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发表NatureEnergy!“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父”重磅领衔!

华算科技 2025-01-14 16:57:47
研究背景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因其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制造工艺受到广泛关注,但其稳定性面临着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在各种环境应力下的长期稳定性。温度是影响PSCs稳定性的关键因素,高温可能引发挥发性有机成分的热降解、离子迁移以及界面的不稳定。同时,温度变化会导致设备内部因热膨胀系数不匹配而产生机械应力积累,从而导致设备失效。尽管空穴选择性自组装单分子层(SAMs)的引入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传统SAM在高温下容易发生脱附,并且其与钙钛矿界面之间的机械接触较弱,这限制了其耐热性和机械稳定性。

成果简介

基于此,西安交通大学刘宇航、马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李雄教授等人合作提出了通过Friedel–Crafts烷基化形成的自组装双分子层(SABs)策略,实现了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该研究以“Self-assembled bilayer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improved tolerance against thermal stresses”为题,发表在《Nature Energy》期刊上。

研究亮点

1. 提升界面稳定性:通过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将SAM与上层分子共价连接,形成SAB结构,显著增强了界面热和机械稳定性,能够在100 °C下维持200小时而无明显降解。

2. 高的光电转换效率:SAB策略实现了超过26%的光电转换效率,并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215:2021标准下,经受住了2000小时85 °C和85%湿度的热湿测试。

3. 优越的机械性能:SAB策略提高了界面粘附能,比传统SAM界面高出74%,减少了热循环测试中因应力导致的性能衰减。

图文导读

图1 SAB 的构建与结构

图1全面展示了自组装双分子层(SAB)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界面的设计与结构表征。首先,通过化学反应示意图直观地说明了Friedel–Crafts烷基化的反应机制,反应通过将含有2PACz的SAM与三苯胺(TATPA)共价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双分子层结构。其次,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显示了SAB表面化学成分的变化,C1s光谱中出现了明显的C–C和C–P键能峰,验证了双分子层的形成。核磁共振(NMR)谱图进一步证明了SAB中分子交联的化学特性,观察到交联产物中特有的信号峰位。

此外,二维GIWAXS(掠入射广角X射线散射)图展示了分子层的晶体结构,表明2PACz层中分子主要呈现垂直排列,而上层TATPA则呈面向排列,这种结构有助于增强SAB与钙钛矿之间的粘附性和界面稳定性。整体而言,图1从分子结构到材料表征全方位解析了SAB的形成及其特点。

图2 SAB 的温度稳定性

图2对比了SAM与SAB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及其界面性能变化。首先,通过表面势分布图(KPFM)展示了两种界面在经过100 °C热退火200小时后的性能变化,结果表明SAB能够有效保持均匀的表面电势分布,而SAM界面出现了明显的不均匀性,表明其结构发生了热降解。其次,通过电化学方法测定了分子的覆盖密度,结果显示SAB的分子覆盖率下降幅度仅为32%,而SAM下降高达53%。

此外,EDS(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分析揭示了热处理后钙钛矿表面磷酸根的转移比例,进一步证明了SAB在温度变化下的界面稳定性显著高于SAM。结合这些分析,图2清晰地展示了SAB在耐高温性能方面的优势,为其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图3 二钙钛矿-分子接触界面的性能

图3详细探讨了钙钛矿与分子界面的物理性能和电学特性。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结果显示,SAB界面能够显著抑制非辐射复合现象,其寿命达到1018纳秒,而传统SAM仅为484纳秒,表明SAB界面缺陷密度更低。

接触电阻测试(TLM)进一步显示,SAB界面电阻为1.18×10⁶ Ω·cm,显著低于SAM的2.43×10⁶ Ω·cm,表明SAB能够实现更高效的电荷传输。此外,通过粘附能测试,结果显示SAB界面的粘附能为2.68 J/m²,比SAM的1.54 J/m²高出74%,展现出更强的机械稳定性。图中还包括SEM图像对比,显示了热循环后SAB界面上的钙钛矿表面保持完整,而SAM界面则出现了明显的孔隙和非导电杂质。最后,通过DFT(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了SAB界面增强粘附力和电子传输性能的本质原因。这些结果表明,SAB在光电性能和机械稳定性上优于SAM。

图4 光伏性能与稳定性

图4展示了基于SAB和SAM界面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性能和长期稳定性。电流-电压曲线(I-V)结果表明,SAB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PCE)达到了26.3%,而SAM器件仅为24.4%,显现出显著的性能提升。

IPCE(光子转化电流效率)测试验证了SAB器件的电流密度更高,与稳定功率输出(SPO)测试结果一致。长期稳定性测试显示,SAB器件在2000小时85°C和85%湿度条件下,性能损失小于4%,显著优于SAM器件的24%性能损失,满足工业标准要求。

此外,SAB器件在-40°C到85°C的1200次热循环中,效率损失仅为3%,表现出卓越的热稳定性。图中还展示了SAB策略在1 cm²大面积电池中的应用,其PCE达到了24.7%,证明了该策略的可扩展性。这些结果表明,SAB不仅在小面积器件中具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出强大的潜力。

总结展望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riedel–Crafts烷基化的自组装双分子层(SAB)策略,通过在分子层之间引入共价键连接,大幅提升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热和机械稳定性。实验表明,SAB能够显著增强界面粘附能,降低非辐射复合损失,并在苛刻环境下保持高性能。相比于传统SAM界面,SAB界面展现出更高的鲁棒性和适用性,为下一代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光伏器件提供了新的方向。然而,SAB的实际大规模应用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工艺和界面设计,尤其是在工业生产中的成本控制和兼容性方面。

文献信息

Self-assembled bilayer for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improved tolerance against thermal stresses. Nature Energy,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4-01689-2.

0 阅读:1
华算科技

华算科技

科研资讯、学术干货、资料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