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本质是吕后在主动削藩

子玉史院吖 2025-01-07 17:26:14

文 / 子玉

一般来说,韩信的人生悲剧是其特殊身份与汉初政治的不兼容,是刘邦削藩的结果,但实际上,这也是吕后削藩的主动作为。吕后处死韩信的动机主要有两点:为了维护太子刘盈的储君地位,为了给刘邦之后自己执政提前进行清障。

首先,吕后杀韩信是为了维护儿子刘盈的储君地位。众所周知,刘邦晚年是频频以刘盈不像自己为由准备废立太子的,而其废立太子的真正动机则是,为了防止作为外戚和帝国大股东的吕氏将来对大汉政治的垄断,维护刘氏的皇权和王权。

当时,刘邦选定的太子人选是赵王刘如意,为了保证如意将来能够坐稳皇位,刘邦还给其选定了两个辅佐的人选,韩信和陈豨:韩信坐镇长安作为如意在国都的政治盟友;陈豨以赵代精锐为外援拱卫如意的皇权。

这也是陈豨在赴任之前为什么会去找韩信的原因,因为,他俩此时是政治上的战友关系,只是这两人的见面最后被吕后做了刻意解读而已。

此时的韩信不仅没有性命之危,而且还被刘邦委以重任。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刘邦在将韩信捉拿到长安之后并没有杀他,而是将其由楚王降为了淮阴侯。如此,韩信就和刘邦削藩的政治作为没有了冲突,因为,从楚王被降为淮阴侯就代表着刘邦已经将韩信置于以功臣为主体的列侯序列。

而功臣又是刘邦赖以维持帝国政治的盟友,所以韩信此时已经没有了性命之危。

所以,当韩信明白了刘邦对自己的政治寄托时也就及时和吕氏划清了界限,这就是韩信在从樊哙家里出来之后感慨自己怎么和樊哙这样的人混到了一起侮辱樊哙的核心原因。

对于韩信的行为,大家都认为这是其情商太低的具体表现,但说实话,韩信情商就算再低也没低到这种公然与功臣、吕氏为敌的地步,他之所以这样说其实就是在向刘邦表态,表示其和吕氏划清界限支持赵王如意的坚定决心。

樊哙是吕后的妹夫,自然属于吕氏外戚阵营,韩信正是以对樊哙的反常作为来进行政治站队。

这样看的话,韩信根本不是情商低,而是政治觉悟相当之高。同时,韩信在喝酒时向刘邦展示自己带兵能力也是在展示其将来在刘如意时代的作用,是自我保护。

因此,韩信许多反常行为并不是情商低,而正是其政治高明的具体表现。

出于这一点,吕后都要铲除韩信,因此才有了其和萧何联手将韩信骗进长乐宫果断诛杀的事。

至于萧何为什么要支持吕后则是因为,扶持太子刘盈上位符合功臣派的利益,而且韩信虽然被降为列侯置于功臣序列,但其却并不能融进功臣的圈子。最重要的是,韩信身上的军功还会威胁到功臣的地位。

另外,萧何也是以此举向吕后进行表态,表示功臣站队吕后的决心。因为,刘邦之后吕后执政实际上已经是一张明牌。

所以,不管是出于支持太子刘盈,还是维护功臣的利益,萧何都有代表功臣联合吕后干掉韩信的动机。因为,韩信之前毕竟是异姓诸侯王的身份,其站在功臣的队伍中怎么看都尴尬、敏感。

这样看的话,韩信之死首先是帝国的储位之争所直接导致,其次是被功臣群体的集体排斥。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能读懂刘邦在回到长安听到韩信被杀的消息之后“且喜且怜之”的复杂心态了:他高兴的是韩信之前毕竟是异姓诸侯王的身份,是威胁皇权的存在,吕后替自己解决了一个棘手问题;遗憾的是,韩信毕竟是自己政治棋局中的重要一环,韩信被杀,自己实际上是打了败仗。

也就是说,韩信被杀,刘邦在政治上已经显得极为被动。这就代表着刘邦在和吕氏外戚以及功臣的政治战中失败了。面对败局,刘邦没有理由不表示遗憾。

韩信之死事实上是刘邦在政治上的失败

图源/剧照

到了这时,刘邦就已经彻底放弃了废立太子的想法,因为,陈豨造反、韩信被杀,自己为赵王如意安排的两个辅政重臣都被从棋盘上踢了出去,还怎么更立太子?

