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全军最年轻军长,首跳三无条件下400米超低空伞降李良辉2

晋朝古韵中 2024-12-18 11:51:48

内容简介:他被誉为有血性的军人,工作雷厉风行,指挥干脆果断,仗怎么打,兵怎么练,无论在空降兵部队还是在更高级别的指挥岗位上,所带部队作风、战斗力强悍。

他43岁时任空降兵军长,是当时全军最年轻的军长。任军长时,带头跳伞空降到深山里,与官兵同吃同住,探索野外生存训练。突破训练禁区,率先试验三无条件(无通信引导、无气象资料、无明显地面标志)下400米超低空伞降,第一个跳下去。

他就是李良辉。

一、与士兵同吃同住练方队,展现出中国军人应有的风貌

1981年华北大演习结束后,9月19日,参演部队就地组织阅兵式,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在一片草绿色中,副军长李良辉亲自训练并担任领队的空降兵方队,绿上衣、蓝裤子、白手套让人耳目一新。官兵们内着白色衬衣,外穿紧身的小翻领夹克,分外精神和帅气,动作整齐划一,放、顿、劈三段式劈枪雄壮有力,被公认为踢得最好的徒步方队。

李良辉对本次阅兵极为重视,事后他说:这次演习、分列式,意义不同一般。要让经历“文革”后的老百姓知道和平时期的中国军人每天在干什么。为了展现中国军人应有的风貌,他与战士们同吃同住,每天训练10个小时以上,最高时达到13个小时。

训练初期,他和士兵腿上绑沙袋,抬到一定高度,不能打弯。胳膊上也绑着沙袋,摆成水平一条线。前后距离、敬礼度数,都要用夹板定位。由于训练强度大,参训人员每月走坏一双伞兵靴。鞋磨坏了,又不发新的,只能修修再穿,为此每个连队成立了一个修鞋组,把彻底坏掉的鞋部件拆掉补在其它鞋上。

训练期间,适逢炎热的夏季,战士们喝绿豆汤解暑,每天每300人只有2斤绿豆可用,累了、饿了吃一口点心充饥。李良辉和官兵们一起走过来了,最终的阅兵效果非常好。

2009年,建国60周年阅兵训练,79岁的他受邀到阅兵村参观,回忆1981年阅兵,老人激动地说:那是他人生的一大幸事,很有获得感,也有幸运感和受教育感。和战士同吃同住同奋斗,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吃苦奉献精神,对他本人影响深远,他实践了,并且做到了,这让他无比满意。

1984年国庆阅兵,44岁的李良辉再次担任空降兵方队的领队接受检阅,每步75公分、共180步通过天安门广场,电台、电视台向全国、全球宣告:现在通过天安门广场的空降兵方队,是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打出国威、军威的英雄部队。走在方队最前列的是部队最年轻的军长李良辉。

时至今日,提起81年、84年阅兵,军迷们仍然亢奋不已,一个个经典镜头的背后是李良辉和他的战友们辛苦付出。

二、打破训练禁区,带头跳400米超低空伞降,敢作敢为,整顿风气

1983年5月,43岁的李良辉接任空降兵军长,上任后,严格训练,要求数万空降兵部队军人人人都要跳伞,甚至包括炊事员、汽车驾驶员、电影放映员。

他亲自带领一支小分队,空降到鄂西的深山里,演练吃、打、住、藏及野外生存的本领。着陆后,他带领分队在山林中隐蔽疾进,“缴获”一辆吉普车,他亲自驾驶在盘山公路上风驰电掣。扔掉车子后,穿越茫茫山林,寻找可以果腹的食物,或生食,或野炊。

入夜,他和战士们住在帐篷里。东方未明,他带领官兵再次翻山越岭,武装泅渡,摧毁桥梁,奇袭“敌”指挥部。通过大胆实践,他和官兵一道体会空降兵的甘苦,研究作战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战法。

空降兵三无条件(无通信引导、无气象资料、无明显地面标志)下400米超低空伞降,一直被视为训练中的难题。因为高度低,落地时间只有几十秒,训练中主伞万一打不开,伞兵如果紧张再不能及时打开胸前的备份伞,只会发生坠地事故。

因为风险高,责任大,该科目一直被视为训练的禁区。李良辉反复思考后果断决定:再也不能纸上谈兵了,我们这一代再彷徨等待,就等于把失败留给下一代。为了空降兵的明天,再难再险也要闯。他亲自带领官兵率先试验。

