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出世的意义,真不是一个软件那么简单

反做空一线 2025-02-13 23:12:38

万木桥/文

春节前两天,DeepSeek横空出世,一下子将炒作了一年多的ChatGPT和美国的OpenAI打得人仰马翻,一年多来靠炒作芯片和算力为生的英伟达、高通等股票一下子从山巅崩落,据说英伟达一下子跌去了3万亿人民币的市值。

有关注此事的体制内朋友问我怎么看,是否属于做空英伟达等公司市值的行为?我们的回答是:Deep Seek的横空出世,虽然导致了英伟达等国外芯片公司的股票大跌,市值严重缩水,但本质上不属于做空这些公司。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Deep Seek的出世导致英伟达等公司股价大跌,本身属于产业发展的范畴,在Deep Seek之前,全球在AI的代表性作品应当是OpenAI的ChatGPT等大模型,2022年底甚至许多媒体对之誉为人类之光,各种高帽都往其头上戴。我们也兴冲冲地准备使用ChatGPT来作为我们的工作助手,但搜索我们关注的做空领域,发现ChatGPT的数据库居然是三年前的,也就是说,2023年底搜索的内容,只能呈现出2020年的新闻报道结果。

而2023年以来,有关OpenAI的消息很多,英伟达的股价也因为OpenAI等公司发布相关的算力模型而导致芯片需求大盛而水涨船高,甚至超过了苹果微软等许多长期霸榜的老牌科技公司。在2024年这样的状况尤其严重,英伟达的股价最高达到600美元,总市值达到10.5万亿美元,黄仁勋也被吹嘘成了全球首富。

如果那英伟达现在的市值对比其高峰时候的市值,这家公司跌了70%不止。这里边肯定有Deep Seek的功劳,但实际上更多的可能还是黄仁勋自己在高点抛售,让世人觉察到了不对劲,纷纷逃跑,才造成了英伟达市值的崩溃。而Deep Seek只不过在最后的时刻助推了一把,让英伟达现出原形罢了。

其实从2023年以来全球媒体鼓吹AI的局面,很有可能只是一个局,一个将股价炒高了大股东和各路资本减持套现赚大钱的一个局。过去几年以来,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是,当一家公司有媒体密集报道时,目的往往是炒高估值或市值,最后会变成实控人、大股东或者某些投资者套现的结果。

在这样的逻辑支撑下,我们发现,当2024年1月份英伟达股价超过600美元、美银等机构仍然在吹嘘英伟达的股票将达到700美元时,就出现了黄仁勋减持的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判断美国的OpenAI和其他大模型或许只是一个局,这个局的当事人是英伟达,操盘手就不知是谁了,但能达到两个效果,第一是炒高大模型对芯片的需求,让全球投资者纷纷打钱给英伟达囤货,第二就是在订单雪球般飞来之后,英伟达股价猛涨,投资者高点抛售套现,赚了钱再去奔赴下一个投资热点。

在2025年初,拜登政府临下台前一周,搞出了一个芯片配额制度,根据这项政策,全球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实施不同的AI芯片出口管制政策,第一等级是美国及其18个亲密盟友可以无限制购买AI芯片;第二等级是全球120多个国家可以购买低处理性能芯片,最先进的芯片购买是被受限制的;第三等级是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则不能购买先进算力芯片。这个政策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列强限制战列舰的协议是不是挺相似的?反正我看了只想笑。不过当时许多媒体和专业人士持悲观的观点,认为中国的AI产业发展被限制了,发展不了了。

操纵芯片和英伟达等公司股价的行动一直延续到特朗普上台,日本大老板孙正义为了在特朗普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在特朗普上台后推出了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据称是要美国继续领先AI领域,要让中国干瞪眼。结果Deep Seek就横空出世了。美国AI界所有的人都懵了,投资人发现自己上了英伟达等人的大当,而产业界发现了原来OpenAI等公司的吹嘘完全也只是骗局,要做AI并不仅仅只有一条路,于是投资者纷纷抛售英伟达等公司的股票,形成了英伟达股票的雪崩。

Deep Seek有什么魔力呢?原来他们是用很低廉的成本就实现了OpenAI等公司大模型的数倍甚至几十倍的功能,且比美国推出的数个大模型更好用。这个便宜是多少?据公开报道说,Deep Seek大模型的成本可能只有五六百万美元,而OpenAI的ChatGPT所使用的成本可是几十亿美元,且前段时间又实现了几十亿美元的融资。关键是,Deep Seek比ChatGPT还好用。

这意味着OpenAI原来宣称的壁垒并不存在,世界上许多创业公司都可以做AI,门槛大大降低。创业者进入更容易,投资者完全可以不用当冤大头。当然了,Deep Seek让拜登政府的AI芯片分级计划彻底破产,让孙正义彻底成了一个冤大头,让世界知道还有另外好几条可以到达罗马的道路。

