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的这些年:在单位最怕遇见的三种“领导”
这是冬冬冬的第102篇原创文章
大家好,我是冬冬冬!
体制内一个普通的事业编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乡镇的经济工作,今后将利用业余时间,跟大家聊聊体制内的那些事,也希望可以结交五湖四海的好朋友们!
在单位,除了各级领导,绝大部分就是我们这些普通干部,而且好多人混到退休可能一直是普通干部,比如我就是这样的。
那么,我们这些普通干部,尤其是基层乡镇的普通干部,面对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频繁的更换领导,无论是主管领导还是书记镇长,轮换的都非常勤。
在体制内的这些年里,最怕遇见的就是三类领导,非常不幸的是,这三类领导我全部都遇到过,今天就把我的不幸经历分享出来,让大家高兴一下。
一、干劲过头的“拼命三郎”领导
干部年轻化是近年来体制内的一个大趋势,这本是好事,意味着有更多的新鲜血液注入,为乡镇工作带来新的活力和思路。然而,有些年轻领导过于急功近利,干劲十足到了近乎“拼命”的地步,却也给手下的工作人员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这类领导往往对工作有着极高的热情,他们不仅承接了自己分管的工作,还常常主动揽下其他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任务。在他们手下工作,你往往会发现自己一个人要干三个人的活儿,每天都忙得像陀螺一样,根本停不下来。更糟糕的是,一旦工作出了成果,功劳全归领导;出了问题,责任却全落在你头上。这种“只享福、不担责”的领导风格,让人倍感憋屈。
记得有段时间,我们乡镇就有一位这样的年轻领导。他每天早早来到单位,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工作计划让人喘不过气来。在他的带领下,科室里的每个人都像是被上了发条,一刻不停地忙碌着。然而,最终得到的却是领导的嘉奖和晋升,而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只能默默承受着身心的疲惫。
二、情绪多变的“川剧变脸”领导
如果说年轻领导的干劲过头让人难以接受,那么中年女领导的情绪多变则更让人捉摸不透。她们就像川剧中的“变脸”大师,上一秒还风和日丽,下一秒就可能阴云密布,让人措手不及。
这类领导往往对工作有着极高的要求,但她们的要求却常常变化无常,让人难以捉摸。她们喜欢把工作复杂化,芝麻大的事情也要搞得声势浩大,仿佛天塌下来了一般。在与她们打交道时,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生怕哪句话说不对就惹来一顿训斥。此外,她们的控制欲也极强,下班时间到了也不能走,请假更是难上加难,必须把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才行。
我就曾经历过这样一位领导。她对工作要求极高,经常提出一些让人难以实现的要求。而且她的情绪变化无常,让人难以捉摸她的心思。有一次,我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被她在会上当众批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三、爱较真的“退休老干部”领导
除了年轻领导和中年女领导外,还有一种领导也让乡镇工作人员倍感压力,那就是退居二线但仍然爱较真的老领导。他们虽然不再担任主要职务,但仍然对单位的工作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喜欢对各项事务指手画脚、挑三拣四。
这类领导往往对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感情,他们注重细节、严谨认真,这是值得学习的。然而,他们有时候过于较真,对一些小问题也抓住不放,让人感到无所适从。更糟糕的是,他们常常不愿意放权,对单位的工作仍然保持着高度的控制欲。这导致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时往往需要小心翼翼地在他们和现任领导之间寻求平衡,以免得罪任何一方。
在我们乡镇,就有一位这样的老领导。他虽然已经不再担任主要职务,但仍然喜欢对各项工作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有时候,他对一些细节问题抓住不放,让我们这些基层工作人员倍感压力。而且,他还常常对现任领导的工作提出质疑和批评,这让整个单位的工作氛围都变得紧张起来。
结语
在体制内乡镇工作的这些年里,我深刻体会到了遇见这三种领导的无奈和辛苦。然而,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心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不断进步。同时,我也希望领导们能够多理解、多关心基层工作人员的感受和需求,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积极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推动乡镇工作不断向前发展、造福更多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