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年刘少奇建议军队改名为“解放军”,毛主席拒绝,事后才懂高明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2-02 21:08:31

在历经13年抗战后,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又重新站立起来,获得了世界合法地位,不过摆在所有中国人民面前还有一个难题,那就是国共两党到底谁执政。

在一次军事会议上,刘少奇等人提出了是不是应该把我军的名称和番号进行更改,毕竟下一步要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争,再度沿用他们先前的番号多有不便。

而从最开始的国民革命军到红军再到八路军和新四军,我们共产党的军队好像就没有过一次完完整整的自己独立番号,对于这个问题刘少奇率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提出要改称号为“解放军”。

这个称呼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一致认可和支持,但毛主席却罕见的提出了反对意见,毛泽东说:“现在改称号还不太合适,我建议再等等。”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不支持部队改称号,这背后又有什么故事?解放军这一称号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工农红军的开始

对于我党军队的成长来说,192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1921-1927这6年之中,我党一方面还是处于成长阶段。

另一方面陈独秀和李大钊先生的事情让武装革命也面临着未知前途的迷茫,虽然有过短暂的北伐合作,但是在三民主义和黄埔军校的强大背景下,共产党的军队一直没有完全独立出来。

直到1927年前后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破裂让我党不得不考虑现阶段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在强敌林立的困难环境中生存下去,没有军队没有武器那就只有束手待毙的选择,“四一二政变”无疑带给我们最惨烈的教训。

面对国民党反动势力举起的屠刀,面对一个又一个国民党刽子手的心狠手辣,一位位同志倒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之下,这样的局面让无数共产党人心痛难过,这也才有了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政策,而实现一切的根本就是军队。

随着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爆发,毛泽东和卢德铭组建起了一支专属于共产党的武装部队——中国工农革命军,同时伴随着土地改革的深入进行,革命军的要求和内涵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和变化。

在苏联等国际共产主义的建议和要求下,工农革命军的称号开始成为过往历史的代名词,红军则是新时代共产党军队的代名词。

对于我党的独立部队正式成立,国民党显然十分气愤,为此蒋介石动用了几十万兵力在全国各地对我军展开了围剿攻势,意图将我党军队全盘歼灭,全然不顾日本人正悄悄从东北进发,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四渡赤水”之后,我党逐渐突破蒋介石布置的包围圈,虽然面临的形势仍然是敌众我寡,但是共产党军队已渐渐有分庭抗礼之势。

1936年西安事变后,蒋介石的位置开始摇摇欲坠,关键时刻张学良站出来为民族未来的发展承担了历史的重任,国共二次合作也正是在张学良的推动下正式实现。

此时原来的红军正式编入国民党军队番号,蒋介石虽然多有不愿,但是与其把自己交给民众公裁,还不如借着这个噱头和共产党合作。

我党对于蒋介石的狼子野心也十分清楚,在双方多次磋商之下,原来的红军被改编为三个师,分别为八路军115、120、129三个师,属于新时代的军队建设也就此开始。

革命军到解放军的提议

不过在国共双方磋商之中却没有那么简单,日本人一边放出狠话要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一边又抓紧速度对我国各地展开迅猛攻势,而蒋介石却还在做着自己当皇帝的千秋大梦,即使在国民革命军成立后,蒋介石也没少动自己的歪心思,皖南事变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的时候蒋介石也在各种会议上冲手底下这些将军发脾气:“你们看看人家共产党的军队怎么就能克服困难,你们怎么就不行。”

但这份“羡慕”并未转化成老蒋督促改进国军的动力,反而是更加眼红的妒忌。

其实对于我党来说,明明是两个独立政党,但是却要委身在国民党之下,不仅没有独立的部队番号,还要听蒋介石的各种命令,最令人气愤的是,心怀鬼胎的蒋介石作出的各种事情意图明显就是为了将我党置于死地,叶挺将军也正是在他的阴谋下惨烈殉国。