其实,Deep Seek的成功,也正好是中国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的缩影,中国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正在以飞速的发展和高质量的产品及服务进入到原来只有欧美人能玩的领域,将欧美原来那些高高在上的公司挤出历史舞台,Deep Seek的成功,只不过复刻了过去四十年中国企业的成功而已。过去很多人对中国企业和产业能够跻身世界长期保持一种错误观点,认为中国企业的成功只不过是因为中国人力资源便宜,实际上这种观点将错误的原因无限放大,我们曾经在长三角一带采访一些企业家,他们说自己的东西能够得到国际大公司的认可,原因不仅仅是便宜,核心是他们的技术超过了原来的那些供应商,他们的产品才有竞争力。

Deep Seek就是一家产品极具竞争力的中国公司,他们将AI大模型做得比西方同类公司要好很多,同时成本还只是西方同类公司的几十分之一,而且还是开源的,让全世界都可以参与进来一起开发一起进步,让全人类看到了曙光。当然了,在全世界的互联网公司纷纷选择Deep Seek的情况下,原来由英伟达为首的芯片诈骗集团制造的算力谣言自然就破产了,要做AI不一定非要用英伟达的GPU芯片,数量也不用那么多,全世界的科技公司松了一口气,于是一个原来受制于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体系破产了,原来西方公司要割中国韭菜的努力化为一朵流云。

另外,从最近几天的新闻来看,因为Deep Seek的成功,国产芯片纷纷开始适配,结果包括昇腾、沐曦、壁仞、龙芯、天数智芯、摩尔线程、海光信息、燧原科技、云天励飞、昆仑芯等芯片公司都发声表示完成了DeepSeek模型适配。开源中国董事长马越表示,“国产开源模型已经出圈,国产算力也要跟着一起出圈。”

从这个角度来看,Deep Seek这么一个卓越产品的成功,一方面是西方大小厂商纷纷前来对接适配使用,另外一方面是国产芯片及科技公司也纷纷适配使用,这才让西方刚刚出台没多久的芯片分级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胎死腹中,毫无疑问是大快人心之举。对世界来说也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人们会认为因为中国做到了在另外一条路实现突破,世界也会认为会认为存在更多突破的可能性,美国相关势力最初费尽心机构建的体系化作了泡影。

不过,尽管Deep Seek很成功,但也肯定不是完美的,我们曾经让Deep Seek搜索自己的名字,结果出来的结果令我们自己深受震撼,Deep Seek将其他知名作家的代表作品都算到了我们的头上,让我们成了在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但很可惜,这些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曾经让Deep Seek搜索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料,所获得的信息是好几个月前的,我们认为,这个情况可能需要改变。

我们还用Deep Seek制作一些方案和写作一些资料,从文本本身来说,写得确实挺规范的,也比我们自己写的要全面完整,不过一些 资料是错误的,如果不是在行业里拥有较广的认知和较深的思考,可能就很容易被忽悠过去了,严重的可能就会造成工作上的重大损失。

AI是目前世界上炙手可热的赛道,在这个赛道上挤满了各种各样的人,开发出来的AI也千差万别,最近的报道显示,AI发展现在已经从AI污染发展到AI作恶的程度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2024年4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4月以来,经济与企业类AI谣言的数量增长了近100%。美国调查机构“新闻守卫”指出,自2023年5月以来,生成虚假文章的网站数量激增超过10倍,涉及15种语言。

曾经一家自媒体曾经用360的大模型分析360的财报,得出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结果,内容发表后遭到360公司的投诉和起诉,其实这个事情也不能怪这家自媒体,要怪就怪360这样的公司在训练大模型的时候,没有让大模型完全按照其高层期望的方向去分析,结果闹出了笑话。当然,如果是用在交易频繁的资本市场,可能是一场自己做空自己的游戏。

目前,某些小说平台账号借助AI“创作”,每日更新多本电子书,但内容逻辑混乱、语言空洞;一些内容制作机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每天生产数千篇虚假新闻,使得大量虚假信息在网络上迅速扩散;还有医学论文因使用AI生成的虚假图像而被撤稿……目前,AI用于生成、伪造或篡改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情况日益增多,大量质量低劣、真假难辨的信息引发了人们对AI应用的担忧。

实际上,一个大模型要成功,最后取决于运营它的公司,如果运营它的公司拥有许多已经获得版权的内容,那么接入Deep Seek或其他大模型,客户在使用的时候,能够最大限度地达到最新新闻事实的前沿,那么使用AI来作为工作助手,就有可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I教父杰弗里·辛顿警告称,短期内生成性AI可能创造虚假内容。从长远来看,AI在未来三十年内导致人类灭亡的概率有10%到20%,并警告该技术的变化速度“比预期快得多”。不过,我们没有那么悲观,我们坚决看好Deep Seek及中国的AI行业,只要对工作有帮助,对生活有改进和提升,这样的大模型无论怎样,都是值得支持的。

1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