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的猛人有很多,但冉闵却只有一个

子玉史院吖 2024-11-13 15:17:21

文 / 子玉

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只有那些能力彪悍、有军功和威望,并有强大基本盘支持的人才能驾驭乱世的天下。作为乱世的精英,冉闵也曾想复制刘聪、石勒等人的路,但最终却被所有人抛弃,冉魏王朝也成为一闪而过的流星,是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明显痕迹的王朝。

冉闵之败的原因总结起来大概有这么几点:没有足够的威望,不能统驭北方的胡夏势力;杀胡令造成其彻底站在了胡人的对立面,失去了胡人武力的支持;只有邺附近的少片土地,不足以支撑其扩张战略;北方的经济在持续的内乱中遭到严重破坏,冉闵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与东晋建立从属关系导致其不能最大程度上聚拢起河北的汉人;诛杀李农寒了汉人的心,自毁长城;外有慕容鲜卑的强敌,内有地方藩镇的割据势力;羌人和氐人也与冉魏政权为敌,氐人在关中建立起了前秦政权...

说实话,冉闵虽然单兵作战能力极强,但他既没有过人的军事才华,又没有成熟的政治能力,所以,只会遭到野心的反噬。

349年四月,后赵皇帝石虎病重,于是乃以彭城王石遵为大将军,镇关右;以燕王石斌为丞相录尚书事戎昭将军;以张豺为镇卫大将军领军将军吏部尚书,皆受遗诏辅政。

此时的皇太子是只有十来岁的石世。作为从石弘手里夺过皇权的强藩石虎来说,他肯定能够预料到其身后后赵的乱局——皇帝年幼,掌握强权的宗室一定会冲击皇权,由于宗室没有大的山头,所以后赵很可能会陷入西晋当年八王混战的乱局中。即使宗王对皇权没有兴趣,后赵也极有可能成为权臣或者女主的天下,因为,石世年幼,其母亲刘太后一定会干预朝政,张豺作为其盟友也一定会控制庙堂。

总之,后赵在石虎身后的强震是大概率会发生的。石虎呢,此时也失去了对政局的控驭能力,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在杀太子石宣时没有保下心爱的孙子就已经是皇权旁落的迹象。

石虎的失误之处正在于对其身体情况的不了解从而立了幼子为皇太子。

当月,石虎驾崩,后赵很快就按着西晋当年的剧本重复历史。先是刘太后和张豺联手杀掉了燕王石斌,然后以张豺为太保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形成太后和权臣专政的格局。

此举,马上就引起了地方宗王和强将的不满,当时,彭城王走到李城(河南温县)的时候正好碰上了平叛归来的姚弋仲、蒲洪、刘宁以及征虏将军石闵(冉闵),武卫将军王鸾等。

这些人合计之后决定拥立石遵为皇帝杀回邺城:“殿下长且贤,先帝亦有意以殿下为嗣,正以末年惛惑,为张豺所误。今女主临朝,奸臣用事,上白相持未下,京师宿卫空虚。殿下若声张豺之罪,鼓行而讨之,其谁不开门倒戈而迎殿下者!”

还是西晋当年宗王讨伐女主的剧本。当然,众人之所以拥立石遵也是为了将个人利益最大化:石闵是想成为皇太子,姚弋仲和蒲洪是想进一步扩张其势力。

由于后赵此时的兵力都在外,所以石遵等人很容易就拿下了邺。石遵即位之后以母亲郑氏为皇太后,妃子张氏为皇后,故燕王石斌之子石衍为皇太子,义阳王石鉴为侍中太傅,沛王石冲为太保,乐平公石苞为大司马,汝阴王石琨为大将军,武兴公石闵为都督中外诸军事辅国大将军。

全是宗室。

既然石遵已经开了宗王冲击皇权的先例,那么其他人就可以复制他的做法,于是沛王石冲就于当年五月发动了叛乱,讨伐石遵。石遵派遣石闵、李农率领精锐十万讨伐,石冲大败,被擒之后赐死。

此时的石闵不仅有拥立之功,又积累了平叛之功,俨然已经是后赵内部的最大山头,总内外兵权。

冉闵进阶权臣

图源/剧照

当年八月,后赵又发生了乐平王石苞率领关右之众谋反讨伐石遵的事,被擒后送邺。

由于石遵没有兑现立石闵为皇太子的承诺,引起了石闵的强烈不满,完了石闵又进而想专朝政,石遵依然不许。于是,石闵就想为禁军将士谋取福利以拉拢人心,奏请任命殿中将士为殿中员外将军,赐爵关外侯,石遵依然拒绝。

皇权与藩镇的矛盾已经彻底激化,于是石遵准备诛杀石闵,但却被皇太后郑氏制止。完了石鉴转身就将石遵的计划告诉了石闵,于是石闵就劫持了李农和右卫将军王基,使将军苏彦、周成率甲士三千人诛杀石遵于南台,同时杀掉郑太后、张皇后、太子石衍等人,拥立石鉴为皇帝。

