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再度发出警告,叙利亚已触碰中方红线,白宫率先嗅到不寻常

恨桃说国际 2025-02-20 10:59:07
前言

去年年底,沙姆解放组织成功推翻阿萨德政权,历经多年战乱之后,新政府对内要做的就是安抚民心,保持稳定,对外则是寻求“外交突破”,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

对于中叙之间的关系,过去其实一直都不错,所以对于叙利亚新政府,我们也非常关注,可令人没想到的是,新政府突然宣布将“东伊运”头目授予高级职位,而这无疑触碰到了中方的红线。

那么叙利亚新政府为何要这样做?中方又有什么反应?

中方发出警告

2月初,叙利亚国防部门发布了新一批军事任命,虽然大部分被任命的是叙利亚本国公民,但其中也不乏外国面孔,而这些外国人并非普通的外籍人士,而是中方早已列为恐怖组织的“东伊运”头目。

这个组织自成立以来,屡次在中国境内策划和实施恐怖活动,甚至企图破坏中国的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因此,中方对此事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并迅速向叙利亚政府提出了抗议,要求叙利亚当局能切实履行反恐义务,坚决反对恐怖主义。

“东伊运”是一个成立较早的恐怖组织,早在2002年就被联合国列为恐怖组织,这个组织不仅对中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也在全球范围内带来了许多的恐怖活动。

中方在面对叙利亚的这一举动时,首先向叙利亚政府提出了要求,希望叙方能尊重“叙人主导,叙人所有”的原则,同时对所有恐怖主义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叙利亚政府对此的回应似乎并不积极,一个月过去,叙方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改变。

近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再次发声,表示叙利亚局势急剧变化,恐怖组织有可能趁机壮大,如果武器库落入恐怖分子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傅大使还特别指出,叙利亚当局对恐怖分子的纵容,可能让该国成为全球恐怖主义的温床,进一步威胁到国际和平与安全。

通过这番讲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中方语气的愈加强硬,直接使用了“敦促”这一措辞,态度明确,甚至带有外交警告的意味,同时也能看出,中方的耐心似乎已经耗尽。

美国嗅到不寻常

针对我国在短短三天内两次以严厉措辞警告叙利亚新政府一事,白宫迅速作出回应,根据美国国防部的消息,他们已经在筹划一项秘密撤军计划,目标是在接下来的30至90天内完成撤离。

美军的撤离并非完全出乎意料,但还是让人感受到一丝紧张,白宫的举动,表面上是出于对叙利亚局势的担忧,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与中方的警告密切相关。

中方曾明确表示,恐怖主义在叙利亚的蔓延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威胁,因此,中方可能会采取强硬手段进行干预。

这种表态无疑让美国感到了一种潜在的威胁,特别是在美国与叙利亚的复杂关系中,任何冲突都有可能影响到美国在中东的利益。

目前,叙利亚的局势依然动荡不安,虽然表面上看,部分地区的治安似乎有所改善,但事实上,叙利亚的经济已经接近崩溃,社会秩序也在逐步恶化。

盗窃事件频发,治安的维持依赖一些未经专业训练的志愿警察,这些因素无疑让叙利亚的局势更加复杂和危险,表面上的“平静”,可能只是风暴前的宁静,随时可能爆发新的冲突。

更为复杂的是,叙利亚新政府与极端恐怖势力的关系一直没有断裂,美国如果继续在叙利亚维持驻军,必然面临更大的风险。

一旦局势失控,叙利亚的局面可能迅速恶化,甚至会波及到驻叙美军自身的安全,因此白宫的撤军决定,或许正是出于对这一潜在风险的评估,撤军不仅是为了避免被卷入更大的冲突,也是在争取时间,避免一旦局势爆发时已经无法撤离。

另外,随着中方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尤其是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双重优势,使得中方能够对叙利亚局势施加更大的影响。

中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和经济援助,不仅增强了自身的战略地位,也为中方提供了更多的干预选项。

而叙利亚政府的和平重建和经济复兴,恰恰需要像中国这样的经济大国提供支持,如果叙利亚继续依赖极端势力作为政治支持,势必会影响到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从而对叙利亚的重建和复兴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这方面因素外,方的军事能力和外交策略,也使得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中国不仅具备快速部署的海军力量,还拥有强大的空军作战能力,歼-20隐身战斗机和轰-6K远程轰炸机的结合,使得中国可以在更远的距离执行精确打击任务。

这种能力不仅为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提供了保障,也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提供了支持。

毫无疑问,美军的撤离,不仅会影响到叙利亚局势的走向,也可能会改变中东地区的力量对比,美国虽然不再介入叙利亚的直接冲突,但其撤军后的空缺,可能会被其他大国填补,而中国无疑是最有可能填补这一空缺的力量之一。

叙利亚为何要这么做?

其实对于当前的叙利亚来说,是最迫切需要的是国际援助的时候,这样才能稳定国内日益崩溃的社会经济,并确保老百姓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毕竟人民的生计和社会的稳定才是一个国家重生的基础。

但叙利亚新政府为何还要冒着得罪世界的风险,也要和那些被国际社会普遍视为恐怖分子的极端派系维持关系,甚至给这些极端分子颁发职位、封官晋爵?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叙利亚新政府本就是通过与极端恐怖主义势力的合作而建立起来的,掌握权力的高层与这些恐怖分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基础,安抚那些曾经支持自己的恐怖分子成分,给他们一些“封赏”,无疑是一种常见的政治手段。

如果过渡政府选择与这些势力彻底断绝关系,那么政府内部的分裂恐怕就在所难免,一旦内部矛盾激化,这个新政府的统治根基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不过,这样的做法虽然安抚了这些“旧部”,却也极大地激怒了国际社会,尤其是那些坚持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家,使得叙利亚的国际形象因此更加恶化,援助也变得遥不可及。

毕竟,谁会愿意帮助一个和恐怖主义有着深厚关系的国家呢?这样的做法,短期可能有助于政府维持政权,但从长期来看,必定会将叙利亚孤立在国际社会之外。

说实话,叙利亚的局势不仅仅是它自己国家的问题,它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它会牵动整个中东地区的神经。

过去几年里,叙利亚一直是各大区域大国博弈的舞台,俄罗斯、土耳其、伊朗等大国纷纷在这里插手,试图在这片动荡的土地上争夺话语权。

俄罗斯一方面坚定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提供军事援助和资源,另一方面,面对叙利亚政府与恐怖分子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俄罗斯也感到十分为难。

作为全球反恐的倡导者,俄罗斯要在维护“打击恐怖”的形象和保住在中东事务中的影响力之间找到平衡,显然并不容易,如果叙利亚继续走这条与恐怖主义势力深度合作的路,俄罗斯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外交压力。

而作为叙利亚的邻国,土耳其一直对叙利亚的局势保持高度关注,尤其是库尔德问题,叙利亚境内的库尔德武装与土耳其的库尔德问题紧密相关,土耳其绝不会允许叙利亚成为恐怖主义的“温床”。

如果叙利亚政府继续与极端势力勾结,土耳其势必会采取更加激烈的应对措施,甚至可能直接介入,进一步加剧地区的冲突,而对于伊朗而言,无论叙利亚局势如何变化,它都能从中谋得一些利益。

所以叙利亚新政府目前的选择并没有为其带来发展机遇,反而可能会加剧其内部和外部的矛盾,甚至可能是将叙利亚推向更加孤立和困顿的境地。

0 阅读:11
恨桃说国际

恨桃说国际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