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货联名:打破质疑,开启品牌年轻化

花开半夏夜 2025-01-01 14:38:22

在当今商业营销的舞台上,国货联名可谓是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热潮,其中瑞幸与茅台的携手合作更是成为了现象级的范例,二者的“双向奔赴”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或许是因其热度过于火爆,一些质疑声也随之而起。

有人开始担忧,这般频繁的联名会不会潜藏危机?甚至有人直言,联名之举极易导致翻车状况的出现,像茅台如此大规模地开展联名活动,难道不会对其自身珍贵的品牌价值造成损害吗?

这些顾虑实在是大可不必,完全属于过度担忧。

对于当下的国货品牌而言,实际的情况并非是联名数量过多,恰恰相反,是联名的举措还不够充分。

一向高高在上、将品牌调性视作生命的奢侈品行业,也纷纷踏入了联名的浪潮之中。先是芬迪与喜茶的奇妙组合,紧接着LV与Mana的强强联手,这些奢侈品大牌平日里对自家的logo呵护备至,犹如守护着稀世珍宝一般,可即便如此,它们依然选择与售价仅20元左右的奶茶或咖啡品牌开展合作。

这背后所折射出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联名确实行之有效。

究竟是什么因素迫使这些秉持着传统与高端形象的“老钱”品牌放下身段,屈尊与大众消费品牌合作呢?

答案便是对年轻化的深切焦虑。大家务必牢记这样一句话:无论时尚潮流如何千变万化,其内在的本质始终围绕着话语权展开。

“楚王好细腰”的典故众人皆知,在过去的时代,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贵族阶层手中,那时的商业服务对象主要聚焦于少数贵族群体,广告宣传的受众也仅仅是那些有钱人。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汹涌而至,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人已然成为了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演变为整个社会的主流趋势。

在这种大背景下,奢侈品品牌若想继续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就不得不开始重视年轻人这一庞大的消费群体。

但要真正赢得年轻人的青睐,仅仅依靠传统的广告投放和设计风格的转变是远远不够的。

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一位中年人渴望被年轻人所接纳,于是便滔滔不绝地向年轻人诉说自己心态年轻,这样的做法不但无法让其显得年轻时尚,反而会显得十分突兀和尴尬,甚至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或许有人会认为,学习年轻人的说话方式是一种不错的途径,可实际上,真的能够精准地把握年轻人的兴趣点吗?看看春晚小品中那些试图模仿年轻人话语风格的表演,往往让人感觉尴尬不已,甚至想要抠脚。

究竟怎样才能有效地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呢?联名便是一种极为巧妙的策略。我们仔细审视今年众多的联名案例,尤其是那些成功出圈、引发广泛关注的联名活动,便会惊异地发现,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选择与奶茶和咖啡品牌展开合作。

这绝非偶然,原因在于奶茶和咖啡早已深度融入了当下年轻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他们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这些品牌的店面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回顾往昔,传统的联名模式热衷于营造稀缺性,常常推出限量100份、1000份等所谓的“贵族玩法”,借助饥饿营销的手段来制造溢价空间,其目标受众仅仅局限于一小部分特定人群。

如今的联名策略则截然不同,其核心目标是千方百计地撬动更为庞大的流量资源。奶茶和咖啡品牌凭借其发达的线下门店网络,为联名的物料产品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能够在物理空间层面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覆盖,从而触达数量众多的消费群体。

而那些购买了联名产品的年轻人,又会自然而然地成为新的传播节点,他们热衷于在抖音、小红书以及朋友圈等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战利品”,进而在赛博空间中实现二次传播,引发更大范围的传播效应。

以茅台与瑞幸的联名爆火为例,此次合作极大地拉动了瑞幸的产品销量,其中一个极具标志性的现象便是朋友圈被相关信息刷屏。当身边的人都纷纷购买并分享时,其他人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跟风购买的欲望,想要亲自品尝一番。

面对如此诱人的流量与传播效果,奢侈品品牌想要尝试开展联名活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有人担忧联名可能会出现翻车状况,以及两个品牌差距过大是否会对品牌价值造成负面影响等问题,在我看来,这些都并非真正值得担忧的关键所在。

品牌联名确实存在翻车的可能性,但我们不妨冷静思考一下,即便出现翻车情况,其影响又能严重到何种程度呢?难道还能比李佳琦与花西子事件所引发的舆论风波更为严重吗?

