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正月十六,年收尾“纳财日”,忌3事:1不关、2不空,3不争!

友易说情感文案 2025-02-12 19:48:32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正月十六。

老话常说:“一出郊原便有情,春风如客喜相迎。”年味还未散尽,生活的步伐却已恢复如常。

在许多地方,正月十六是个特别的日子,不仅是“年收尾”,还是“纳财日”。

在这个承接年俗、开启新岁的日子里,有些讲究可不能忽视,尤其是这三件事,老一辈人再三嘱咐,千万别犯忌讳。

正月十六的重要性

过去的人讲究“年不过十五”,但实际上,年味并不会在正月十五戛然而止。

很多地方到了正月十六,依然会有各种习俗流传。

这一天的“六”字,象征顺顺利利,而“十六”又是“八”的两倍,意味着“发财翻倍”。

所以,这一天被称为“纳财日”,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富贵吉祥的美好期待。

除了象征财运,正月十六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走百病”。

俗话说:“遛一遛,病痛不留。”这一天,人们会出门走一走,寓意甩掉晦气,带来健康和平安。

各地的走百病方式不同,有的地方讲究去庙会,有的地方会专门去爬城头,还有人会到河边、桥上走一走,象征“跨过去,不回头”。

这三件事别大意

一、不关门窗

老一辈人常说:“开门迎财气,关门挡福禄。”

正月十六这一天,家里最好别关门关窗,尤其是中午和傍晚,家中要适当保持通风,寓意迎接财气进门。

如果这一天紧闭门窗,老人认为可能会把好运和财富挡在门外,影响全年的运势。

当然,天气寒冷的时候,可以适当调整,并不是真的要敞开大门,而是保持一个适当的通风状态,寓意“开门迎福,财源广进”。

二、不让家中空空如也

这一天,家里不能空着。无论是米缸、粮仓,还是冰箱、钱包,都要尽量填满一些。

俗话说:“仓满则财足。”这一天如果让家里空空荡荡的,可能会影响新一年的运势。

过去的老百姓,最讲究米缸要有米、茶壶要有水、灯要有油,这些象征着“家中不缺”,寓意一整年都不会穷困。

现在虽然生活条件好了,但这个习俗依然有它的道理。

正月十六,家里可以适当储备一些粮食,象征着一年的丰足。

三、不争吵、不计较

正月十六这一天,家里不能争吵,尤其是夫妻之间、长辈和晚辈之间,尽量保持和睦。

老人们常说:“新年一吵,晦气难消。”如果这一天发生争执,可能会影响整年的运势,让家里充满不和气息。

有时候,生活难免有磕磕碰碰,但这一天尽量多忍让一些,不去计较小事。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包容,才能带来更好的运势。

正月十六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重要的日子里,吃什么也有讲究。正月十六这一天,传统上会吃一些寓意吉祥的食物,希望来年顺顺利利。

吃面条——寓意长长久久

面条是正月十六的重要食物之一,寓意“福气绵长、健康长久”。

过去的人相信,吃一碗长长的面条,能让自己的运势更加稳固。

尤其是北方,很多家庭会在这一天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长寿面,希望新的一年里,一家人都能平平安安。

吃饺子——象征“金元宝”

饺子自古以来就是吉祥食物,形状像元宝,寓意“招财进宝”。

正月十六吃饺子,象征把财运包住,不让它流失出去。

有些地方还有个习俗,在饺子里包一枚硬币,谁吃到,就意味着这一年财运滚滚。

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虽然元宵节刚刚过去,但正月十六吃汤圆依然是许多地方的传统。

寓意家庭团圆、日子甜美。尤其是南方,人们习惯用甜汤圆庆祝新年的最后一波年味,希望家里人和和美美,一整年都能甜甜蜜蜜。

正月十六的其他习俗

走百病

老话说:“走一走,百病消。”正月十六,很多地方都有“走百病”的习俗。

尤其是过去的妇女,到了这一天,会结伴出门,围着村庄走上一圈,希望能带走身体的不适,让自己一年都健健康康。

走百病的方式各地不同。有些地方讲究要走过桥,寓意“跨过病痛”;有些地方则去庙会祈福,祈求神明保佑全家平安。

舞旗花

在一些地方,正月十六这一天,会举行“舞旗花”的活动。人们高举彩旗,在街头巷尾舞动,寓意着把好运带进家门,把晦气赶走。

这种习俗,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流行,尤其是一些老街巷,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挂上红色的布条,象征着吉祥如意。

摘灯笼

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十六落灯笼。元宵节过后,挂了一整年的灯笼,要在这一天摘下来,象征着“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正式开始”。

很多地方在摘灯笼的时候,还会燃放鞭炮,寓意“送走旧运,迎接新财”。这种习俗,尤其在南方农村地区流传甚广。

总结

正月十六,既是年俗的尾声,也是新年的开始。这一天,开门迎财、家中不空、避免争吵,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讲究。

吃上一碗长寿面,包一顿饺子,走走百病路,把好运迎进家门,把晦气赶得远远的。

老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月十六的讲究,不仅仅是传统习俗,更是对未来一年的美好期待。

把这些习俗记在心里,让这一年的日子,都顺顺利利、红红火火。

1 阅读:127
友易说情感文案

友易说情感文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