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相信大家都被同一个人刷屏,那就是冉冉升起的中国网球新星郑钦文。
8月4日,巴黎奥运会网球女单决赛,首次参加奥运会的中国选手,21岁小将郑钦文摘得金牌,创造了历史!
夺冠后的采访中,谈到一路走来的不易,郑钦文感慨道:
“非常感谢父母的付出,在我十四五岁的时候,我父亲甚至为了我卖掉房子也要让我打球,感谢父母在那么艰难的时候,一直鼓励我、相信我。”
郑钦文的成功,让我们再一次感叹,每一个优秀孩子背后,都离不开父母竭尽全力的托举。
常看到一些网友说,养出出色的孩子,靠的主要是其自身的天赋,他们最后走上什么样的道路,还是得靠自觉。
但事实上,若是没有父母为其引路,很多孩子连前行的方向都找不准,更别提坚持走下去的信念。
其实,孩子的任何一种表现,基本上就是父母的水准。教育孩子,最怕该管的时候不想管。
教育路上,孩子出不出色,往往根在家庭,因在父母。
01发现兴趣,全力培养热爱,一个看似普通却现实稀有的东西,始终贯穿着郑钦文的成长。
父亲郑建坪从小带郑钦文接触各项运动,倒不是一定要成为专业运动员,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和享受快乐。
父母最初为她选择了乒乓球,但郑钦文很小就有主见,她觉得围着一张桌子前后进退不过瘾,她更喜欢跑起来的运动。
2008年,郑钦文在观看奥运会比赛时首次接触到了网球,她告诉爸爸,她太喜欢网球了,她要打网球。
让女儿改练网球,对郑建坪并不是轻松的选择。
网球那时远比现在小众,在湖北十堰这样的小城,网球基础薄弱得几近于零,踏上这条少有人走的路,前途渺茫,却更烧钱。
为了方便她随时随地挥拍锻炼,家里没有电视,客厅没有家具,没过过年,没过过节。
上体校时,郑钦文的父母在训练场外租了一个房子,一开始是外婆陪着她,后来父母轮流在十堰和武汉之间跑。到后期,妈妈辞职专心陪伴她参赛和训练。
郑建坪放弃自己的事业,每一次比赛都会亲临现场,陪伴女儿比赛复盘和总结。
从郑钦文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家庭的孤注一掷。
无论是金钱、精力还是时间,这个家庭为了实现女儿的天赋和梦想,不惜一切代价。
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后来的郑钦文,父母的支持成了郑钦文在热爱的赛道上坚持的最大底气。
很多抑郁的、不快乐的孩子都是因为被父母强行扔入了他们不热爱、也不擅长的跑道,在0—6岁的年纪,父母只知道立规矩、帮孩子做选择,却没有探索孩子的天赋、爱好或是短板的所在。
当孩子每一天都在力不从心的跑道上比赛时,自然越来越失落、自卑,难以取得成就。
02高度自律,钢铁意志真正优秀的孩子,不一定有着多么高的智商,但往往都少不了自律习惯的养成。
郑钦文很小的时候,就十分坚定自己的目标,训练也很扎实,从不偷懒。
郑钦文的启蒙教练也提到,她从小时候起就几乎没有吃过零食。有一次教练想给她买个冰棍,虽然她很想要,但最终还是忍住拒绝了教练的好意。
作为一个湖北人,郑钦文也很喜欢吃热干面、牛肉面等美食,但父亲告诉她:
“要想成为一名顶级网球运动员,生活必须自律,一定要克制住自己的口腹之欲,一些各种各样的诱惑。”
一路走来,郑钦文将这句话牢牢记在了心里,始终保持着对自身的极高要求。
大多时候,她都坚持吃鸡肉、西蓝花、米饭,尽可能保持饮食的简单干净。
参赛期间,她也有着高于同龄人的专注力,几乎不会上网,每逢大赛就把手机直接关机,屏蔽杂乱的信息。
赛场上,即使手受伤了,身体不舒服,她也会坚持打完比赛,咬牙撑到最后。
比赛结束后,无论获得了怎样的成绩,她都能在最快时间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继续前行。
很喜欢郑钦文在采访时讲到的那句话:
“人都是要向前走的,也包括这块金牌,它总有落幕的时候,我永远都有下一个旅途需要去征战。”
这世上没有那么多横空出世的奇迹,有的只是别人未曾看到的,苦行僧般的自律。
自律使人自强,自强给人自由,自由带来自信。
决定孩子一生的,从来不是大道理,而是日复一日坚持下来的自律,以及永不言弃的坚定信念。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应该尽早告诉孩子:
自律者出众,懒散者出局,你想要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就要从现在开始走什么样的路。
作家苏心说:
“人生就是一路降妖除魔修成正果的过程,而好的父母,就是孩子的活菩萨,能帮着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就一番事业。”
愿所有父母都能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点亮孩子前行的路。
愿所有孩子都能朝着梦想坚定向前,对得起每一寸光阴。
为啥要模仿?做自己就好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