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在短时间内连续开展大规模联合演训。多军种协同作战,涵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在台湾岛周边构建起严密的军事威慑网络。
从兵力投入来看,规模庞大。大量军机、军舰参与行动,海警船也积极配合,在台海周边执行相关任务。山东号航空母舰现身台湾东南方海域,其战略位置的选择,彰显了解放军远洋部署能力的显著提升,进一步扩大了战略纵深,给“台独”势力带来巨大心理压力。
在作战体系构建上,解放军实现立体化、多层次化。除了传统的海、空作战部署,火箭军和海警力量也深度参与。火箭军能够有效压制台军主要防空和海防点,海警则负责拦截扣押、管控海域航道,将军事与准军事行动有机结合,极大提升了演习的实战效果和威慑力。
台军疲于应对,内部问题凸显面对解放军的密集演训,台军显得力不从心。台退役少将栗正杰指出,岛内民众对解放军演训已逐渐习惯,社会氛围看似平静,实则隐藏着危机。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状态,导致民众对解放军演训的警惕性降低,对台军的士气和募兵目标造成负面影响。
以“洗黄油”事件为例,台军许多步枪库存时涂有黄油防锈防腐,一旦需要动用,必须先进行清理。解放军军演让台军紧急动员大量后备军人临时清理库存步枪,引发基层官兵不满。
解放军通过常态化演训,实现了多重目标。一方面,积累了近乎实战的训练经验,提升了对海空域综合作战、远程精准打击、信息化指挥体系的协同能力;另一方面,对台军施加长期且渐进的压力,使其无法轻易降低战备等级。
为防范解放军可能的斩首行动或大规模登陆,台军只能保持高度戒备。这种“不间断施压”战略,正逐渐消耗台军的战斗力和意志力。
随着赖清德当局在两岸问题上愈发挑衅,大陆的军事反制行动也将不断升级。解放军的演训活动是对“台独”势力的严正警告,也是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捍卫。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台独”势力的覆灭只是时间问题,“武统”的曙光正逐渐照亮台湾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