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从动线规划开始——主题乐园动线规划经验谈

游乐界 2022-02-28 14:34:50

当主题乐园的游客,在连贯的故事线中仿佛经历了一次沉浸式冒险,在科学的游动线上畅玩每个景点没有疏漏,在合理的配套设施中满足了吃住玩游购娱等需求,这就是乐园的核心要素之一⸺动线规划设计带给我们的优质体验。如何打造优质的动线规划?动线规划的要素有哪些?本文中,《游乐界》与多家国内知名乐园规划设计公司将就这些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对行业同仁有所启发裨益。

动线规划的要素有哪些?

乐园能否给游客带来快乐,是衡量乐园是否成功的关键。而主题乐园规划是一项综合度很高的工作,尤其是乐园的动线设计会大大影响游客的体验感。

深圳市创艺园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黄映秋认为,主题乐园动线规划的首要原则,是充分满足运营管理的需求,制造“合理”的动线。合理的动线规划不仅能节省成本,而且能提升园区的服务质量以及管理水平。

乐园在规划之初就要充分考虑各区域之间的联动性,规划一条性价比较高的游玩动线,并尽量在园区主环道内形成闭环,让游客“少走回头路”,既能到访各主题区域,又不会错过其间的游玩项目。

黄映秋表示,动线规划中最为看重的是游客的体验感,其分为四个部分:

首先是项目设置,在规划时项目的摆放就要考虑到游玩的体验感、舒适度、适合的人群、以及项目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设置完善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在游玩动线上合理设置配套服务设施,如卫生间、休息座椅、标识标牌、遮阳设施、洗手池、降温设施、垃圾桶等,完善的配套服务能给游客带来舒适感;

然后是动线规划尽量遵循曲线设计,要曲径通幽,避免一眼望到头,能够勾起游客的好奇心,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效果。此外合理地增设互动体验小项目,也可延长游客逗留时间,这一方法尤其适合面积不大的园区;

最后是安全性。乐园入口与停车动线应尽量避免影响城市交通,还需考虑消防动线及游客疏散动线。此外,在规划设计阶段还要结合运营需求,从运营角度考虑后勤动线。

“总的来说,主题乐园在动线规划上最重要的就是给游客提供一个可玩可看可闲可憩的游乐场所。”黄映秋说道。

CCDI(悉地)文旅度假产品副总经理朱艳丽也认为,乐园动线是乐园规划设计中重要环节,是引导游客感受乐园最直接的通道。而作为建设乐园最前端的工作,“布局”是动线规划的重中之重。

朱艳丽表示,乐园策划规划时创意设计师需根据市场调研数据、乐园运营目标、投资规模等确定项目定位,针对目标客群、地域文化差异,因地制宜规划乐园布局。

此外乐园动线要融合故事线设计景点,串联各个片区和游乐设施,引导游客融入 IP 意境,增强沉浸式体验。“规划设计者需在前期策划规划阶段就充分考虑乐园建设、运营过程中的消防疏散、后勤动线、演绎动线等与乐园游客动线设计的合理衔接关系。此外,动线设计还要考虑乐园的发展分期建设的协调衔接,同时保证分区流线的合理性与后期建设的完整性。”朱艳丽说道。

新道信创意的创意总监 Kevin Glyn Howe 先生则表示,合理的动线规划能让游客兴致盎然地体验项目,优质的布局能让园区位置和风格更为强烈,但动线规划设计还需考虑“内外”⸺乐园内外动线在设计方法上须有所区别,要关注的要素也有所不同。

Kevin 先生介绍说,外动线周边主要为自然景观,设计时需考虑园景建筑及花木种植、景观和透视、标志性结构、风格性主题包装或雕塑、路牌标识、水景打造、景点解说 / 问答题、餐饮、食品推车、零售推车、主题小品等要素;内动线位于景点建筑之间,设计时需考虑以主题包装串联各景点的故事线、将室外元素引入室内、路牌标识、景点解说/问答题、餐饮/食品推车/零售推车、主题小品等要素。

“综合考量这些要素才是一个布局完整且合理的动线规划,当然在设计动线时还要充分结合景观进行疏散设计,避免出现排队过长的情况。我还想分享的是除了游客动线外,运营动线也十分重要,规划设计时也要考虑是将运营动线和游客动线结合,还是有意隐藏运营动线,但目的只有一个⸺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Kevin先生补充道。

动线如何合理串联景点?

