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为何失败?博纳于东已移民,内保外贷被疑转移资产

反做空一线 2025-02-14 22:49:06

刘工昌/文

春节已过,在节期放映的电影中,从头到尾,《蛟龙行动》堪称最大的输家。

2月14日下午,@电影蛟龙行动 发布《发行通知》:“电影《蛟龙行动》将在充分听取广大观众建议的基础上,制作一部特别版,择日再与观众见面,敬请期待。电影《蛟龙行动》发行方:上海博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首映当天,《蛟龙行动》首日票房仅为7443万元,成为春节档唯一首日票房未破亿的影片‌。

经历了13天后,‌截至2025年2月12日,《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91.06亿元;《唐探1900》票房22.8亿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票房11.29亿元;《熊出没·重启未来》票房6.82亿元;《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票房6.36亿元;《蛟龙行动》票房3.68亿元。

与春节首日一样,《蛟龙行动》依然垫底,整个春节档,它可谓一黑到底,始终没翻过身来。而它这点票房,远低于其市场预期。如果按照惯例40%的分账,博纳影业分得的营收在1.5亿元左右,高达10亿元的投资,意味着公司将因此亏损超过8亿元。

博纳影业在春节前还有好几条重磅公告,一是业绩预亏,二是大股东减持达1%,三是董事辞职,四是控股子公司向韩寒旗下影视公司短期借款。①

三年连亏与大股东减持

2021年博纳影业以创纪录的31.24亿元的营业收入,和3.63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傲视同业。但自2022年起,就开始陷入亏损泥潭不能自拔。

2022年、2023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0.12亿元、16.08亿元,同比下降35.60%、20.0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2亿元、-5.53亿元,同比下降119.88%、631.86%,连续2年亏损。

2025年1月22日,博纳影业披露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亏损6.37亿元至8.81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53亿元,同比扩大15.2%~59.3%。扣非净利润亏损7.48亿元至9.89亿元,上年同期亏损7.43亿元,同比扩大0.7%~33.1%。

这将是博纳影业连续三年亏损。2022年、2023年,公司亏损分别为0.72亿元、5.53亿元,三年共计将亏损13亿元左右。

公司股价也从上市以来15.23元高点一路下跌至2月10日收盘的5.34元,累计跌幅超60%。

在营收净利润下滑的同时,博纳影业还发生了大股东减持。

2025年1月22日,博纳影业发布了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权益变动触及1%的公告,称近日收到持股5%以上的股东西藏和合及天津桥斌的《关于股份变动的告知函》,西藏和合于2024年12月13日至2025年1月21日期间累计减持股份992.42万股,达到总股本的0.7266%。减持后,西藏和合及天津桥斌持有股比降至6.9742%。

西藏和合及天津桥斌曾是博纳影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早在博纳回A前就入股增持陪跑。

招股书显示,2016年12月22日,博纳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增加公司注册资本2,863.58万元。其中824.71万元由西藏和合认购。仅五天后股东大会又作出决议,同意公司现有股东向若干主体转让公司股权。其中,影视基地将其持有的公司注册资本745.08万元,作价41,664.62万元转让给西藏和合。截至当年末,西藏和合持股比升至9.14%,位列公司第二大单一股东。

2017年3月,博纳影业再次启动股本增发,天津桥斌认购1,099.62万新增股份。西藏和合与天津桥斌的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拉萨水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西藏和合与天津桥斌合计持有发行人9.57%股份。

然而,在2024年11月,博纳影业披露减持计划,西藏和合计划减持不超3755.49万股,天津桥斌计划减持不超过300万股。两者合计减持公司不超过约405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2.97%。

随着第二大股东的减持,中信证券,中信证券投资及其一致行动人也开始了一同减持,计划减持不超约137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0063%。

除了大股东减持,博纳影业高管离职也吸眼球。仅2024年12月公司就发布了三份变动公告。

高愈湘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委员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及子公司任何职务。何英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董秘职务,仍继续担任财务总监。陈庆奕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副总裁职务,辞任后将不在担任其他任何职务。

被质疑通过内保外贷转移资产

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虽然拥有货币资金17.16亿元,对应的有息负债37.29亿元。但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3.42亿元,2023年同期为8.81亿元,同比下降61.2%。截至9月30日,总负债87.21亿元,资产负债率60.0%。其中,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20.14亿元,约占流动负债47.9%。截至2024年9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0.01%,前三季度的财务费用为1.7亿元。

