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两个部分中,我们均以逻辑推演和货币环境两个不同的视角进行相互印证。
先看短期走势——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主要看广义货币即M2[4],M2的增速在2009至2010年达到顶峰,对应来看长江电力在这两年发行债券的票面平均利率分别为1.85%、2.76%,确实明显低于近3年的利率水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7e42dd82bd433a9c10b7e9286f09aba.jpg)
那么,未来的M2能够继续维持这样的增速吗?我们以2018年的M2/GDP这个指标来看对比几个主要经济体。
数据上看,至少可以说明一件事:接下来继续大规模提供流动性的空间有限。
目前,M2短期正处在二十年来最低位置,因此,利率很难出现大幅下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fbda223778bcda81a5f9f6131f4d3c57.jpg)
此外,再结合货币环境的相关信息,我们假设,预测2019年长江电力融资成本保持在2018年水平,即4.5%左右。
接下来,如果从更长期来看,利率走势又将会如何?
中期的融资环境(利率)走势,可以从GDP增速研究入手。雷·达里奥在《债务危机》中,做过这样的表述——“名义收入的增长率必须高于名义利率,越高越好,前提是这种增长不会带来不可接受的通胀或不可接受的汇率下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9e639fa11ecf3ee0f81b3ad528ab6d1e.jpg)
假设一个经济体债务与收入的比率为100%,其债务为100,债务利率为2%,不考虑中间偿债,收入也为100,如果收入增速为1%,这时,债务负担将从100/100增加到102/101。理论上讲,如果不控制降低利率,国家的债务压力会越来越大。”
我们来看2014年至2018年几个经济体的GDP增速情况
对比可以发现,这两个经济体的利率走势呈现了完全相反的趋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2cfde129536c76e146850205edcf251.jpg)
根据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粗略得出一个假设:GDP增速下降,利率中枢下降;GDP增速上升,利率中枢抬升。以下,也显示了类似的信息。
综上,经过不同视角的交叉比对,我们可以判断,短期内,利率维持2018年水平,但长期来看,随着GDP增速趋缓,利率水平逐步下移。
因此,我们对于长江电力财务融资成本的整体假设如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9f14df2b073acd3150d2f8e4d37d395.jpg)
好,至此,财务费用预测已经结束,接下来,还有哪些值得思考的点?
先来看看长江电力的股价变动。
它历史上的涨幅最大的两个时期均和并购有关,但同时,需要注意,股价的上升均早于并购的真正时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87672d6de70209708431e125772ce078.jpg)
因此,预判并购的规律非常关键,那么,2009年和2016年,这两年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这两个时点,都是利率的阶段低点
从基本面逻辑也能想通:如此大体量的借债收购,必然需要考虑整体融资环境。因此,在两大水电站竣工前后的时段里,本案财务条线负责人,也必然会根据融资环境,向管理层给出收购时点的建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738b13816d8e785c4fd74c1234e49d5.jpg)
因而,接下来,利率水平也将成为我们作为长期跟踪长江电力的一个关键指标
当融资环境偏向宽松时,对于长江电力的预期就会向乐观情景靠拢,反之,则会向保守情景靠拢。
研究到这里,估值建模的几个主要变量已经明确。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6e76d948063cbdad1f52cbe621e4cd12.jpg)
在假设搞定之后,其实建模计算就是水到渠成的过程。以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进行财务建模的表格测算。
接下来,我们进入本案最重要的部分——财务报表配平、数据建模计算,以及EXCEL建模表格
在接下来的报告中,我们将沿着上述思路,解决本案的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2c73143de565ce091fc42b6e072aae2.jpg)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cdeda687992e1693f4aed02da5c06aa.jpg)
在本案财务建模过程中,我们对比了大量的可比公司,得出的数据区间大家有何不同,其中是否有值得思考的点?国内巨头和国外公司之间,是否有差异?
综合相对估值法、绝对估值法,得出的估值区间,是否符合逻辑?其中的差异因素,又在什么地方?
在本案估值建模测算过程中,不同方法的选择之下有何差别,又蕴藏着什么样值得思考的要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15e932bc6adaee6e9a4cc1d110f914e7.jpg)
本案,是科技类公司中很重要的一家。很多一二级投资人可能心里都很兴奋,但另一方面也可能夜不能寐——因为,上市之后,相关利益群体众多,有人想减持,有人想进场,高管可能想套现,而散户却可能想炒一波,估值逻辑如果弄不清楚,分分钟可能酿成上亿损失。
那么,本案的估值,到底在什么样的区间,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预知后续,且听下回分解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11a81d1c1786652d2b8380e9edb8be0.jpg)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