主题乐园动线的规划设计首先是为串联各景点服务的,优质的动线能够将各个园区的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增强游客的沉浸式体验感和游览趣味性。那么动线应该如何合理将景点串联起来?三位受访者亦给出了答案:

动线规划设计应以循环闭合的游览方式为主,可以由一个循环中心向四周发散,辐射整个园区。(创艺园供图)

黄映秋认为:“动线规划设计应以循环闭合的游览方式为主,可以由一个循环中心向四周发散,辐射整个园区。然后需要结合主题故事线,给每个区域设定区域主题,结合游乐项目、年龄层次等合理空间规划,提出1-2个主要项目,主次结合,增强游客的游玩欲望。”关于如何增加趣味体验感,黄映秋表示常用方式有角色扮演、拍照打卡、情景演绎、灯光投影秀、闯关游戏等,还可通过奖励方式吸引游客

此外,游览主题乐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是排队,因此在动线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如何集散人群的问题。对此黄映秋提出三点建议:

在项目聚集区人流密集的区域,根据需要设计不同规模的集散广场、主题商店、餐厅等进行分流。大型集散点设置于主入口,交通汇聚中心、人气核心项目以及主要分区汇聚点的位置,与主动线相连,确保园区内的动线及项目是相通的,避免回头路。小型集散点主要在各个分区或者小型交通汇聚点。

动线的设计要考虑主要和次要等级,不同等级的道路设计宽度会有不同。主要道路既是游玩的主要动线,又可以兼顾消防通道的功能,必要时可做后勤通道,同时又有一定引导作用;次要动线主要起到方便快捷,分散客流的作用。

做好导视系统设计,以达到更好的引流效果。

CCDI(悉地)文旅度假产品创意策划总监单醇洋介绍说,串联景点的动线是需从整体规划角度通盘考虑的。他表示,悉地在规划设计乐园动线时,会先从外部因素着手,比如乐园的日照、风向、周边业态、外部交通组织(市政交通)、周边竞合关系等,从这些角度来判断乐园的功能开口和外部到达关系的组织和梳理。

此外,规划设计者还要考虑当地游客的交通习惯,市政的公共交通、私家车、人行系统三大方面的占比,这些要素将直接影响乐园外部规划的组织流线。舒适的停车划分和到达动线组织,可以直观地提升游客对乐园体验的预期和满意度。“以停车场为例,停车需求始终要根据乐园成熟期的最大承载量去规划和预留,以及做好如果现存空间不足的补救预案,比如立体停车场、征用周边地块等。”单醇洋说道。

“中线大环线循环形式”的动线,以中心轴核心体验区为焦点,环形人行道作为辅助观景区域,以容纳大量游客。

(悉地供图)

谈及乐园内部的动线组织和规划,单醇洋表示,相对平整的场地条件,应重点关注游客在规划的主动线和次动线上的视觉体验和通达舒适度,形成“中线大环线循环形式”,以中心轴核心体验区为焦点,环形人行道作为辅助观景区域,以容纳大量游客。此外,中心焦点也可打造自己的独特性(如城堡等地标性建筑),游客也更容易在底图上找到自己的精确定位。

“但是结合实际情况,乐园的地形和规划条件并不一定都是理想的方形体块,经常会碰到特殊地形,比如山地类型的乐园动线设计,其地块往往是零散分散不规则的,这种情况设计者应改变以往的大环线策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利用现状自然资源,因地制宜,把握游客最核心的体验。”单醇洋表示。

