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下马的武器装备——“出师未捷身先死”国产74式班用机枪

猴大爷聊历史 2024-12-25 21:34:48

回顾我军的装备发展史,过去几十年下马的项目很多,它们或因目标定的太高而达不到,或因技术原因不达标,或因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导致质量低下而被抛弃,74式机枪就是属于最后的这个原因。

56式班用机枪

它本是我国自行研发设计的第一种轻机枪,本想让它替代56式和56-1式轻机枪作为新一代步兵的火力支援武器(因为56班机不可散使用弹链供弹,射击前准备工作繁琐,不但要逐发将枪弹压入弹链,还需将实弹链规整地放于弹鼓内。本着实用主义的原则,74式机枪在当时汇集了我国所有枪械最成熟的技术,就连它的研发设计厂都叫井冈山(所以74式机枪也叫井冈山轻机枪),可见当时各方对这款机枪给予了厚望。

但,最终,期望越大失望越大,74式轻机枪带着一身的毛病,无奈地告别的了本该属于它的舞台,遗憾地与制式装备擦肩而过。

74式轻机枪,全称“1974年式7.62毫米机枪”,该枪在设计过程中吸取了56式冲锋枪和53式重机枪的结构优长,借用了63式自动步枪的气体调节器结构及56式、56-1式轻机枪成熟的发射机结构。

全枪重6.4公斤(含空弹鼓),全枪长1090毫米,枪管长520毫米,瞄准基线长527毫米,4条右旋膛线,导程240毫米,全枪由枪管、机匣、击发机及尾托、枪机及枪机框、拉机柄、复进机及机匣盖、弹鼓等组成。

枪管内部的瞠线为矩形,枪管外部连接消焰器、两脚架、准星、导气箍及气体调节器。机匣由整块钢材切削加工而成,其前方槽位结合有衬铁,枪管即安装在衬铁的孔内,不可拆卸。这也意味着,一旦枪管发热过头,只能停止射击,造成火力中断。机匣衬铁上方的表尺结构与56式冲锋枪相同,可装定100~800米射程。

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气体调节器有4个可供选择的导气孔位置,枪机向左偏转式闭锁机构,枪机结构与53式重机枪的相似,由机体、击针,抽壳钩、抛壳挺等组成。

74式机枪可以打56式7.62毫米普通弹、曳光弹、燃烧弹、穿甲燃烧弹等多种弹药,射击初速735米/秒,理论射速每分钟750发,战斗射速每分钟99发,有效射程600米。所用的弹药容器为”弹鼓“,弹容量101发。该弹鼓一大创新设计就是不需要逐一装填,大致码好放入弹鼓就可以正常使用。

此外,弹鼓的结构也颇具特色,它由弹鼓体、底盖、卡扣、供弹口座、提手、连接合页、旋手、拨弹轮、拨轮盖、消声片、导槽座、蜗卷弹簧、棘爪及心轴等零件组成。采用矩形截面蜗卷弹簧为供弹动力源,用拨弹轮输弹。当需要退弹时,可以打开弹鼓盖,用力按下旋手,使棘爪与棘齿脱离关系,从而放松蜗卷簧,最后再将弹鼓内的枪弹向外倒出,并取出供弹口处的枪弹。

74式机枪的弹鼓虽然设有供弹口座,却没有多余的空间设置推弹器,因此在发射过程结束时,弹鼓内最后2发枪弹无法到达抱弹口位置。这样74式机枪的弹鼓的实际有效容弹量只有99发。这一缺点,在设计81式轻机枪的弹鼓时,通过在弹鼓内设置推弹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

在射击时,可通过控制扳机的扣合时间长短来实施短点射或连发射击。射击时,将弹鼓装到枪身下方,然后拉动拉机柄使机枪处于待发状态。扣动扳机,枪机框即在复进簧力的作用下推动枪机复进。枪机下方的推弹突笋将弹鼓供弹口处的枪弹推入弹膛。枪机框在推枪机完成闭锁动作的一瞬间,其上的击铁撞击击针,打击枪弹底火击发枪弹,火药燃气推动弹头飞出枪口。

弹头运动过导气孔时,部分火药燃气进入气室,推动活塞向后运动,迫使枪机框压缩复进簧后退。枪机框后退走完自由行程后,击铁上的开锁斜面推压枪机的开锁斜面,使枪机向右偏移开锁,随后带动枪机一起后退,同时枪机上的抽壳钩从弹膛内抽出弹壳,当弹壳后退到被抛壳挺撞击位置时即从机枪右方的抛壳窗抛出。如果枪弹击发后松开扳机,则后退到位的枪机框将会被阻铁挂住,机枪处于停射状态;如果射手扣住扳机不放,枪机框和枪机后退到位撞击尾铁后即在复进簧力作用下复进,进而推次发弹入膛并击发,完成新一轮自动循环,直至将弹鼓内的可用枪弹发射完为止。

另外,74式机枪的枪托为木制结构,通过笋头及螺栓结合到击发机座上,枪托内装有附件盒,便于日常擦拭维护机枪时使用。

74式机枪在研发的过程中,有一项重大的突破。

74式机枪在冷热状态射击时,弹着点有规律地向右偏移并超出指标要求,这是我国研究部门首次在速射机枪上碰到的棘手问题。74式机枪使用的是56式步枪弹,枪内最大膛压低、枪口压力小、弹头初速低,弹头在冷、热枪管状态下飞离膛口时,章动角(即弹轴与飞行方向之间的夹角)波动较大,弹着点偏差自然就较大。

科研人员通过加装枪口消焰器(该消焰器采用两级膨胀室机构)这一方法,有效地将冷、热枪管射击时的弹着点偏差量控制在技术指标以内,解决了“冷热枪管弹着点偏差较大”的问题,这是74式机枪在研制中的重大技术突破。

1974年,74式机枪通过了设计定型。但是该枪诞生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定型后的74式无论是在生产工艺还是在生产质量方面,都存在着诸如射击时停发故障多、零件寿命低(特别是弹鼓内的零件)、枪管过热速度快、方向散布大等问题,这些问题始终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

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74式机枪的样枪公差过大,间接的降低了该枪的可靠性。

最终,由于74式机枪零件寿命低、故障较多、方向散布大、性能过差,该枪没有通过军方的测试,最终没能正式投产装备部队。

尽管结局如此,但作为我国第一支自主研发的轻机枪,74式为后续新枪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储备,特别是该枪采用弹鼓供弹的方案设计,成为日后我国轻机枪供弹器的主流方案。

1 阅读:416
评论列表
  • 2024-12-26 07:31

    切削机匣……注定了……[得瑟]

    用户11xxx87 回复:
    导气管过短射速高,

猴大爷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