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式冲锋枪:仿制波兰PM63的尝试与挑战

猴大爷聊历史 2025-02-13 20:19:27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场上,我军曾缴获过一款样式奇特的冲锋枪,将其带回国内研究仿制后,诞生出了我军枪械史册上第一款9毫米冲锋枪,它就是82式冲锋枪。

82式冲锋枪,全称“1982年式9毫米冲锋枪”,该枪的原型是波兰的PM63式9毫米微型冲锋枪,由桂林星火机械厂于1982年完成仿制。口径9毫米,全长592毫米(枪托拉出),全重1.8千克(25发弹匣),由机匣、套筒、弹匣等三大部分组成,共79种80个零件。

该枪的结构类似于手枪,具有冲锋枪和手枪的双重特点。采用自由枪机原理,固定击针,开膛式击发,机匣与发射机座为一体,枪管由中间的两个断隔螺纹咬合固定,枪机即为套筒,没有装填拉机柄,采用手枪的装填方式。

发射机构没有单独的快慢机,而是通过扳机来控制单/连发,射手轻扣扳机即为单发,重扣则为连发,同时后握把左侧上方设置有手动保险机构。这个扳机触感比较糟糕,比较难把控,经常会出现单打连的状况。

在枪管前有从套筒式枪机上伸出的一个舌状半圆弧面,可防枪口焰烧伤握着前握把的手,也可起防跳作用,还可将其顶在硬物上实现单手装填。另外,该枪有两个握把,前握把可以折叠,后握把内可装长、中、短3种弹匣,容量分别为40发、25发、15发。尤其是15发弹匣上设计有一个小手柄片很创新,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可以防止手从握把上滑落,二是可以方便的卸载弹匣。

该枪的减速机构别具一格,当枪机后座到位开始复进时,枪机内的惯性铁由于惯性仍继续后座,压缩惯性弹簧至惯性铁前端与枪击之间出现空隙,延时阻铁在阻铁扭簧的作用下上抬,在枪机复进的过程将延时阻铁卡入枪机槽,使枪机不能继续复进;当惯性铁后座结束后,在惯性簧的作用下复进,前端推开延时阻铁,解脱枪机继续复进,从而延迟枪机的复进时间,可使射速由910发/分降到650发/分。

所用弹药为“1959年式9X18毫米手枪弹”,单发射速每分钟30发,连发射速每分钟60发,有效射程150~200米。

82式冲锋枪仿制成功后,虽然它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结构新颖、操作方便的特点,但是在很多关键地方都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如结构复杂,生产难度大、成本高;准星和照门皆固定在套筒式枪机上,武器准确性差;枪管螺接形式不稳定,容易松动;保险结构比较简单,带弹携行安全性较差等。

更有甚者,还出现过走火事故,如武警某部在拉练过程中因携战士未按要求关闭保险,携行过程中舌状圆面前端在不经意间触碰硬物顶弹上膛,导致战士在摘取枪支时,触碰扳机走火打伤了自己。

导致这一情况的一个原因在于,桂林星火机械厂没什么做军工产品的经验,它的主营是民用机械,搞军工产品,在技术和工艺上明显有些力不从心,导致部件精度下降,如枪管和机匣连接的地方,经常会有缝隙;还有扳机,因为移动的距离太近,导致射手在连发模式下很难准确切换射击模式。而且,连发时枪身晃得厉害,控制起来更难,特别是连续开枪的时候。

原本是想弥补我军制式枪械上的空白,结果却因为在技术和性能上没能达到要求,最终没能成为制式武器。

造出来的那2000把82式冲锋枪最后全部转为警用装备,在应对突发情况或者在特殊场合执法时,82式冲锋枪凭借体积小、反应快的特点,还是挺好用的。

目前,82式冲锋枪在国内只有个别部门还有少量库存,大部分82式冲锋枪已被销毁,如果想再一睹它的风采就只能去博物馆了。

0 阅读:70
猴大爷聊历史

猴大爷聊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