在悉地规划设计的不少项目中,集中且平整的地块较为“珍贵”,不但可作为游客的主集散空间来使用,往往也承载了园内交通枢纽的功能。此时,垂直空间的使用坪效将起到关键作用,单醇洋认为,建立垂直交通和错层(退台式)景观,不但使这些区域具备差异化,也更好地利用了空间。

“往往这类山地类型的游客动线设置,会有很多有趣的园内交通工具的选择与考虑,让游客‘上可飞天下可遁地’,也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单醇洋补充道。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类型条件有限的项目中,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规避缺点并重点打造,把“限制条件”转换为项目的独特特色与特点。朱艳丽将其总结为“主动线衔接,支路动线引导游客分散体验,清晰引导、丰富体验。”当然,更重要的是在动线设计中把控适宜的长度及宽度,从而更自然地将各景点衔接起来。

景点动线模式取决于整园的设计原则,动线的设计应由景点建筑和室外游乐空间决定。(新道信创意供图)

Kevin Glyn Howe 先生认为,动线模式取决于整园的设计原则。如购票区和商业街区相连,刺激二次消费。但在乐园内部,动线的设计应由景点建筑和室外游乐空间决定。设计时需思考以下问题:

各景点是否有统一的故事线?如果是,则主动线设计的原则是疏散游客,利用次动线将各景点串联。如果否,则以中心景观或中心景点将主题各异的景点串联。

沉浸度的高低也仰赖目标客群的要求、游玩预算等。如果目标客群对高预算景点不感兴趣,那这样设计也是徒劳。退而求其次,设计者可以使用其他技巧和更简单的配色达到目的。

“进行动线的总规设计时,商务计划是其中的一个必备要素。通过深入的调研和旅客出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每小时到达和离开的人数,因而能够得出峰值。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调研了解各景点的受欢迎程度,未雨绸缪地进行规划。”Kevin 先生表示。

此外,对于如何安全合理设置动线,Kevin 先生也给出了如下建议:

1、受欢迎的设备需要预约;

2、扩大排队区,让游客在排队的时候也能欣赏景观;

3、增加休闲区,让游客有消遣的机会;

4、内外动线的设计要考虑消防疏散,紧急情况发生时,游客和工作人员能够逃生。

动线规划如何因地制宜?

规模较大的主题乐园,动线规划的道路等级也相对较多。(创艺园供图)

如人行动线、车行道(电瓶车、游园车、观光小火车等)、后勤通道等。(创艺园供图)

(创艺园供图)

(创艺园供图)

主题乐园规模各有不同,动线规划也受地块规模的影响较大,需因地制宜。黄映秋表示,规模较大的主题乐园,业态内容比较丰富,在动线规划上,道路等级也相对比较多。如人行动线、车行道(电瓶车、游园车、观光小火车等)、后勤通道等,有些园区甚至要考虑水上游览动线。但在狭长地块上,就要规划设计多个小环节(多采用环线设计),实现既能巧妙串联不同分区,又能充分利用地块的效果。

黄映秋介绍说,规模较小的主题乐园,业态摆放相对会比较紧凑,为了延长游客的体验时间并增加体验感,对动线设计的要求也会比较高,从而难度也会更大。既要串联到每个项目又要兼顾消防、后勤等功能上的需求。所以可以从空间上进行考虑,进行分流,同时也会增强游客的体验感。

“不同规模的主题乐园的运营方式是不同的,所以运营方式也是影响动线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一票制和分票制对动线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一票制会设置一个主入口和一个后勤出口;而分票制则会根据场地大小的情况预留多个出入口,方便游客进入。”黄映秋说道。

朱艳丽表示,不同规模的主题乐园,用地形态差异很大,动线设计会采用不同形式去适应用地布置。“如方正的用地,乐园通常采用环形动线或者环形加支线叠加设计去串联各个游乐片区,游客流线不走回头路,可以到达每个游乐设施景点;狭长形用地根据乐园布置可以采用多环线加线型串联。不同规模、不同用地形态的乐园,都需要综合考虑线路长度,疏散距离以及游客移步换境的游玩兴趣。”

