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老百姓是什么生活水平?外国游客拍下真实照片

之昂刻史 2025-01-23 11:42:04

1956年,老北京的东单胡同

上世纪50年代,中国是什么样子?

跟“旧社会”相比,50年代告别了战乱和饥荒;跟六七十年代相比,50年代又没有走那些弯路。

人们喜欢用“一穷二白”来描述50年代,物质条件差,科学文化落后。不过,真实的50年代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巧合的是,恰巧有三位外国摄影师,都在1956年里来到中国旅行拍照。他们分别来自瑞士、新西兰和日本,以不同的视角记录了1956年的中国。

下面,就来欣赏一下,三位外国游客镜头里,1956年的中国老百姓,是什么生活水平。

老一辈人还记得,50年代的合作社、生产队、人民公社。这张照片,就是1956年北京郊区的一家合作社。

在南方农村地区,50年代根本没有儿童车,很多妇女一边背着孩子,一边在农田里干活。甚至很多80后,小时候也是这样被妈妈背着。

在沿海、沿江地区,有很多人不种田,而是世代打渔为生。这张照片,就是一个船上人家的大合影。

50年代的西安郊区,还没有自来水,各家各户都有一个大水缸。没有燃气灶,也没有电磁炉,还是烧柴火做饭。

1956年,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已经出现小轿车了。不过,那个年代都是外国进口轿车,一般人根本买不起。

1956年已经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但是在城市街头的广告牌上,到处仍是繁体字。

50年代还没有塑料制品,小朋友的玩具都是手工制作的工艺品。照片中,是一个卖玩具的老爷爷。

1956年,全国各地乡村地区,都在开展扫除文盲活动。这张照片,是一张“扫盲”主题的宣传广告牌。

1956年的老北京街头,买菜的小姐姐穿着中山装。小摊上的破铁罐,居然写着英语,毕竟是50年代啊……

1956年,杭州的一家客栈,虽然环境非常古朴,但淳朴的客人脸上,依然可以感受到新社会欣欣向荣的气息。

老一辈北方人,应该还记得儿童时代的大碗茶。那个年代没有可乐、没有汽水、没有碳酸饮料,大碗茶比较低糖健康。

1956年的城市街头,可以看到一片浓浓的生活气息,一位大爷正在张罗他的小生意,他可能是一个补锅工匠。那个年代,锅破了舍不得扔掉,补一补再用。

50年代,黄包车已经消失了,但三轮摩托、面包车还没出现。当时的“出租车”,就是这种三轮自行车,坐上去很舒适的。

1956年,中国老百姓是什么生活水平?看完以上三名外国游客拍下的真实照片,相信大家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0 阅读:3
之昂刻史

之昂刻史

袁明轩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