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前几天车祸,让网上的很多人弹冠相庆,一时间“小米电池着火”、“小米智驾前一秒钟才预警”、“小米车门也打不开”的论调不绝于耳。
当前事故详细调查结果还没有出来,所以问题出在哪里还不能轻易下结论。但是一起又一起因为过于相信智驾而失事的车主,用生命的代价给车企完成了没有经过充分验证便进入市场车型的测试。这些悲剧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我们,智驾并不安全。
当然,这是业界的共识,除了号称“倒车想撞都难”的某品牌以外,绝大多数厂商并不号召司机完全将人身安全交给智驾。
因为无论是什么智驾系统,都有在技术上难以克服的缺点。下面,我们就来细数一下为什么不能将生命安全完全交给智驾的原因。
1、传感器不可能完全准确:智驾系统高度依赖传感器的感知,然而传感器的判断并不永远是正确的,像激光雷达在雨天,效果就大为下降,毫米波雷达对静止障碍物的漏检率超过20%,摄像头更别说了,能把白色货车判断为天空,也能把车身上的广告判断为真人。这还是在假设传感器工作完全正常的情况下,显然传感器还有工作不正常的时候,虽然概率不高,但我想并不会有人打算用生命去赌这概率。
2、智驾系统不是永远不会卡壳:在很多情况下,智驾系统每秒钟都要计算几千上万次,大家都很熟悉电脑手机,你怎么知道你的智驾系统永远不会在紧急时刻突然卡顿了一下呢?
3、智驾算法的代码不是100%没有bug的:写智驾算法的也是人,也是普通的工程师,甚至有些还是大学时期打了四年游戏的工程师,全世界都在用的操作都会存在bug,更别说近些年飞速成长的智驾系统了,你怎么知道你的车型系统没有Bug呢?
4、现在市面上的智驾系统都没有经过足够的测试:就当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车企的测试数据都仅是在测试场地跑了几十万公里就拿出来卖了。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路况远比测试能够达到的情形复杂。就好像骑摩托车一样,任你是多么熟练的老手,总有一天会摔一次,这一次可能是你熟悉的路上突然出现的一块石头,也可能是你没注意的地方一个井盖松了。总之摔这一下到什么程度就看你的运气了。
5、智驾训练所用的数据不一定是真实的:企业是为了赚钱的,所以很多智驾系统在训练智驾系统进行物体识别的时候,数据的质量是不能保证的,甚至一些企业直接就ps或者生成的图片进行训练,这种情况下,训练的效果无疑是大打折扣。
总之,当前智驾无疑是一种不成熟的技术,可以说,现在的智驾系统都是在进行道路测试,如果某个车主出了事故,那么事故数据就有可能成为智驾新的修改点,从而在一批批车主付出代价之后,逐渐成熟。
当然,前提是车主愿意做那个代价。
赞同请转发,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
adsrct
智驾安全不安全,不知道,不过网上问界倒是救了不少无辜路人,问界高阶智驾版,至今0死亡,0重伤。还有啥好说的呢[笑着哭]
湛蓝2017
华为余承东早就宣布了,千里回家过年,全程智驾,无人工干预。你敢不信?
adsrct 回复 04-02 20:43
这算个屁啊,智驾大师赛,前三名每天都是1200+,连续跑一周,虽然第二第三名发生事故,但是人家都感谢问界救了他们命啊。[笑着哭][笑着哭]
戈呜嗯
四肢不发达的高智商才会选择智驾。
戈呜嗯 回复 04-04 02:10
高铁科学吗用你的智驾了?99A科学吗用你的智驾了?055科学吗用你智驾了?歼20用你智驾了?你很聪明七窍已经通了六窍。开你的智驾一个不小心轰一下七窍都通了。
不偷菜了 回复 04-04 01:04
14亿人,谁给你说了把安全交给智驾?你高考把自己全交给老师了吗。好意思说身残脑残。比如打个赌,十年后,你如果买智驾或自驾车死什么,你敢吗?
用户98xxx44
除非完全放手无方向盘,无油门踏板和刹车踏板的零接管智驾。其它所有宣传智驾的都该抓起来判刑,因为在机器和人脑决策之间,人脑在决定是接手还是不接手肯定会存在时间延迟,很容易导致事故。并且在自己开车的时候,人脑是高度集中在开车上,而让位给智驾,人脑肯定会出现懈怠和不集中的问题,也导致车机和人脑切换延迟。整天在网上发视频吹牛B的都该以危害公共安全抓起来处罚。
adsrct 回复 04-03 20:51
那问题来了,国外特斯拉智驾越来越好,国内一刀切不许有,等别人造出无人驾驶的时候,国内那什么去竞争呢?
adsrct 回复 04-03 20:53
智驾的发展过程,肯定无法避免车祸,无论哪个人,也不能100%保证没有车祸,只是智驾和智驾不一样,有的人信支架,愿意当小白鼠,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