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连确诊病例活动轨迹的公布,大家的注意力也逐渐被其中一名病例所吸引。
大家之所以关注他,不仅是因为他去过太多的地方,也是因为他真的很像在生活中拼命挣扎的我们自己。
这位病例患者只有31岁,是某电器公司的售后维修员工。
在公布出来的5天活动轨迹中,虽然他去过31个不同的地点,但每天都是以一份拉面来结束行程。
所以很多人都认为:他可真是一位拉面爱好者啊!
可我却从不这样认为,而这,得从另一个故事说起……
记不清是多少年之前的事情了,也忘了家里是有什么东西要送还是要安装,只记得来了一位小伙子。
小伙子干完活之后,走到门口,回头问了我父母一句:叔叔阿姨,我实在太饿了,没时间吃饭。刚才在楼下买了个卷饼,可不可以在你家吃完我再走?
我们都看出了他很为难可又不得不鼓起勇气说出这句话的神情,便微笑着对他说,可以啊,你慢慢吃。
结果,他说了声谢谢便站在玄关,大口地吃了起来。
我父母赶紧说,进屋里来,坐桌子旁边吃。
小伙子却说,不用,我在这站着吃就行,我赶紧吃完,还得干活呢!
我妈妈看着他心里太难受,就给他倒了杯水,让他慢慢吃。
我只看到那口水,他咽下的很慢,便再也不忍心看着他。
虽然记不清具体时间了,但我很肯定这是疫情发生之前的事情。
疫情之后,相信每一个单位都会给需要入户的员工做培训,会要求他们全程佩戴好口罩。
所以便再也不会出现这种在用户家里吃东西的情况。
那他们去哪吃呢?答案就很显然了,不是在车里凑合一口,就是像那个确诊病例一样,去拉面店吃一口吧。
我想,他们选择这些食物不仅仅是因为便宜,也是因为省事、省时间。
有段时间台里车位紧张,我就经常打车去台里。
我那段时间的节目刚好又是在中午,就总能遇见几个好唠嗑的司机会跟我说,干完你这个活我可以去XX吃口饭。
XX是我们台后门的一个小饭店,盖饭、面条味道都很好。
我有时也会跟司机打趣:XX就那么好吃啊?你们吃不腻啊?
大部分司机的回答都是:"咳,哪能天天那么巧都顺路到这,干我们这一行的,能在饭点儿吃上一口热乎饭就不错了,还挑好吃不好吃。"
"首选干净卫生的,别给我们吃拉肚子。我们干上活想去个厕所太费劲,就怕拉肚子。"
"再就是便宜、上菜快。吃饭节省出来的时间,我们还可以多接一单呢!"
是啊,上菜快,有时不仅能帮打工人节省出再干一单的时间,还能让干了很久活才有时间吃饭的他们,迅速告别饥肠辘辘的感觉。
这样看起来,拉面对于打工人来说,就跟某些姑娘的老公一样,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最合适的。
它能让饿了一天的人赶紧填饱肚子;它能让打工人节约出更多的时间;它也能给我们省下更多的钱。
虽然听起来有些心酸,可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属于成年人的世界!
当我们在心疼确诊病例里那个每天吃拉面的小哥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感叹我们自己的生活不易呢?
自己辛辛苦苦做的企划被领导拿去邀功,却不敢吵不敢闹,就是怕丢了工作,交不起下个月的房租;
晚上硬着头皮喝下客户一杯一杯递过来的酒,只是想要多谈成一个订单,拿到提成,给女儿买台钢琴;
被客户无理由投诉还是要忍住脾气、吞下委屈,继续微笑服务,就是怕那份本来就不多的工资再被扣掉一些。
这个世界没有一个人活着是容易的。
憋着尿也要跑完一单的出租车司机;手脚冻到麻木却还要维护市容整洁的环卫工人;背着几十斤重的货物腿都软了却还要坚持上楼的搬运工;三点就要起床做准备的早餐店主;雨雪天还要在湿滑的路上狂奔的外卖小哥……
假若不是生活的担子压的太重,谁又愿意吃这份苦,遭这份罪呢?
但这就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生活!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每天跑去吃那没什么营养的拉面;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站在别人家玄关吃饭;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每天倦在一台车里,吃饭去厕所都成问题。
这世界的每一个人,都很不容易。当然,这里面也包括我们自己。
所以,当我们心疼别人的时候,也请你先学会疼惜自己;当你感叹自己不易的时候,也请体谅他人的难处。
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打工人,其实就是在善待我们自己。
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在那么多的不容易中就会增添一份容易了。
——END——
春沨尽量每天更新
文字/晨涵 插图/网络 校对、排版/沙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