2025年1月24日,博纳影业公告称,控股子公司浙江博纳拟向上海亭东借款不超4000万元用于业务发展需要。此番借款后,博纳向关联方上海亭东借款累计金额达7000万元。因实控人于冬在上海亭东担任董事,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至2023年12月31日,博纳影业流动负债合计为49.6亿元,但其货币资金高达22.61亿元。事实上,不仅是2023年,2020年到2022年,其货币资金分别为16.83亿元、14.39亿元和28.67亿元。同期公司流动负债分别为44.45亿元、53.69亿元和54.06亿元。

手头这么多现钱,却借了这么多钱,它究竟为何?存贷双高的直接原因是博纳影业的货币资金大量用于担保而不是用来经营的。它担保什么呢?向境外借钱。

2023年末,博纳影业“存放于银行的内保外贷短于一年期(含)保证金”为15.57亿元,2022年为10.66亿元。所谓“存放于银行的内保外贷短于一年期(含)保证金”构成了博纳影业货币资金的主体,在境内银行以存款形式提供保证金,用以在境外向指定银行申请借款时提供担保。这就是所谓“内保外贷”。

问题是,2022年和2023年,博纳影业国外业务收入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30%和2.37%,这意味着它主要业务全在境内。

不仅如此。2023年年报显示,其2家位于境外的子公司“Bona Entertainment Company Limited”及“Bona Film Investment Company”的净资产和净利润均为负,净资产分别为-5.96亿元和-4.63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结合招股书和2022年年报,可以发现这两家公司从2019年至今,净资产便一直为负。

这就是博纳的所谓境外资产,不仅业务量小,而且一直是负资产,博纳却一直利用境内资产担保,为其借钱,这究竟是为什么?

2022年,博纳影业在A股上市。不过,博纳影业2017年10月披露的招股书显示,此时于冬已经获得了新加坡永居。

也就是说,在A股递表之前,博纳影业实控人已经完成了移民。

事实上,在上市以前,博纳影业实控人还进行了巨额套现。

在IPO前,公司实控人于冬直接持有博纳影业25.66%的股份。于冬同时通过北京博纳影视基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影视基地)及西藏祥川持有博纳影业共计2.43%的股份,合计控制博纳影业28.09%的股份。

2016年12月,博纳影业发生股权转让,影视基地分别作价41,664.62万元、27,000万元、30,000万元、19,800万元和16,375万元向西藏和合、西藏祥川、浙江中泰、霍尔果斯名仕和北京创海转让了部分股份。这其中西藏祥川为于冬自己控制的主体,除此外,于冬100%持股的影视基地共对外转让了41,664.62万元+30,000万元+19,800万元+16,375万元,合计等于10.78亿元。

2017年,于冬将部分股权作价14,553.01万元转让给霍尔果斯名仕、作价11,894.77万元转让给沈阳茂业,影视基地将部分股权作价18,105.23万元转让给无锡茂业、作价5,000万元转让给西藏德展。这一轮,于冬和影视基地累计套现14,553.01万元+11,894.77万元+18,105.23万元+5,000万元,合计等于4.96亿元。

这样算下来,A股上市以前,博纳影业实控人于冬累计套现10.78亿元+4.96亿元,合计等于15.74亿元。④

为何需要到境外借这么多钱?

至此我们终于明白,以正能量电影著称的博纳影业实控人其实是个新加坡人,上市前就已通过各种手段完成巨额套现,上市后的“内保外贷”难逃向境外转移资产之嫌。

《蛟龙行动》票房惨败该怪谁?

博纳影业最为观众熟知的,是打造主旋律大片。既有《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的“山河海三部曲”,又有《中国机长》《烈火英雄》《决胜时刻》等“骄傲三部曲”,至于《长津湖》《无名》《中国医生》的“胜利三部曲”更是让其名利双收。三大三部曲票房分别为56亿元、50亿元、120亿元,让其赚得盆满钵满。三个系列让博纳影业取得约225.65亿元的总票房成绩,着实吃到了主旋律电影的消费红利。

此次的《蛟龙行动》再接主旋律之航,是《红海行动》续作。据经济观察报消息,其总投资高达10亿元,是“前任”《红海行动》的5倍。于冬表示,《蛟龙行动》是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的电影,用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工艺,定义了全球核潜艇电影的新标准。在《蛟龙行动》首映礼上,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冬曾豪言,“未来5年内,都不会有这么大制作的电影,包括今天的好莱坞也没有这样的一个制作成本去做这样一部超级大片。”⑤

从博纳影业披露信息看,为了拍摄《蛟龙行动》,片方1:1打造了120米长的“龙鲸号”潜艇,仅这一拍摄模型,就耗资高达8000万元。

如今来看,《蛟龙行动》的票房尚不及于冬预测首日值的20%。对于冬而言,当初有多么期望,时下就有多么无奈。

同为主旋律的《战狼2》上映于2017年,票房56.95亿,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2021年的《长津湖》票房57.72亿,都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为何《蛟龙行动》票房表现如此拉跨?