通过废立之举,石闵基本控制了后赵朝政,被石鉴任命为大将军,封武德王。和大司马李农并录尚书事。

此时的后赵因为持续的内乱统治力度已经大大下降,所以秦雍的流民就结群西归,推举蒲洪为主,队伍迅速达到了十几万的规模。皇帝石鉴呢,为了除掉石闵就任命蒲洪为都督关中诸军事征西大将军雍州牧,领秦州刺史,事实上已经基本承认了蒲洪割据关中的事实。

十二月,石鉴令乐平王石苞、中书令李松、殿中将军张才乘夜攻杀石闵,由于殿中秩序混乱,石鉴又在恐惧心理的支配下后悔,杀掉了石苞、李松和张才以掩盖自己的计划。

此时,镇守襄国的新兴王石衹与姚弋仲和蒲洪连兵准备讨伐石闵和李农。石闵以汝阴王石琨为大都督,与张举及侍中呼延盛率领七万兵马讨伐石衹。

此时的邺城也结成了各种反对石闵的联盟。先是中领军石成、侍中石启和前河东太守石晖等谋划为石衹的内应准备诛杀石闵,被石闵和李农所杀。接着,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又率领三千羯士准备攻杀石闵,不克,屯兵凤阳门。

很明显,由于石闵是石虎的养孙,又是汉人,更没有绝对的威望,所以自然遭到后赵统治主体羯人的反对,从国都邺到地方藩镇都不认可石闵的执政地位。

所以,石闵和李农此时非常有必要对众人的态度进行测试一下。在攻杀孙伏都之后,石闵下令:“六夷敢称兵仗者斩。”

直接将自己和所有胡人对立了起来。接着,石闵又下令:“今日已后,与官同心者留,不同者各任所之。”

打开城门,让众人用脚投票。于是,邺百里之内的汉人都进了城,胡人都成群结队出城。

在得到答案之后,石闵直接下达了杀胡令:“内外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等,武官悉拜牙门。”

史书记载:一日之中,斩首数万,石闵亲自率领汉人诛杀胡人,不管贵贱男女老幼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对于地方上的胡人,石闵也下令汉人将帅进行诛杀。当时,许多高鼻梁多胡须的人因为和胡人长相相似,也被滥杀。

权力矛盾瞬间上升为民族矛盾。

石闵此举彻底站在了北方所有胡人的对立面。而事实又是,胡人由于长时间的渗透早已在北方站稳了脚跟,成为北方权力、武力的主体,石闵失去胡人的支持,注定很难在北方立足。

350年正月,石闵改国号为卫,自己也根据谶文改姓李,并改元青龙。

于是,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光禄大夫石岳、抚军将军石宁、武卫将军张季等万余人逃奔襄国。后赵事实上已经分裂为邺和襄国两个政治中心。

同时,汝阴王石锟奔冀州(河北冀县)、抚军将军张沈据石渎(河南临漳)、建义将军段勤据黎阳(河南浚县)、宁南将军杨群据桑壁(河北平山)、刘国据阳城(河南黄县)、段龛据陈留(河南陈留)、姚弋仲据滠头(河北枣强)、蒲洪据枋头(河南浚县西南)...

内乱导致后赵境内已经形成割据之势,史书记载:皆不附于闵。

可见,冉闵根本没有统驭北方的威望。

接着,汝阴王石锟、张举和王朗等人率领一万大军攻邺讨伐冉闵,冉闵亲自率军冲击,斩首三千级,石锟等大败而去。

呵呵,像极了东汉末年关东群雄讨伐董卓呀。

闰正月,皇帝石鉴秘密派遣宦官召张沈等人乘虚袭击邺,宦官直接将情况汇报给了冉闵,于是冉闵废杀了石鉴,并杀掉了石虎二十八个孙子,尽灭石氏。

石虎对这一天可能早有预料

图源/剧照

二月,冉闵即皇帝位,改元永兴,国号大魏,尊母亲王氏为皇太后、老婆董氏为皇后、儿子冉智为皇太子,其他儿子全部封王。

等于是,冉闵直接跳过了消化旧势力这一步建立了新的政治格局,结果就是,地方上根本就不认可他。当石衹于襄国即皇帝位之后,地方上由胡人控制的州郡都响应了石衹政权。

石衹以姚弋仲为右丞相,亲赵王,以姚弋仲儿子姚襄为骠骑将军、豫州刺史、新昌公,以苻健为都督河南诸军事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兖州牧略阳公。四月,命汝阴王石锟率领十万大军讨伐冉魏。

