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靠不住?泽连斯基对美“服软”,表示愿辞职但有个条件

恨桃说国际 2025-03-05 19:09:45

华盛顿与伦敦的两日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外交姿态经历了从强硬到妥协的戏剧性转折。这场外交风波不仅暴露了小国领导人在大国角力中的无奈,更折射出俄乌冲突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

2月28日的白宫会晤本应聚焦矿产合作协议,却意外演变成一场公开争执。特朗普以"美国已付出太多"开场,泽连斯基则翻出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的旧账反击。当美方人员挑剔乌克兰代表团着装时,矛盾彻底激化——这场会晤最终以泽连斯基团队被"礼貌请离"告终,连准备好的国宴也无人问津。

华盛顿的耐心显然已至极限。国家安全顾问华尔兹的"需要能与俄对话的领导人"言论,连同众议院议长约翰逊"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威胁,标志着美国态度的转折。次日,22亿美元能源援助暂停、军援取消威胁、公开道歉要求接踵而至,展现美方罕见的施压力度。

转向欧洲求援的泽连斯基,在伦敦收获了红地毯与支票簿。英国首相斯塔默的拥抱与查尔斯国王的会见,辅以22.6亿英镑军贷承诺,看似风光无限。但细究条款:贷款需通过出口融资支付,防空导弹交付周期长达18个月,且伦敦私下建议"对美服软"。这种支持更像外交表演而非实质援助。

法国的提议则更具象征意味——马克龙倡导的"局部停火一个月",被军事专家戏称为"停火行为艺术"。其方案仅涵盖空中、海上与能源设施,地面战斗却可照常进行,暴露出欧洲在危机处理上的无力。

英法主导的"四步计划"看似雄心勃勃,实则漏洞百出。3万欧洲维和部队需美军空中掩护,而华盛顿早已明确拒绝参与。当记者追问哪些国家愿加入"自愿联盟"时,斯塔默的迟疑印证了欧洲内部的分歧:德国犹豫不决,匈牙利与斯洛伐克直接拒绝,仅波兰等东欧国家态度积极。

这种分裂源于地缘差异——东欧国家视俄罗斯为直接威胁,西欧大国则担忧冲突外溢。欧洲防务自主的愿景,在现实压力下显得苍白无力。

迫于压力的泽连斯基,3月2日态度突变:愿重返谈判桌签署矿产协议,并提出"以辞职换北约席位"的条件。但这看似让步的举措暗藏算计——北约规定存在领土争议的国家不得加入,除非乌克兰承认当前战线。此条件实为难以兑现的"外交缓兵之计"。

美国却提高要价,不仅要求矿产开发权,更欲剥夺乌克兰对俄索赔资格。与此同时,俄罗斯开通绕开乌克兰的"友谊-2"能源管道,国会启动援乌资金调查,令基辅陷入多方夹击。

从白宫争吵到伦敦服软,泽连斯基的48小时展现了小国领袖的困境:在美欧的"支持"与俄罗斯的威慑之间,任何选择都是痛苦权衡。英法的"救场"如同精心编排的戏剧,既安抚国内舆论,又避免过度刺激莫斯科。

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当大国在谈判桌上划定利益边界时,棋子们的命运往往不由自己主宰。泽连斯基的"辞职条件"究竟是绝地反击的筹码,还是政治生涯的终章?答案可能早已写在华盛顿与莫斯科的密电中,而基辅的灯火,终将照亮他人设计的棋局。

0 阅读:38
恨桃说国际

恨桃说国际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