈兰德顶着重压练各种无球跑位,是很辛苦,也不敢说真的能转型成功,还是那句话,凡事宜早不宜迟,大个子的速度衰减比小个子快得多,魔人的身体在二十出头就已经出现过应力性疲劳,往下发展会出现什么情况谁也不知道。

最后,瓜迪奥拉的战术设计弹性小,临场调整能力不足。

瓜帅这个问题存在很多个赛季了,他会不会改变,怎么改变,我无法评价。因为有一个历史事实谁都不能回避:

在宇宙队统治地球的时代,梅西贡献了巴萨有史以来最高的战术高度。他在场上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场下的主教练很大概率也无法解决。

瓜迪奥拉也许被这个历史事实影响太深,才笃信“战术高度大于一切”,如果有战术高度不能覆盖的意外事件,那始终是意外事件。

他也许应该花更多的时间,细致地教一教福登、里科·刘易斯这些年轻球员,因为他们即便多努力一百倍,也成不了伊涅斯塔或者比利亚,更加不用说靠近梅西。

上述原因堆积在一起,导致曼城整支队伍的相持能力不足,当极端局面频繁出现时,球员心理无法承受于是引发了球队的崩盘。

0 阅读:2
凝阳聊体育

凝阳聊体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