但冉闵此时却还干着自毁长城的事,火并了太宰李农势力,并诛杀了尚书令王谟、侍中王衍、中常侍严震等人。

本来,冉闵已经彻底得罪了胡人,如今其火并李农并诛杀重臣的行为又稀释了汉人人心,所以,就连东晋都不响应他,甚至趁乱攻克了合肥。

称帝、诛杀汉人大臣的结果就是,东晋根本不认可冉闵,冉闵也就不能最大程度整合北方的汉人势力,故而很难在北方立足。

此时的冉闵已经众叛亲离。

但冉闵的战斗力此时还绝对在线,一举打败了石锟大军,歼敌万余人。

八月,张贺度、段勤、刘国和靳豚等人又会师昌城(河北南乐)以攻邺,冉闵亲自率军应对,大破之,歼敌二万八千人。

此时,冉闵的军队达到了三十余万人的规模,甚至超过了当年的后赵。但是,由于冉闵只有邺附近的有限土地,再加上常年战乱生产遭到极大破坏,所以,军队越多,对于冉闵来说反而是负担。

十一月,冉闵率领十万大军攻击襄国。此时,冉闵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决定,以儿子太原王石胤为大单于骠骑大将军,配备给其千余人的胡人兵力。说明冉闵此时已经感受到了失去胡人武力支持的巨大压力,正在想办法挽救,但基本没有作用。

胡人对于冉闵的态度从姚弋仲派遣儿子姚襄救赵的话中就能看出:“若不枭擒以来,不必复来见我也。”

胡人与冉魏是水火不容,而冉闵对胡人的反复态度又进一步稀释了其威信。

当时,燕王慕容儁也派御难将军悦绾救赵,加上姚襄和石锟的援军,魏军大败,冉闵当时是只率领了十余骑兵逃回邺城的,极其狼狈。

随后,石衹又派刘显率七万大军攻邺,被冉闵所败,在被魏军追击的情况下刘显投降了冉闵并回到襄国杀掉了石衹,后赵皇族彻底被灭。

352年春,冉闵又攻下襄国,杀刘显,焚烧后赵宫室,将当地民众迁往邺地,然后全力对付燕军。

冉魏与燕国之战其实从冉闵称帝时就已经开始。350年二月,燕王慕容儁乘中原内乱遂率三路大军南伐:派慕容霸将兵二万自东道出徒河;慕舆于自西道出蠮螉塞;慕容儁自将中道,出卢龙塞。以慕容恪、鲜于亮为前驱。

燕军紧抓石赵内乱进行扩张

图源/剧照

当月,燕军入乐安,三月五日克蓟城,接着又降范阳,遂尽有幽州之地。当然,燕军之所以如此顺利也是因为赵军只在居庸关设防,其它两地则没有防备的原因。

对于燕军拿下蓟城的战略意义我们完全可以从《读史方舆纪要》中的原话来说明:“府关山险峻,川泽交通,据天下之脊,控华夏之防,巨势强形,号称天府。”

九月,燕王慕容儁再次引兵南下,进攻冀州之地,取章武(河北大城)、河间(河间),又遣慕容评攻略渤海(沧县),尽取幽州和冀州之间的土地。

351年八月,燕军再次南下,以慕容恪攻中山(河北定县),在赵郡(赵县)太守李邽投降后中山太守侯龛也接着投降。

对于燕军拿下中山的战略意义我们还是以《读史方舆纪要》中的原话来作以说明:“凭镇冀之肩背,控幽燕之肘腋,关山峻阻,西足以临云代;川陆流通,东可以兼瀛海。语其地势,亦河北之雄郡也。”

此时,冉魏的经济短板也暴露了出来,由于连年作战,严重缺粮,冉闵就让军队就食于中山、常山诸县,同时也防备燕军南下,所以,此时的燕魏两军算是狭路相逢。

352年四月五日,燕王慕容儁下令再次南伐,以慕容恪等攻魏。由于燕军是以骑兵为主力,而魏军由于失去了胡人的支持则是以汉人为主体的步军,虽然在冉闵的率领下和燕军打得有来有往,但最终还是败于燕军,在冉闵的朱龙马暴毙之后,其被燕军追兵所俘虏,押往龙城。

作为胜利者的慕容儁责问冉闵:“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

冉闵答:“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得不称帝邪?”

说得确实没毛病,冉闵也相当有骨气。虽然被杀,但你却不得不佩服其确实是个猛人。

实事求是地说,冉闵确实不是个合格的政治家,也不是军事家,但其却是个优秀的将才,也许,他的对手慕容恪的评价才是最中肯的:“冉闵勇而无谋,一夫敌耳。”

八月十三日,燕军克邺城。十月,原后赵割据州郡的地方将领皆派遣使者投降燕国。十一月,燕王慕容儁称帝,天下正式形成前燕、前秦和东晋三方对峙的格局。

因为,氐人也吃了这段乱世的红利,于350年十二月完全占领了关中之地。

351年正月,苻健即天王大单于位,国号大秦,改元皇始。次年(352)正月,苻健正式称帝。

而东晋由于荆扬之争几乎没有吃到乱世的红利。

0 阅读:32

子玉史院吖

简介:史无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