怪档期?有人说春节档是家庭观影的黄金时期,适合轻松搞笑的电影。《蛟龙行动》作为一部硬核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其紧张刺激的剧情设计与春节档观众的心理期望存在偏差。春节档观众更倾向于观看轻松愉快、适合家庭观看的影片,而《蛟龙行动》缺乏春节档应有的温馨和亲情元,显然不适合这个档期。

真是那么回事吗?

2021年春节期间放映由徐克主导的续集《长津湖之水门桥》,票房40.67亿(2022年票房第一),2023年春节期间张艺谋的《满江红》以45.44亿票房拿下票房年冠。片尾电影的高潮部分,又让一群军人集体朗诵《满江红》,堪称主旋律镜像典范。至于《蛟龙行动》前身《红海行动》上映时间也是2018年大年初一,票房36.50亿,是当年票房第一。基本上都是主旋律电影,都在春节档放。人家为什么取得这么好的票房,所以说春节档不适合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找理由。

怪豆瓣怪羊怪观众不解人心?于冬于2月1日在朋友圈发文控诉《蛟龙行动》在豆瓣被恶意打一星,遭遇有组织“黑水”。表示将与黑粉斗争到底,声明《蛟龙行动》绝不撤档。同时在不同场合发声,呼吁院线能给影片更多排片,以为票房争取更多可能。

豆瓣该是最冤了,观众不去看,怪它。

博纳老板娘金巧巧更是直播开怼,她说:“你们看啊,这么多票房不高的电影,为什么偏偏《哪吒》票房这么高?这就是从众心理在作怪。”她举了个例子,说就像一条街上有几家卖一样衣服的店,大家看到某一家店人多,就都跟着进去了,这就是“羊群效应”。

演员韩东君则是写小作文卖惨,

怪演员?有人认为,《红海行动》的演员阵容张译、黄景瑜、海清、杜江、蒋璐霞等主演比《蛟龙行动》要高一个档次,张译是有口皆碑的影帝,黄景瑜也是大众公认的硬汉型男明星,并不是普通的流量演员。

真是这样吗?

我们再看《蛟龙行动》,黄轩、于适领衔主演,张涵予特别主演,段奕宏友情出演,王俊凯特邀主演,从演技上讲,张涵予、段奕宏得到了圈内公认,绝对不比张译差,黄轩正当年,于适、王俊凯应该算流量演员,比那个黄景瑜流量要大吧。

实际上,剧情空洞才是《蛟龙行动》的真问题。

电影打动观众的根本,还是靠剧情。而《蛟龙行动》恰恰最薄弱的是这方面。

影片主线围绕西方反派将军通过“恒星计划”制造海底核爆危机展开,影片试图通过三条线索(潜艇战、蛟龙小队突袭、反派阴谋)构建复杂叙事,但因时间分配不均,导致每条线都未充分展开。更大的问题在于,叙事与画面流于表面,例如,潜艇内部的战术博弈仅停留在视觉层面,至于战士的内在的心理压力根本未提及;反派基地的突袭更像低级游戏“闯关”,毫无战略层面的智力对抗。

而且反派动机缺乏合理铺垫,其政治诉求或利益关联一片模糊,导致危机设定显得牵强。例如,反派发动核爆的意图被简单归为“破坏亚太军力”,既无历史背景也无逻辑链条支撑,削弱了故事的严肃性。这导致潜艇救援、海底基地突袭等情节缺乏内在联系,叙事碎片化。至于如艇长吹口琴鼓舞士气,更是最糟观众吐槽“强行煽情”,适得其反。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编剧把其定位为一部严肃的主旋律电影,却又有大量的通过仿生机械、喷气飞行器等科幻元素镜头,大大冲淡了其依托真实事件改编的代入感。这样既缺乏战争题材应有的思辨深度,又忽视了剧本的社会价值挖掘。

