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指挥三军联合作战,10小时解放一江山岛

千篇历史藏 2024-08-12 21:47:05

【《毛年谱(1949-1976)》纪事本末(519)】1955年,毛泽东62岁。

1955年2月6日,毛泽东阅粟裕二月一日关于发布《华东军区首长电贺解放一江山岛的部队》的新闻给彭德怀并报中央军委、中共中央的检讨报告。报告说:

一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登载的该条新闻,是在华东军区主管首长不在的情况下,由秘书擅自答复同意发表的,这是严重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同时,发布这个贺电也违反了中央军委一月十二日关于战报与军事新闻发布问题的指示。

毛泽东批示彭德怀并粟裕:

应召集有关人员(包括新华社)开一次会,具体规定实行军委一月十二日指示的办法,并对华东军区有所批评与指示。

解放一江山岛战役前的形势

大陆解放后,国民党军残部纷纷撤逃,一部退据浙东近海诸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隔海对峙,企图以大陈、披山、一江山等岛为依托,屏障台湾,并作为袭扰大陆的基地和反攻大陆的跳板。

经过几年的经营,浙东岛屿已构成防御体系:以上下大陈岛为主阵地,以一江山岛为前哨阵地,以雀儿岙、东矾岛、头门岛等为警戒阵地。由于这个防卫区地理位置重要,地形险阻,台湾当局对其极为重视,任命胡宗南为防卫区总指挥。

蒋介石提出“保卫台湾,必先固大陈;要守住大陈,必确保一江山岛”的口号。

其“国防部长”俞大维说:一江山岛是大陈的门户,一江不保,大陈难保;大陈不保,台湾垂危。

大陈防卫区所属部队,主要是美械装备的第四十六师和6个突击大队,还有10 余艘海军舰艇经常在此海域游弋,总兵力达2万余人。国民党军经常派遣飞机、舰艇对大陆沿海 地区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袭扰,封锁南北航道,破坏海上交通和沿海渔业生产。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由华东军区组织陆、海、空三军一部联合作战,歼灭残敌,解放一江山岛等浙东诸岛。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部队于1954年5月中旬攻占了东矶、头门、田岙、雀儿岙等岛。此时,“大陈防卫区司令部”总指挥已换为刘廉一。

华东军区鉴于国民党军在浙东沿海岛屿的指挥中心和防御核心是大陈岛,一江山岛是大陈岛的门户和前哨据点,如攻占一江山岛,必能击中要害,沉重打击和震撼大陈岛守军,因此决定先攻占一江山岛,再取大陈岛,然后相机攻取其他岛屿。

一江山岛由南一江山、北一江山两岛组成,面积为1.7 平方公里。据守一江山岛的为“一江山地区司令部”,下辖突击第四大队、第二大队第四中队和一个炮兵中队,共 1100余人。守军以岛上几个高地为核心,设有三道阵地和四层火力网,构筑明碉、暗堡154个,平均每百米正面配两门火炮和两挺机枪,前沿各突出部和阵地前密布铁丝网和地雷,形成坚固的环形防御。

中央军委1954年7月11日批准了华东军区的作战方案,并指示以海、空军轰炸大陈岛,以陆军攻占一江山岛,解放浙东沿海全部岛屿。7月下旬,华东军区确定参战部队为陆军第二十军第六十师1个团又1个营,地面炮兵 1个多团,高射炮兵 1个多团,火箭炮兵 2个营,海军舰艇137 艘,海军航空 兵和空军航空兵共 12个大队184架飞机。8月,华东军区浙东前线指挥部成立,由军区参谋长张爱萍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设空军指挥所、海军指挥所、登陆指挥所。此外还成立了三军联合后方勤务部和政治工作组。

1954年12月2日,美国政府和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为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这一侵略性、非法性条约的严正立场,华东军区浙东前指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在条约出笼前后(1954-年 1 1月1日-1955 年 1月10日),按照一江山岛登陆作战第一阶段计划,从空中、海上对战场实行了封锁。