经过一段针对性训练和精心准备后,试验开始了。运输机抵达预定空域,李良辉俯身抱伞第一个跳出,他身后的战士们一个个跟着飞身而下,他们成功了!打破了禁区,为空降开辟了一个新领域。

抓训练的同时,他对军机关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打造高效率的指挥机构。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为标准,对干部逐个考核。考评结束后,将那些不称职、不胜任的干部名单提交党委会,建议另行安排工作。将那些年轻、有能力、肯负责、专业技术强的干部提拔上来,充实到重要岗位。

军机关干部调整后,他又到某师调研,亲自主持考核上百名连级以上干部。与师领导研究后,大胆改革用人制度,优胜劣汰,一次性提拔25名干部,包括各种专业大拿、能人、技术尖子等。同时对那些不思进取、混日子的干部降职降薪,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下放到连、排回炉锻炼。

某师医院工作作风差,各级工作组先后八次进驻整顿,效果不佳,成为师里的老大难单位。李良辉决定整顿该单位,带领工作组深入院内调研,摸清问题和根源后,敢于硬碰硬,将相关人员撤的撤,免的免,提的提。顽疾去除,清风徐来,一举改变医院多年的不良风气。

有一位男医生,工作懒散,领导批评时,你批你的,他作他的,油盐不进。李良辉在医院全体军人大会上宣布该医生下连队挂职当兵。随后指出他之所以工作不上心,是因为对士兵缺少感情,不理解战士的疾苦,那就下连队当兵体验。

此命令宣布,犹如当头棒喝,该医生顿时醒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第二天打起背包,心甘情愿去连队了。

三、别出心裁提出退伍老兵“三不能走”,“问题兵”旧貌换新颜

李良辉觉得这不是一个中肯的思路,对部队来说没有尽到培育人才、输送人才的责任。在连续调研5个连队后,他提出当年的退伍兵三不能走:服役期不满不能走,军事、政治、科学文化考核不及格不能走;没有评上合格义务兵不能走。

三不能走政策出台后,一时在部队引起轩然大波,因为留下的都是所谓“问题兵”,尤其是那些“刺头兵”们本就不好管,好不容易盼到退伍了又不让走,还不得集体吵嚷炸营?这些不省心的兵留在连队,增加干部管理难度,部队建设、作风还怎么抓?

说风凉话的有,冷嘲热讽的有,李良辉不为所动,坚持把部队办成培养保卫祖国的优秀战士,输送四化有用人才的大学校。一阵叽叽喳喳的吵闹过后,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没事泡病号的战士自觉溜出医院,啥病也没有了,精神面貌为之一新,犹如换了个人。

不怕麻烦领导、不厌其烦打申请要求退伍的战士向连里递交争当优秀义务兵的决心书,连那些平时最拉垮、最稀松的老兵们,也不敢大意了,自觉组织学习帮扶小组、训练改革小组、学雷锋小组,主动向新战友传思想、教技术、带作风,争相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力争在退伍前的有限时间里退出三不能走名单。

于是连队出现了可喜的学习、训练热潮,好人好事不断,作风、面貌为之改观,老兵们各显其能,为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提供合理化建议4000多条,主动贡献各类经验、体会、方案900多份。没人抱怨了,都在忙着进步,一个个积累多年的老大难问题解决了,让连队干部们空前地省心,干部战士发自内心地佩服:军长就是军长,这招真高!

退伍兵问题顺利解决后,干部欣喜之余,李良辉语重心长地说道:解决这些老大难,都在我们领导干部的权力范围内,摆在我们面前的是难、难、难,一切干四化大业的人,怎能容忍!

他就是怀着军人的使命感、荣誉感、责任感去工作,去开拓,闯禁区,化顽疾,将部队训练成随时能战、战之能胜的空降利刃。有人称为他李旋风,他正色说道:我就是要刮旋风,发挥我军光荣传统,把那些妨碍现代化的、歪的邪的东西,统统刮得站不住脚!

——未完待续3,感谢您的阅读——

作者简介:深耕10年对越作战历史和当代优秀军人事迹,忠于史实,文字干净简练流畅。强军路上传递正能量!

0 阅读:1

晋朝古韵中

简介:晋朝古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