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听闻过 “喝粥养胃” 这一说法。身体稍有不适时,那一碗软糯温热的白粥,往往成为许多人不假思索的首选,甚至有人长期以此为食。然而倘若你在互联网上稍加探寻,便会惊觉白粥已被不少人视作垃圾食品,认为不可长期饮用。那么白粥当真堪称垃圾食品吗?究竟能否长期食用?
首先评判白粥是否为垃圾食品,需参照垃圾食品的定义。“垃圾食品” 一词由美国人迈克尔·雅各布森于1972年提出,彼时主要指代那些营养价值匮乏、富含高脂肪、高糖与高盐的欧美快餐,而如今人们普遍将各类营养素单一且热量颇高的食物归为垃圾食品范畴。依此而论,白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契合这一定义。白粥中约90%为水分,剩余的主要成分便是淀粉。
从营养视角剖析,白粥的营养成分着实较为单一,其缺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所倡导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膳食纤维等关键营养要素。长期单纯依赖白粥,极易引发营养不均衡的状况,这对于那些急需全面营养以促进身体恢复的病患以及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而言,尤为不利。不过白粥的热量并不高,每100克仅约46大卡,相较于馒头、米饭等主食,白粥当属低热量食物。由此可见,白粥虽营养单一,但因热量较低,并非完全符合垃圾食品的定义。
白粥对身体的影响:利弊共存的饮食选择那么白粥到底适不适合长期饮用呢?这主要取决于白粥对身体产生的影响。从含水量来讲,白粥可充当补水饮品,可需要留意的是,它堪称升血糖的 “高手”。白粥中的淀粉经高温熬煮后,分子结构变得松散,人体消化酶能够迅速将其转化为葡萄糖并吸收,这使得进入血液的糖分急剧增多,从而快速拉高血糖。从升糖指数便能清晰地看出这一点,白米粥的升糖指数约达90。这是怎样的概念呢?
若将升糖指数为100的葡萄糖作为参照标准,那么白米粥升高血糖的能力与直接饮用葡萄糖不相上下,着实高得令人咋舌。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白粥无疑是血糖的 “头号杀手”,这也正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明确指出糖尿病患者不宜饮用熬煮时间过长的精白米粥的缘由所在。
升高血糖只是一方面,多余的糖分还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这是由于血糖的剧烈波动会促使身体大量分泌胰岛素,而过量的胰岛素则会推动脂肪的形成。如此一来,本想借喝粥调养身体,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养出一身赘肉。既然白粥存在营养单一、升糖迅速且易使人发胖等问题,那长期饮用白粥难道真的毫无益处吗?
实则不然,对于大病初愈之人,白粥仍具备一定的积极作用。如前文所述,白粥中的淀粉经高温糊化,无需胃部过度劳作进行食物搅碎,仅需分泌少量胃酸进行消化,便可直接进入小肠被吸收。这无疑极大地减轻了肠胃负担,对于身体尚处于恢复阶段、消化系统亟待休养的患者而言,白粥不失为一种较为温和的饮食选择。但需注意的是,仅限短期饮用,长期食用白粥则会引发诸多问题。
长期喝白粥的隐患:胃部健康的潜在危机白粥消化速度快,胃内很快便会排空,然而胃酸却依旧持续分泌。在缺乏食物进行中和的情形下,胃酸极有可能直接接触胃黏膜,这对于本身胃酸分泌就较为旺盛的消化性溃疡或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而言,尤为不利,甚至可能致使病情加重。此外长期过度 “宠溺” 胃部,还可能对其消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从生理学角度来讲,器官需要适度的锻炼以维持功能的活跃性,长期单纯摄入极易消化的白米粥,极有可能导致胃功能逐渐衰退,日后若想进食稍硬的食物,胃部恐将难以承受。
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长期喝白粥时总会搭配些菜肴食用,并非仅仅饮用白粥,况且老祖宗长期食用也未见明显危害。但不知你是否留意到,“喝” 白粥这一表述,从中便能知晓,白粥无需过多咀嚼,如此一来,唾液分泌量便会相应减少,而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能够辅助其他食物进行消化。唾液分泌不足不仅会对其他食物的消化产生影响,还会加重肠胃的整体负担。因此对于肠胃功能存在问题的人群而言,饮用白粥时搭配营养丰富的菜品不失为一种良策,但也要留意细嚼慢咽,以便让唾液中的消化酶助力肠胃分担消化工作,如此或许能使肠胃更为舒适。
白粥的正确定位:理性对待,避免极端再者古人所饮用的粥并非如今的白米粥。机械化的碾米、脱皮、抛光技术乃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古人食用的是精致程度极低的米,其保留了大米的种皮和谷皮等结构,与全谷物颇为相近。例如在陆游所处的宋朝,北方大部分地区所饮用的是糙制的小米粥,而南方地区则是接近糙米煮制的大米粥。这种口感略显粗糙的米粥保留了绝大部分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反倒契合了当下所倡导的全谷物营养理念。故而别看古人所食之粥口感欠佳,单论健康程度,却着实领先于现代人。
总体而言,白粥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垃圾食品,但亦不可长期错误饮用。其营养单一,不适宜长期单一食用;升糖速度过快,糖尿病患者需谨慎对待;消化过快的特性对某些胃部疾病患者亦存在不利影响。不过在大病初愈的康复阶段,白粥仍可发挥短暂的养胃功效。平日饮用白粥时搭配营养菜品,既可口又有益。
实则世间并无绝对垃圾的食物,唯有错误的饮食选择。白粥恰似生命里的一碗温润柔情,既不可过度依赖成为长期主食,亦不应被全盘否定,关键在于需以智慧与审慎的态度妥善对待。
文本来源@赛博食录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