《蛟龙行动》的剧情问题本质上是技术狂飙与艺术表达失衡的产物。其失败为中国工业电影敲响警钟:高成本制作若缺乏扎实的剧本支撑,即便拥有顶级视听效果,也难以掩盖叙事的空洞。

口号爱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不得不说,观众对此类电影的审美疲劳到现在被进一步放大了。一方面,在春节档合家欢氛围中,缺乏情感共鸣的军事题材难以与《哪吒2》等娱乐性更强的影片竞争。另一方面经济不景气的现状,经济压力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人们的心理负担,许多观众选择留在家中观看网络视频,而不是前往影院。因此,电影院的观众流量相比于疫情前有所减少,电影市场的整体表现难以恢复。

吴京战狼系列和博纳长津湖系列的成功让资本也顺理成章地认为:只要贴上爱国标签,搞道德绑架,观众总会掏腰包。

《蛟龙行动》还想沿着这一既定套路,打着主旋律旗号以爱国为标签,票房失利意味观众着对爆炒爱国饭的彻底厌烦。

在《蛟龙行动》中,过度的口号与煽情元素也让影片显得过于传统和老套 。当龙鲸号核潜艇遭遇危机,反应堆泄漏,堆芯温度上升,全艇官兵命悬一线之时,艇长赵启航竟然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吹起了口琴,吹奏的还是《中国海军核潜艇》之歌 ,并通过广播让全艇官兵都能听到。试想,在真实的战争场景中,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指挥官的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全体人员的生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这样的煽情举动?

随后,影片中还出现了大家高喊口号、表忠心的场景,试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展现军人的热血和团结,在今天的年轻人面前只能是适得其反。他们渴望看到的是真实、立体、有深度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而不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把某种情绪常挂在嘴边的煽情桥段。这不仅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反而会让观众觉得尴尬和出戏。

另外年前发生的“演员王星被绑架事件”。此次事件,对自战狼、红海行动等此类影视作品营造的虚无安全感堪称毁灭性的精准打击,而号称红海行动续集的蛟龙行动,则正巧撞上这个霉头,观众将对口号爱国的不满,实时转嫁到了蛟龙行动头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蛟龙行动》也算是一个受害者,不过施害者并非其老板夫妇痛骂的豆瓣打分者,而是被前些年空洞宏大叙事带来的社会风气给观众造成的本能的反感。

社会舆论对于“爱国饭”的讨论也让观众对于此类电影的态度变得更加谨慎。他们不愿意被道德绑架,更希望看到真正有质量、有内涵的电影。⑩大家看个电影,大多就是想获得娱乐和放松,至于个别想得到某种启迪的,也绝不是被按着头皮强灌爱国主义,很多人特别反感将一部电影与爱不爱国挂钩。

显然观众渴望看到的不仅仅是表面的爱国宣传,更希望体验到背后真正的情感与投入,以及扎实的故事和精彩的表现。正如一位电影评论人所言:若能认真打磨内容而非一味追求口号,真正的好电影总会赢得观众的认可,票房也将水到渠成。⑪

我想这才是《蛟龙行动》留给时代的最大意义。

[引用]

①(连亏三年+25年开局不利,博纳影业已不容有失!2025-02-06 1来源:股市动态分析周刊)

②(博纳影业预计2024年净亏6.37亿到8.81亿  雷递乐天2025-01-22 )

③(《蛟龙行动》票房惨淡+年度预亏,博纳影业该绝地反击了   2025-02-11  来源: 铑财 )

④(扒一扒:博纳影业是否变相向境外转移资产?看财经2024-08-20 )

⑤(《蛟龙行动》票房惨淡+年度预亏,博纳影业该绝地反击了   2025-02-11铑财研究院 作者:闻道)

⑥(博纳影业总裁于冬指责《蛟龙行动》在豆瓣遭恶意一星评价!哦楼诺2025-02-04)

⑦(金巧巧直播说《哪吒》票房高是羊群效应,称《蛟龙行动》更值得看  2025-02-10 来源: 玫瑰讲娱 )

⑧(从《红海》到《蛟龙》,票房锐减30亿,博纳究竟做错了什么?FancyMusic2025-02-06 )

⑨(以“爱国情感”诱骗观众购票?于冬崩溃,恳求增加放映  小妍姐爱观察2025-02-06 )

⑩(万万没想到《蛟龙行动》的票房居然垫了底!吃“爱国饭”不香了吧  生活奇思妙想家Vip2025-02-03 )

⑪(《蛟龙行动》票房遭遇重挫,爱国营销何以变成消费?2025-01-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