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剑川海门口发现一个墓穴8个人头,专家:打包带走

瑞知道史 2024-08-04 00:41:59

2017年,在剑川海门口遗址考古过程中出现了一座奇特的古墓,窄窄的长条墓穴中竟然层层叠叠埋葬着8个人头。对此,专家报以极大兴趣,观察后做出大胆决定:打包带走!考古队见多识广,是什么样的墓葬能让他们啧啧称奇呢?

这座墓葬的“奇特”之处在于,作为随葬品的小罐子被放置在墓穴的各一侧,头骨依次摆放,肢骨居于中间。但如果只是这样,这个墓穴只是奇怪,还算不上诡异,但在一个小小的长条形墓穴中,考古队竟然发现了层层叠叠的八个人头!上一排有五个连成一线,翻翻土,下面还埋着三个!

这样的葬俗,在全国范围内迄今为止也没有发现,所以说在剑川的这次发现的话,是全国首例。

这样的葬俗到底意味着什么?是一种神奇的祭祀?还是这八个人头中有人是主葬,有人是殉葬?为了解开这一座诡异墓葬背后的疑团,考古队在请示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整体打包带走!

由于墓葬位于探方的边缘地带,且探方壁含水量较大,比较潮湿,容易塌方。为了原封不动将墓葬整体带走,考古队还开动脑筋,用上了整体套箱的方式。

考古队确定墓葬范围之后,整体把周边向下挖,让它凸起来,做好适合大小的木框,在墓葬和木框之间填充石膏,再从底部先打钢板,钉入钢管,然后整体打包后,以大型挖掘机和卡车进行搬运。

目前,这座“奇特”墓葬的墓箱保存在剑川县博物馆,等待着考古人员慢慢解开它的“谜团”。

如此邪门怪异的葬俗,放在其他的点位堪称怪谈,但在海门口遗址中,却排不上号,毕竟海门口遗址“邪门”的事实在太多了。

说起剑川海门口遗址的挖掘过程,还真是一波三折。

剑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中段,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八大片区之一的老君山片区腹地,南接大理,北界丽江、香格里拉。这里是滇藏茶马古道文化的十字路口,汉藏文化交汇口,是通往南亚、东南亚以及进入川藏的必经门户。而海门口遗址,正位于剑川县甸南镇。

因为地理位置特殊,长久以来,这里就是民族迁徙的重要路线,也正因为多民族文化交融传承,这一片土地充满了离奇神秘的气息。

1957年,因为当地推进裁弯改直的河流改道工程,大量古代木桩、石器、骨器、铜器以及动物骨骼在淤泥中重见天日,考古队入驻,并开展考古挖掘。可不久,考古队领队突然离世,考古工作戛然而止。20年后,考古工作重启,但离奇事再次上演,考古队长又不幸离世,因此,这一片土地更是多了一些怪谈传说。

等到2008年,针对于海门口遗址的考古工作再次启动。这一片海门口遗址到底有什么魅力,引得考古队知难而进呢?

那是因为,云南地区的原始农业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发现和民族调查表明,云南地区是探索原始农业起源、发展、演变有关问题的重要区域。而专家们在论证云贵高原青铜文化与农耕文化发源的时候,曾出土大量古文化遗迹的剑川海门口,都是绕不开的存在。

第一次和第二次考古发掘虽然因故不了了之,但仍有重要发现。1957年,还海门口遗址探索中,发现了大批石器、陶器、还有少量的铜器。由此,确立了海门口遗址在中国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的考古学价值,写入了新中国最早的考古学教材之中。

2008年,为了探索剑川古人类文明,考古队再次入驻,但幸运的是,此次考古工作顺利进行,土层剥开顺利,考古队人员也都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但考古队在开到前两次考古中发现的“木桩迷宫”时,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木桩,木桩,木桩,还是木桩,考古队员统计,单是在标号为DT1802、DT1803的两处点位踏勘,在100平方米的土地上就发现了近600棵木桩,平均每平方米达到了6棵。

这些木桩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是加固海尾河堤岸的防洪设施?是神秘诡异的祭祀“龙钉”?各种猜测不断,特别是人们在其中某些木桩底下发现了被钉穿的人类遗骸时,对这些神秘木桩的作用更是猜纷纷。

但随着考古发掘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一些与人们生活相关的文物的大量发现,这些神秘的木桩的作用渐渐被锁定了:“这些木桩与人类生活建筑有关。”

穴居和巢居是我国先人们最早形成的两种居住形式。后来,穴居逐渐演变成了井院式建筑,巢居则演变为干栏式建筑。巢居是干栏起源的原始形式,常常位于地势低洼、虫蛇较多的潮湿地带,《韩非子·五蠢》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干栏式建筑是古代南方的越、濮、夷、蛮民族的创造。越、濮、夷、蛮四大族系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分流演化成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的诸多少数民族。而现如今傣族民居是我国现存最典型的“干栏式建筑”。

考古人员在大量的木桩上,发现了数百年延续的人类工程遗迹,其中除了发现了木桩,人们还找到了榫口、榫头等构建,而且,还令人惊喜地发现了一些带有木骨痕迹的火烧土块。等,经过对原有结构的复原,人们判断,这些木桩就是干栏式建筑房屋的遗存。

长时间以来,古代滇人在海门口附近生存繁衍,打鱼耕种,并创造了神秘而璀璨的青铜文化与农耕文化。

后来,对于木桩钉穿的人类遗骸,也有学者做出了推断,在同等时期的商州时期,人殉人祭就是司空见惯,例如在殷墟发掘的现场,人们在小屯宗庙区的东北部发掘出了属于宗庙性质建筑,而建筑基址分布着大量葬坑和祭祀坑。

在商代进行大型工程时,从奠基到竣工都要先杀几个奴隶埋在地基旁。特别是营造宫室宗庙更要举行祭祀,借以除妖避邪,镇宅安居。宗庙建筑一般要经过奠基、置础、安门、落成四个步骤。奠基时,在基址挖坑埋狗,重要的建筑再埋入儿童,这是奠基仪式;置础时,在夯实的地基上放柱础石,起到加固柱子和防止腐烂的作用,这时要埋入牛、羊、狗三牲,有时也加上人牲;安门时,在门槛前后左右挖方坑,分别埋置看门侍卫1到3人,皆跪仆相向,手执铜戈、盾牌,达到防卫的目的;落成时,杀掉上百人,连同牲畜,车辆,整整齐齐埋在建筑物旁……

如果依照此类祭祀的推断,木桩下被钉穿的人类遗骸可能就能解释了。不过,在发现真正的证据前,这也只是一种推测,揭开疑团还需要大量的论证与研究。

后来,考古人员在剑川海门口进行了长期性、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并发现了大量人类文明遗存,有陶器、石器、骨器、牙器、木器、铜器、铁器、动物骨骼和农作物遗存八类。

剑川为代表的滇文化发源传承,一步步展现在人们面前。

此处遗址的年代从新石器晚期至铜器时代再到铁器时代,并延续至宋、元、明时期,这里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这里从新石器时代晚期直至青铜时代的文化延续,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的空白。这里发现的稻、粟、麦等农作物遗存,证明了来自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其南界已经延伸到滇西地区,而稻、麦共存的现象,更是刷新了中国古代稻麦复种技术的起源时间和地点;发掘出土的铜器和铸铜石范,以确切的地层关系证明了该遗址为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滇西地区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揭开疑团,一步步靠近历史的真实,有怪异传说,更有考证推测,这就是考古的魅力吧。对于海门口遗址的探索,还在继续中,对此您怎么看呢?

图片来自网络。

0 阅读:0
瑞知道史

瑞知道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