Kevin Glyn Howe 先生认为,由于主题乐园是定制产品,规模不一,因此规模越大,动线越长,反之亦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园内主题分区的数量、可实现的视觉连接、游客欣赏景点建筑的位置、路程长短、景观设计策略、使用外动线、内动线还是内外动线、运营动线是否独立这些要素,也要在规划动线前先调研清楚。

“因地制宜规划动线,不是单纯的看规模大小,而要通盘考虑诸多因素,使其整体呈现出合理性和可玩性。”Kevin 先生说道。

动线规划未来发展方向有哪些?

和其它门类相比,乐园动线规划目前处在一个相对稳定成熟的时期,但这也造成了新的问题:动线规划同质化严重,游客体验不到差异化;由于乐园条件限制,沉浸感和趣味性不足。这些负面因素造成大部分乐园游客体验感不佳,甚至在游览和排队等候期间情绪烦躁,与工作人员或其他游客产生冲突。如何突破现有成规,打造更有差异化和沉浸感的动线?未来动线规划的发展创新点将落脚于何处?

黄映秋认为,要在动线规划上有所创新,应注重三个方面:

空间的创新,在项目之间进行空间穿插、上下空间利用、室内外空间结合等创新,使其在动线设计上达到“一条游线花样玩”的效果;

融入沉浸式体验项目,结合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项目如剧本杀狼人杀等,辅以场景 + 声光电和NPC 的互动,让游客在不经意间收获惊喜,解除行走和等待的乏味感;

结合多元化游玩方式,增加体验感。在游客动线的设计中,除了要有较强的观赏性外,还需要增加主题互动体验感强的项目,丰富游客体验。道路游线不再只是为了到达目的地的媒介,还可成为路途中一段隐藏的惊喜。差异化与沉浸感需要对当下市场进行多元化的研究分析,探索新方式、新路径。

朱艳丽认为,未来乐园应通过升级园内交通工具,让游客的寻路行为习惯改变,如智能化普及后,未来主题乐园及景区的寻路模式将更加精准,这也将增加游客的行动体验。

通过全感官、超沉浸的空间氛围营造 , 打造具有差异化和沉浸感的动线(新道信创意供图)

Kevin Glyn Howe 先生认为,颠覆性的创造力和刺激性强的新产品,将促使乐园设计行业继续高歌猛进,并从五方面继续为乐园动线规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创意无限:颠覆式的创意策划及定位是项目先决基因,决定了项目能否独树一帜。

氛围营造:全感官、超沉浸的空间氛围营造,结合新兴科技大胆还原创意设计,是项目实现差异化和沉浸感的基础。

产品替代:可以通过植物展示、水景展示或主题元素等替代性高的产品,丰富动线的景观,达成差异化。

夜间体验:用夜游、夜间灯光秀、夜间体验产品等激活夜经济及消费,以到达时段差异化,拉长游客停留时间及体验时长,提升项目吸引力及竞争力。

游戏互动:可以通过主题故事问答题等互动游戏捉住目标客群、丰富游客的体验。

“动线规划的革新方式方法有很多种,但我们始终相信,只有从创意策划之初就构建一个差异化、主题化的空间,使空间有故事、有内容,具备自己的沉浸体系及世界观,再加上后期的宣传及合理运营,才具备打造有吸引力产品的条件,使其在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好的市场反馈。”Kevin 先生总结道。

动线规划作为乐园规划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串联园内各景区景点的重要纽带,甚至能直接决定一个乐园的体验乃至口碑美誉。一言以蔽之,快乐从动线规划开始,它贯穿游乐入园到离园的全程,从业者不可不察也!

0 阅读:0
游乐界

游乐界

网罗全球游乐游艺行业最新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