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这座承载着千年文化的古城,在时代的浪潮中,用传承与创新的笔触,绘就了一幅幅平安和谐的画卷。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荆州的大街小巷便热闹起来。夜市里,摊主们吆喝着特色小吃,食客们围坐谈笑;公园里,居民们悠闲散步,孩童们嬉戏玩耍。这安宁祥和的场景背后,是荆州社会治安工作不断传承与创新的结果。

传承篇:传统智慧的现代演绎
在荆州,传统治理智慧并未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消逝,反而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这里落地生根,绽放出新的活力。荆州区马山镇,一个普通的小镇,却成了“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地。镇里建立了“平安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全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让“小事不出村、矛盾化解在基层”成为常态。
走进马山镇的蔡桥村,“湾子夜话”平台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村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政策、解答疑惑。这种接地气的沟通方式,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小田并大田”“耕地流出整改”等工作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村里还整合了联村党委、驻村干部、驻村干警、村书记、治保主任五方力量,常态化开展治安巡防、矛盾纠纷排查,让“党建治理”释放巨大能量。
除了马山镇,荆州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枫桥经验”的本地化实践。荆州市公安局荆州分局东城派出所创新打造的“解纷超市”,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个“超市”里,有离退休老干部、志愿者担任的专职调解员,有综治、司法、律师的“三方力量”,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联调联解”。调解率达99.6%的背后,是传统矛盾调解智慧在现代社会的强大生命力。
荆州公安还深刻践行群众路线,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安。全市培育了平安志愿服务队5988支、治安巡逻队2200支,“平安洪湖赤卫队”“沙市老姨妈”“东城义警”等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他们走街串巷,宣传政策、收集信息、调解纠纷,成为荆州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创新篇:科技与机制双轮驱动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荆州公安不断创新,让科技与机制成为提升社会治安水平的双轮驱动。
科技赋能,让智慧警务如虎添翼。荆州公安推进智慧矫正建设,联网A类监控探头8375个,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治安态势的精准研判和预警。在监利市,一起入室盗窃案的侦破,就充分展示了科技的力量。监利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中心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联动,从接警到抓捕嫌疑人,再到为当事人挽损,全程用时不到2小时。
机制创新,则激发了警务活力。荆州公安深化“一市一台”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将11个县(市、区)的110报警服务台全部收拢到市公安局。每天,市公安局对全市警情进行分析,研判治安复杂问题和地区,据此有针对性地布置警力。同时,实施派出所质量提升工程,明确派出所不办理的11类刑事案件,细化制定社区民警任务清单,让派出所和社区民警职责更清晰,精力更集中于主防工作。

挑战与应对篇:在困境中砥砺前行
尽管荆州社会治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挑战依然存在。黑恶势力在某些领域仍有滋生土壤,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频发。2024年,荆州公安推送涉诈预警160万条,止付金额1700万元,这些数据背后,是新型犯罪对群众财产安全的严重威胁。
面对挑战,荆州公安迎难而上。持续深化“打伞破网”,整治工程建设、金融房贷等重点领域,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同时,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预警拦截和宣传防范,创新宣传方式,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在荆州的大街小巷,反诈宣传标语随处可见,社区民警走进千家万户,讲解反诈知识,守护群众的“钱袋子”。
展望篇:未来可期的平安荆州
传承优秀传统,荆州社会治安工作有了深厚的底蕴;加大创新力度,荆州社会治安水平不断提升。未来的荆州,将继续深化“枫桥经验”的本地化实践,让传统治理智慧在现代社会绽放新的光彩。同时,将科技赋能和机制创新进行到底,不断提升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荆州,这座千年古城,将在传承与创新中,守护好万家灯火,让平安和谐成为最动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