在品牌尚未实现年轻化转型的背景下,即便在联名过程中遭遇一些小挫折,甚至出现翻车现象,也远比被市场和消费者遗忘要好得多。毕竟在商业竞争的舞台上,坏名声总好过默默无闻。

从实际消费行为来看,又有谁会因为喜茶与芬迪的联名,或者Mana与LV的联名,亦或是瑞幸与茅台的联名,而改变自己原本的购买决策呢?事实上,大多数人不购买这些奢侈品,往往是因为自身经济实力的限制,而非联名事件的影响。

既然连奢侈品品牌都能够如此放得开,积极投身于联名活动之中,那么对于那些历史悠久的国货品牌来说,就更没有理由因循守旧、保守不前了。

近年来,商业市场呈现出一种显著的趋势:每当我们被一些新品牌的高价策略和傲慢态度所刺痛,或者被国外品牌的不良行为所伤害时,便会不自觉地将目光重新投向那些曾经熟悉的老国货品牌。

经过深入体验和比较,我们会惊喜地发现,这些老国货品牌不仅产品质量过硬,而且价格亲民实惠。在当今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这些老国货品牌能够历经岁月洗礼而屹立不倒,且未出现重大负面事件,充分证明了其性价比的卓越之处。

令人困惑的是,既然产品本身并无问题,为何总是要等到消费者遭受其他品牌的伤害之后,才会想起这些老国货品牌呢?

深入探究其中的缘由,我们会发现老国货品牌面临的最大困境在于营销环节的薄弱。它们最为缺乏的便是让年轻人了解和认识的机会,急需一种有效的方式来唤醒消费者对其品牌的记忆。

如果说奢侈品品牌只是对年轻化趋势感到焦虑,那么众多老国货品牌则是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遗憾地错过了年轻化的关键机遇。

回顾这些国货品牌的翻红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鸿星尔克因慷慨捐款而重回大众视野,白象因积极雇佣残障人士赢得社会赞誉,它们几乎都是借助一些意外事件才得以重新焕发生机。

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许多产品之所以定价高昂,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企业在营销方面投入了巨额资金,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对于老国货品牌来说,要像其他品牌那样开展大规模的营销活动显然是不现实的。暂且不论它们是否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如果真的选择邀请各大网红带货,支付高额的坑位费和佣金,那么又如何能够保证产品依然保持物美价廉的优势呢?

综上所述,联名对于老国货品牌而言,无疑是一条实现品牌复兴与发展的捷径。连茅台这样的行业霸主都深知联名对于培养年轻消费者群体的重要性,积极通过联名的方式拓展年轻市场,其他国货品牌又怎能错失这一宝贵机遇呢?

如今,鲜茶饮和咖啡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并非所有品牌都能达到蜜雪冰城、瑞幸那样的规模,但千店级别的品牌数量也颇为可观。

对于国货品牌来说,无论联名的最终效果如何,首要的目标都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人看见、知道并认识自己的品牌。因为在商业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没有什么比被消费者遗忘更为可怕的事情了。在国货联名的浪潮中,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可能与希望。

老国货们正借助联名这一有力武器,努力打破岁月尘封的枷锁,向着年轻化的广阔天地奋勇前行。它们不再是被遗忘在角落的历史符号,而是逐渐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时尚新宠。

未来,随着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创意十足、影响力深远的国货联名涌现。国货品牌们应继续秉持创新精神,深入挖掘自身特色与年轻群体需求的契合点,精心打造出更具魅力与价值的联名产品。

而消费者们也将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国货崛起的见证者与推动者,共同书写国货辉煌的新篇章。让我们满怀期待,迎接国货在联名之路上创造出更多的惊喜与传奇,在全球商业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品牌”的伟大跨越,让国货成为中国文化与经济实力的生动代言,在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远航,驶向更为灿烂的明天。

文本来源@IC实验室的视频内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