面对内忧外患,我党的许多将领也在1941年前后提出希望脱离国民党部队番号,自己组建军队和日本人对战,但这项提议被主席总理等人否决,虽然我党在战争中发动群众组建民兵卓有成效,但是为了抗日大业的顺利进行,没办法在如此敏感时期脱离蒋介石的管控,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也只得已暂时忍辱负重。

尽管在抗日战争中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摩擦不断,但是好在1944年后,日本人已到山穷水尽的穷途末路之际,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占据了完全的主动地位,日本人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1944年9月下旬,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商讨抗战胜利后国家的未来走向,几乎所有人都认同在赶走日本人后,蒋介石会重新发动内战,那么面对这项危机,我们要不要提早准备,到时候如果真的打起内战,我们的军队应该怎么划分?

八路军和新四军能不能从国民党的军队序列中分离出来,到时候我们的军队应该叫个什么名字?

会议上大家各抒己见,你一言我一语也没个确定的主意,刘少奇突然站起来说:“我们党领导的地区叫解放区,我看把我们军队的名称改叫解放军才对。”

刘少奇的提议得到了在场人的一致认可,众人都看向了毛主席等待着他的意见。

人民子弟兵

毛主席把手里的烟掐灭,缓缓地说:“少奇,我不太同意现在换名字,现在还是国共合作时期,我们要是贸然把部队的名字改了,会让蒋介石抓住我们的小辫子的,眼下抗日战争还没结束,我们不能蓄意造成摩擦,还是以和平为主才好。”

毛主席的这番话让在场的各位同仁十分钦佩,在关键局势面前,毛主席展现出的眼界和心思也远远超出了他们。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考虑是绝对正确的,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了日本人的投降,面对着全国人民期望和平的最新愿景,蒋介石一面在公众视野说着要和平谈判的违心话,一面又在暗地之中交易军火,还和美国人勾搭连环,企图赢得对方的支持。

为了让自己发动内战的借口名正言顺,蒋介石假借和谈名义让毛泽东前往重庆,他本以为主席不敢去,这样他就能给我党盖上破坏和谈的帽子,却没想到主席竟欣然允诺,这可让蒋介石叫苦不迭。

谈判的结果自然是场面上的走走过场,双方磋商半天也没取得最终的结果,蒋介石不顾人民反对悍然发动战争让中国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值此时刻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彻底从蒋介石的手下脱离出来,毛主席口中的“时机”也已成熟,是时候该给这个军队起一个响亮的名字了,“人民解放军”就是最好的称号。

从1946年底到1948年初,在《解放日报》《解放军宣言》等多个媒体刊物上,人民解放军的称号被反复提起,不止如此,在毛主席多次采访和新华社的文章中也频繁提起解放军的称谓。

其实在重庆谈判过后,党内也有不同声音提出事不宜迟应该要改名为解放军,但是毛主席却坦然的说:“一个名字而已,我们都忍让了十多年,比起战场上的胜利这算得了什么。”

如今再度看来,主席身上展现出的肚量和气魄也非一般人可比。

从1947年开始,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了猛烈攻势,在毛主席的指挥下,随着三大战役的成功打响,蒋介石带着残兵败将灰溜溜的回到了台湾地区,新中国也赢得了重生。

在建国之后人民解放军仍然沿用着过往的称号,在唐山大地震、1998抗洪救灾等天灾人祸面前挺身而出,发挥着保家卫国和人民卫士至关重要的作用,到现在也成为了人们口口相传的一个代名词。

结语:

时至今日,每当谈起人民解放军的称号,在所有百姓的心中都会产生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解放军也已经有了80年的过往历史,尽管随着时代的变迁,解放军战士早已换了一批又一批人,但是对于几十年来留下的精神内核和传统优点,人民子弟兵却从未忘记,这也是我党能够获得人民认可和信任的根本原因。

史料来源:[1]岳思平:“中国人民解放军”称谓的由来[J].新湘评论

0 阅读:65
不急不躁文史

不急不躁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