由此也可见,汉初皇权之有限性、局限性。

笔者认为,刘邦之后更立太子的行为都是演给戚夫人看的。实际上,他已经动不了刘盈的储君之位了。

这个时候,刘邦就要调整策略,设计以太子刘盈为中心的政治格局。为了维护刘盈将来的皇权,避免被功臣彻底架空,刘邦就只能将吕后搬出来,确定吕后之后的执政地位,让长安的吕氏外戚和地方上的刘氏诸王来为刘盈的皇权保驾护航。

以女主和藩王来拱卫皇权是刘邦在生命的最后打出的最后一张政治牌。

也就是说,此时的大汉已经在逐步完成从刘邦向吕后的政治过渡。既然已经确定了吕后的执政地位,那么就要在政治上配合吕后的作为,给其创造有利条件。

从这一点来看,吕后杀韩信其实是主动在给将来的执政局面进行物理清障,韩信不是死于刘邦削藩,而是死于吕后削藩。

刘邦其实很明白,陈豨造反出局,那么韩信这颗棋就已经失去了作用,反而成为影响吕后执政的障碍。这就是刘邦回来在听到韩信已死会高兴的原因所在。最重要的是,吕后动手让刘邦避免了诛杀功臣的恶名。

你想,刘邦要是杀淮阴侯韩信的话,那性质绝对不是削藩,而是杀功臣,所以,吕后其实是解决了刘邦的棘手问题。

这样看的话,彭越之死也就很好理解了。对于彭越,刘邦在达到削藩的目的之后并没有要将其杀掉的目的,而是将彭越废为庶人然后流放。只是,彭越却在流放的路上非常“幸运”地遇见了吕后,于是就被吕后又骗到了洛阳然后鼓动刘邦将其杀掉。

看看吕后当时的原话你就能读懂其动机了:“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遗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

于是,彭越被杀,宗族被夷灭。

彭越之死的核心原因是,其是吕后将来执政的权力威胁,和杀韩信一样,吕后是在提前进行物理清障,削藩。

刘邦只是在配合吕后而已。

汉帝国的权力已经在由刘邦向吕后过渡

图源/剧照

这个时候,淮南王英布其实已经没得选了,就算刘邦能容他,但吕后也绝对不会放过他,与其将来成为案板上的鱼肉任由吕后的刀俎处置,还不如趁掌握淮南武力的情况下搏一把,于是就发生了淮南王英布起兵的事。

虽然英布是兵败被杀,但相比韩信和彭越之死,英布也算是轰轰烈烈而死。

在如此大背景下,燕王卢绾也陷入了生存困局,即使他是刘邦最好的朋友,但在帝国削藩的惯性压力下也被逼打出了起兵这张牌,兵败后远遁匈奴。

随着燕王卢绾出局,异姓诸侯王对帝国政治的影响力已经基本被归零。

只能说,陈豨叛乱深刻改变了帝国的格局:于庙堂来说,刘邦的易储大计只能搁浅;对外,汉朝的异姓诸侯王加速灭亡,除了偏远的长沙王之外,全部退出了历史。

面对无力改变的局面,刘邦只能无奈地对戚夫人说:“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为我楚舞,吾为若歌。”

刘邦的真实情感只能用歌舞在戚夫人面前无奈输出。

至刘邦驾崩前,汉帝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从刘邦到吕后的权力过渡,因此,对于此后的人事安排,刘邦也只能向吕后交代:“萧何死后,曹参代相,曹参之后以王陵为相,让陈平辅佐,然后再让周勃为太尉。”

周勃和陈平为什么能同意吕后封吕氏为王,就是因为,高帝之后,帝国的掌舵者是吕后,而吕后的执政地位又是刘邦生前确认的。

明白了西汉初年刘邦到吕后的权力过渡就能深刻理解韩信、彭越之死。

0 阅读:12
子玉史院吖

子玉史院吖

史无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