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一言惊醒梦中人!好的婚姻像亲人,爱得要死要活反而不真实

悠雅感感 2025-02-22 04:43:00

文|微微笑了

01.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这千古绝唱不知曾让多少痴男怨女奉为圭臬。

可现实中,爱情没那么大力量,能让人从一而终、白首不分离。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女人是一位中学教师,丈夫则是国企普工。

两人结婚15年了,从来没有见女人收到过鲜花惊喜,他们俩的朋友圈里连合影都少见。

按他们孩子的说法,并不觉得父母亲间有过爱情,更像是一同搭伙过日子。

有一天,女人急性阑尾炎住院,男人凌晨三点冒雨送医。

那个木讷的男人,术后每天带着保温桶往返医院,桶里装着亲手熬的小米粥配腐乳——这是女人已故的老母亲生前常做的病号饭。

病房里其他患者感慨:“你们这哪像夫妻,简直像兄妹。”

在这对夫妻身上,我们似乎看到婚姻的另一种面孔——胜似亲情的“亲密关系”。

没有爱得死去活来的爱情,只有不离不弃、待你如己的恩情。

正如,李玫瑾所说的那样:

“我认为好的婚姻就是亲人的关系,它不光是一个爱的关系。爱到要死要活的,都是一种感受的东西,并不是真实的。

真实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比如你看报,你也看报,咱俩不说话,但我就愿意跟你一块看报,这才是一种真的东西。”

一语中的。

整天爱得死去活来的夫妻,感情之花往往凋零得也快。

凡事长久健康的感情,都符合“中庸之道”,过激的情谊只会让人受伤、生病。

这让我想起心理学中的「恒温效应」:

真正持久的亲密关系从不需要滚烫的激情,而是像37℃的恒温水——喝下去不烫嘴,却能浸润五脏六腑。

可惜太多人中了言情剧的毒,非要把婚姻过成谍战片:查手机、闹离婚、要死要活证明被爱,结果往往像攥紧的沙子,越用力越留不住。

婚姻里最可怕的不是没有爱,而是把爱当氧气瓶——吸不到就活不下去的人,注定会窒息。

02.

或许你会反问:

难道婚姻不该追求浪漫?平平淡淡不就是不爱了吗?

有人曾给出这样犀利回答:

“恋爱可以天天过七夕,婚姻必须学会过清明——前者是给欲望上坟,后者是给真心扫墓。”

据悉,那些整天把“我爱你”挂嘴边的夫妻,离婚率反而比沉默寡言的高得多。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秀恩爱,死得快。

当然,我们并不是想要去否定情感的表达,而是明白婚姻的吊诡本质:

当关系需要用源源不断的“仪式感”来喂养,用越来越肉麻的“秀恩爱”来续命时,本质上已是病人输血。

就像总担心停电的人,家里往往真会跳闸。

那么,如果你不幸正经历婚姻倦怠期,不妨试试这三剂解药:

①给关系做减法

删除收藏夹里尘封已久的「婚姻保鲜十大技巧」,停止每天早晚安打卡。

学学东北老夫老妻的智慧:

“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干啥?排骨炖好了,趁热乎吃!”

相信我,两人能久处不厌,很大程度是彼此都务实,不浪费生命去内耗,懂得如何给亲密关系做减法。

② 把期待换频道

别再纠结他忘了结婚纪念日,想想上周感冒是谁半夜为你买药;

别再比较闺蜜老公送的包包,看看你手术签字栏写的是谁的名字。

“婚姻就像银行账户,别总盯着别人存款额,要多看看自己账面上的不动资产。”

婚姻里要抓大放小,清除干净他人给你输入的错误“期待值”。

其实,礼物是否送到心趴真没那么重要,比起累死累活营造节日仪式感,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同心协力落实好“衣食住行”的生活小事、共同谋求安稳与自在。

③ 让危机变镜子

遇到出轨猜忌别急着撕破脸,先问自己:

如果此刻确诊癌症,第一时间想通知的人是谁?

如果答案还是眼前这个混蛋,说明你们早成了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人”。

婚姻到最后,拼的不是谁更痴情,而是谁更“无情”——无情地看透人性局限,无情地接纳生活残缺,无情地守护那份不必言说的默契。

说到底,爱情是荷尔蒙的谎言,亲情是多巴胺的救赎。

把孩子养成亲人那是本能,把伴侣处成亲人才是本事。

03.

以前我是讨厌将伴侣当成“亲人”的。

我渴望轰轰烈烈的爱情,试图用精气神去经营婚姻,以换来“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美满。

不想要过那种“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的。

但,慢慢才发现,好的婚姻关系除了有浪漫的爱情作为基础,更要在日常生活和相处中生养出肝胆相照的友情以及不离不弃的亲情。

想起李玫瑾那一句箴言:“好的婚姻就是亲人的关系,不光有爱,爱得要死要活的反而不真实。”

或许这就是李玫瑾想告诉我们的:

婚姻最好的状态,是你在闹他在笑?不,是你拉肚子他递纸,你长皱纹他老花,你们活成了彼此的人间烟火。

也许当我们不再执着于烟花璀璨的瞬间,才能看见繁星永驻的夜空。那些细水长流的温情,那些默契相视的微笑,才是婚姻最真实的模样。

这是我重温李玫瑾的视频,意外得到的启发。

本想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没想到加深了我对婚姻的洞察和理解。

当然,看过李玫瑾《心理抚养》的朋友们一定不陌生,想必你会明白:

育儿的第一步,不是生下孩子成为父母亲,而是选择一位合格的伴侣。

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所谓的生儿育女,不过是“听我的”慢慢变成“我尊重你”。

而,所谓的白头偕老,也不过是把"我爱你"慢慢过成"我在呢"。

愿《幽微的人性》和《心理抚养》这两本书,也能成为你婚姻路上的星光导航、育儿道路上的永不匮竭的能量之源,以及照亮人际关系的一隅温暖的光芒。

-END-

0 阅读:1
悠雅感感

悠雅感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