海、空军出动飞机226架次,海军鱼雷艇击沉敌护卫舰“太平”号、坦克登陆舰“中权”号、炮舰“洞庭”号,击伤舰艇 7 艘,击落、击伤飞机1 9架,削弱了国民党守军的防御能力,迫使其舰艇白天不敢在大陈锚地停泊,飞机不敢飞抵大陈上空。中国人民解放军掌握了战场的制海权、制空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5 年1月18日发起一江山岛登陆作战。当日8时开始实施第一次火力准备。3个轰炸机大队和2个强击机大队在歼击机掩护下飞临一江山岛上空猛烈轰炸扫射,同时,1个轰炸机大队和1个强击机大队在大陈岛上空袭击“大陈防卫区司令部”、炮兵阵地和通信设施。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守军陷于瘫瘓,阵地混乱。9时起,50 余门火炮对一江山岛进行射击。12时许,登陆部队乘 70 余艘登陆艇从高岛、雀儿岙、头门岛起航,在40 余艘作战舰艇掩护下,分两批成三路向预定登陆地区驶去。1 4时,船载的10门火箭炮和轰炸机3个大队又1个中队、强击机2个大队对守军阵地进行第二次火力准备。14时20分,登陆部队在南一江山、北一江山两岛20多个登陆点实施登陆突击,迅速突破守军防御前沿阵地,向纵深发展。由于支撑点内守军的凭险顽抗和受地形 限制,登陆部队战斗队形被割裂,伤亡增多。登陆部队随即采取灵活的小群战术,主动协同,勇猛穿插,逐点逐地进攻,以手榴弹、喷火器摧毁暗堡,并开展战场喊话及利用俘虏军官喊话。残存的守军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17时50分,浙东前线指挥部命令登岛部队清理战场并转入防御。

此役登陆部队伤亡将士1417人(牺牲393人);国民党军死亡592人,被俘550人,合计1086人,一江山岛指挥官王生明被击毙(实际用手榴弹自杀身亡),副指挥官王辅弼被俘。这也是解放战争以来,极少数解放军伤亡人数超过国民党军的战例。

1月20日晚十时,在中南海菊香书屋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一江山岛攻下后准备攻大陈岛问题。

解放大陈岛

一江山岛解放后,浙东前指为了实现解放大陈岛等浙东沿海岛屿的既定计划,于1月30日下达准备攻占大陈岛的预令。

2月2日,毛泽东阅海军司令部二月一日给中共中央军委的请示电。电报说:在目前对大陈岛蒋军的作战中,蒋军撤退时将在判明有无美舰的情况下有限制地使用海岸炮火。毛泽东批示:

彭德怀同志:在蒋军撤退时,无论有无美舰均不向港口及靠近港口一带射击,即是说,让敌人安全撤走,不要贪这点小便宜。

台湾当局被迫于2月5日决定将国民党军撤离以大陈岛为中心的浙东沿海诸岛。

一江山岛渡海登陆作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首次联合登陆作战,战役规模虽然有限,但影响深远。这一胜利,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联合作战的威力,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协同作战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一江山岛的解放,有力地打击了美台共同协防活动,改变了台湾海峡的斗争形势,使国民党军在大陆沿海只剩下金门、马祖两个大岛。

总指挥张爱萍

张爱萍(1910年1月9日-2003年7月5日),四川达县人。1925年参加革命,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底,张爱萍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参加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春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9月任红3军团第4师第12团政委。长征中,历任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第11团、第13团政委。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央军委骑兵团政委兼代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爱萍受毛泽东同志委派赴上海任中共江浙省委军委书记,组织沪杭宁地区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春,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做统战工作。

1944年9月,任新四军第4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率部转战在徐州以南、津浦路东西的广大战场。解放战争初期,张爱萍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在指挥部队破击津浦铁路顽敌的战斗中头部负重伤,后赴苏联治疗。1948年底,他伤愈回国,任第三野战军前线委员会委员。渡江战役伊始,受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任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

1951年初,张爱萍任解放军第7兵团暨浙江军区司令员。后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参谋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共华东局委员。他组织指挥沿海岛屿的剿匪作战,消灭了国民党军残部及潜伏特务,深入海防前线勘察地形,部署修筑工事,有力地加强了浙东地区海防建设。

1954年8月,任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组织指挥大陈列岛战役。同年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1月组织指挥了我军历史上首次陆海空三军联合渡海登陆作战,一举攻占一江山岛,大陈列岛不战而克,解放了浙东沿海全部敌占岛屿,给国民党反攻大陆的图谋以沉重打击。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长期从事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1955年12月,参加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研究制订全国科学技术远景规划工作,拟制了《关于十二年内我国科学对国防需要的研究项目的初步意见》《关于军队内部建立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自1959年9月,先后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中央专委委员兼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军委委员,主持国防科技、装备和国防工业工作,组织领导“两弹一星”大协作、大会战,先后4次担任核试验委员会主任委员、现场试验总指挥,成功地组织了我国第一代地地导弹、首次原子弹塔爆、空爆及第三次原子弹爆炸试验。

特殊时期,张爱萍遭迫害,被批斗、囚禁达6年之久,左腿致残。1977年3月后,张爱萍同志再次复出,历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科委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家科委第一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并兼任中央专委办公室主任、中央军委科技装备委员会主任。1980年5月,他成功地组织指挥了中国第一颗洲际导弹的发射。同年9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国防科委、国防工办、军委科装委合并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1982年9月,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同年11月,任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1987年11月,张爱萍同志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2003年7月5日,张爱萍病逝于北京。

0 阅读:15
千篇历史藏

千篇历史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