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晚,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微博吐槽动力电池的涨价问题,直言成本上涨幅度已非常离谱。
李想微博
马斯克也在推特上公开抱怨,特斯拉和SpaceX在原材料和物流领域正面临巨大通货膨胀压力。
而在此之前,特斯拉已在7天内(3月10日、3月15日和3月17日)三次宣布涨价,其中Model Y的售价最高已累计上涨3万元。特斯拉之后,比亚迪、小鹏、威马、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等纷纷跟涨。
电动车的主要成本在动力电池,占比40%以上。
电池的主要成本在正极材料,占比也在40%左右。
按照正极材料分类,锂电池主要有钴酸锂(LCO)、锰酸锂(LMO)、磷酸铁锂(LFP)和三元材料(NCM、NCA),目前动力电池主要是后两种。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以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后者采用三元复合材料,除了锂还有钴、镍。
每GWh磷酸铁锂电池需要使用大约520吨碳酸锂,而三元锂电池大约需要620吨碳酸锂。三元锂电池还需要镍和钴,以目前主流的NCM 811型为例,每GWh三元锂电池需要750吨镍,100吨钴。
去年财政部等四部门发布的《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及补贴方案提出2022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在2021年基础上退坡30%,今年12月31日后上牌的新能源汽车,将不再给予国家补贴。补贴退坡加上原材料涨价,2022年,一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至少提升了1万元。这意味着,一台10万元的电动车,理论上的成本涨幅已经达到两位数。
截取中信证券图片
与此同时,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也被人关注,近几年我国乘用车产能利用率一直在下降,而拉低乘用车产能利用率的,正是这些多出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各地新能源汽车存在盲目投资、无序发展等问题,中国已经建立或即将建立的新能源汽车规划产能超两千万辆,而且还在增加。比如在电动市场的发展中,大众汽车的阶段性目标是在2023年将产量提升到100万辆。比亚迪2022年规划产能有望冲击300万辆,各造车新势力中拜腾、理想、赛麟、前途等车企产能都已严重过剩,甚至直接停产,中国汽车总产能达5千万辆,比实际销量高出一倍,利用率将只有50%。新能源汽车是发展方向,是中国汽车业利用新能源实现“弯道超车”的机会,但同时布局也实在疯狂。除了整车,铅酸电池、塑件、控制器、充电器和车架等主要零部件也是产能过剩的。上游原材料的涨价本身就是对产能盲目扩张的反噬,而市场热情正在逐步退坡,电动车会不会成为和当年的光伏产业一样陷入残酷竞争而留下一地鸡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