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在过去,“拆迁”这个词对不少家庭来说就是改头换面的转折点,不少人对棚改的梦想保持着期待,但同样有人对城市记忆的消失保存担忧。
但是就在最近“拆迁”这个词再一次成为了街头巷尾的热议话题,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城市更新,告别“大拆大建”
曾经“大拆大建”可以说是城市发展的关键词,推土机的轰鸣声,高楼拔地而起,仿佛一夜之间原本的城市就像开了“美颜”一般。
可是这样的增长方式虽然说带来了一定好处,但是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这些问题都是需要面对的。
然而,随着住建部及时调整方向,“大拆大建”已经成为了过去式,而转向的则是更为精细化、人本化的城市更新模式。
在2025年,城市更新行动再次启动,这一次的行动要比以往更为明确,指向更为精准,不再是以前简单粗暴的“推倒重建”,而是更加注重居民的实际需求,以及关注城市的整体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危房与老旧小区
在这次的城市更新行动中,危房和老旧小区,这两类房屋可以说是重点关注对象。
危房从名义上来讲就是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这些房屋因为年久失修,墙体开裂,管道锈蚀,电路老化,而这些问题也就是意味着随时就有可能发生坍塌事故。
要知道在过去设计房屋的时候,当时的标准可没有现在的严格,而且那时的设计标准放在现在早就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了。
不管怎样,危房的存在都在时刻威胁着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毕竟谁也不想一觉醒来,房屋塌了。
老旧小区可以说是城市化初期遗留下来的“历史痕迹”,这些房屋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承载着无数居民的回忆。
当然,这些老旧小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相继的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老化,缺乏电梯,老年人上下楼不方便,车位不足等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对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对城市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制约性。
除了危房和老旧小区,其实还有一种房型,那就是预制板房,这个原本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为了解决住房短缺产生的“速成品”。
这种房屋主要是以施工快、成本低的优势,在城市中快速发展起来的,但是这种房型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抗震能力差、保温隔音差、而且难以改造升级,从本质上来讲,也是属于危房的一种。
以北京昌平区的“2年拆迁计划”为例,预制板房集中的半截塔、魏窑村等村落被列为首批改造对象,这不仅是民生工程,也是城市空间优化的必经之路。
而这次与以往的拆迁方式不同,2025年的城市更新行动更加注重精准施策,并不是所有老旧小区都会进行拆除,也并不是所有危房都能一拆了之。
对于一些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的老旧小区,政府会选择通过改造的方式来提升居民的居住条件,比如修缮墙体、加装电梯等等。
而危房具有保留意义的则是不会进行拆除,但也不会让人再住下去,而那些确实存在安全隐患、无法继续使用的危房,拆迁无疑是不可避免的选择。
但是在拆迁补偿方面,这次也变得更加公平,主张“先补偿后搬迁”、“拆一还一”、“价值对等”……
这些原则的产生,不仅保障了拆迁户的合法权益,也避免了强拆等不和谐的现象发生,同时对拆迁居民在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最优选择。
当然,城市更新并不是简单的拆房子,盖新房,而是需要经过多方面考虑,平衡各方利益之后所做的决定。
那么会有人问了,在这场改革中,谁又会是最终的受益者呢?
如何避免不平等与矛盾激化
答案肯定是显而易见,那就是住在危房和预制板房的居民,面对拆迁,他们不仅能够改善当下的居住条件,享受更好的生活,甚至还有可能拿到一笔可观的拆迁补偿款。
而对于那些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的居民来说,虽然没有直接的经济收益,但也享受到了房屋升值、生活品质提升的好处。
可是城市更新并不是只有好没有坏,毕竟老房子拆迁,也就意味着这里的一切都将会发生变化,曾经熟悉的家园也将不复存在,搬迁的奔波,租房的压力以及新环境的适应都是需要应对的。
而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其中最令人担忧的还是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毕竟地段优越的核心区域,他们拿到的拆迁补偿款也会更为丰厚,而那些偏远地区的居民,他们则会因为地段的原因拿到较少的拆迁补偿款。
也正是这样,让不少人产生了一种不公平感,严重的还会引发社会矛盾,以及对抗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也都将会影响城市更新的顺利进行。
还有就是租房市场的波动,在面临大规模动迁,这也会导致租房的需求加大,从而不少租金变得比以往高,而这也给了租房人事不少的压力。
除此之外,城市更新也有着不小的争议,有人担心安置房的增多,会导致城市的个性丧失,失去城市原有的魅力。
毕竟那些存留有历史记忆的老街区、老建筑都是不少人的回忆,那么该如何平衡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这也是需要面对的问题。
2024年以来,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恒大、碧桂园等房企债务危机频频出现,导致不少楼市陷入“量价齐跌”的困境,而城市更新则是被视为刺激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强心剂”。
毕竟通过拆迁释放出的购房需求,可以消化掉库存,拉动投资,为房企提供新的增长点,而且根据住房部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存量住房超过300亿平方米,其中有20%需要更新。
但是要注意的是,城市更新也并不是万能的,毕竟更新的同时也有着一定的风险,如果操作不当,很有可能会加剧房地产市场的困境,甚至引发新的房地产领域危机。
如何把握好城市更新的节奏和力度,避免“大水漫灌”,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那么站在2025年的节点上,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城市更新?
结语
要知道当下的城市更新,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迈向“人本市场”的全新方向,不仅关乎着每个居民的切身利益,更是关乎着城市的未来发展。
对于政府、开发商、个人来讲,需要各方的相互配合和商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城市更新顺利进行,才能够让城市变得更好。
但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让城市更新真正惠及民生,散发出新的活力,这些依旧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文章信源
新浪财经2025年1月4日---2025年首场国常会聚焦城市更新:再次强调加快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谁将受益?
望江县赛口镇2024年12月27日---《关于做好2024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的政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