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孙女回南京后,发现孙家老宅被许世友改成农场,她是何态度

运赛过去 2025-04-08 02:42:29

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英1985年回南京,看到孙家老宅——也就是中山陵8号——被许世友改成农场。孙穗英没生气,反而觉得挺好。这反应背后有啥故事?

1878年,孙中山跑去檀香山读书,接触西方思想,后来在香港学医,1887年进西医书院。学医没让他满足,他惦记着救国。

1894年,他在檀香山搞了个兴中会,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开始革命路。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他跑去日本流亡,后来又去欧美到处宣传。1905年,他在东京弄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了革命的灵魂人物。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募捐,赶紧回国,年底在南京当上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可惜好景不长,同年他把权力让给袁世凯,自己退下来。之后他不甘心,又搞“二次革命”,结果又失败,再次跑日本。

1921年,他在广州当非常大总统,想北伐统一中国。1924年,他改组国民党,定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方针,可惜1925年肝癌去世,才59岁,死后葬在南京中山陵。他这一生就为推翻旧社会、建新中国,想法落地不容易,但影响深远。

孙科,孙中山的长子,1891年出生,小时候跟妈卢慕贞在广东长大。1907年去檀香山读书,后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新闻,1916年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拿政治学硕士。回国后,他跟着老爸干革命,1917年在广州军政府当秘书。

1921年,他当广州市市长,修路建学校,还弄了些工厂,挺有成绩。1925年孙中山去世后,他仕途往上走,1927年当武汉国民政府交通部长,1928年做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长,1931年当立法院院长。1948年,他升到行政院院长,算是国民党高层了。

1949年国民党输了,孙科跟着跑香港,生意没搞好,日子紧巴巴。1951年,他去美国洛杉矶,教中文、卖收藏品过活。

1965年蒋介石叫他去台湾,他去了,1973年在台北去世,82岁。他在南京的中山陵8号是1948年当行政院院长时建的,算是他人生后期的重要落脚点。

1906年,许世友出生在河南新县,家里穷得叮当响,8岁被送去少林寺学武,练出一身硬功夫。1926年他进国民革命军,打仗不要命,很快当班长。1927年黄麻起义后,他加入红军,1930年在鄂豫皖苏区当连长,冲锋陷阵,受伤也不退。

抗战时,他当八路军129师386旅副旅长,1937年打平型关,1943年在山东胶东军区当司令员,带着军民抗击日军。解放战争他指挥济南战役,1948年拿下济南城。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山东、南京当军区司令,1955年被封上将。

晚年许世友住进中山陵8号,1970年代开始在那儿待着。他不喜欢城里那套,动手把院子改成农场,种菜养鱼,过得跟农村似的。1980年他从军委常委退下来,基本就待在南京,1985年肝癌去世,80岁,死前还让葬回河南老家,跟他妈埋一块。

孙穗英回南京看老宅

1985年夏天,孙穗英从美国回来。她是孙科的女儿,孙中山的孙女,小时候在南京住过,对中山陵8号有感情。

这次回国,她专程想看看父亲的老宅,就跟南京市政府提了请求。市政府挺重视,但也有点犯难,因为这地方早就不是孙家的了,许世友住着,还改成农场。

许世友那会儿身体不好,不爱见人,市政府琢磨半天,决定先把他“调”出去。那天早上,警卫员拿猎枪找他,说去山里打野兔,许世友一听就去了。

孙穗英那天被车接到中山陵8号。她下车一看,傻眼了。原来那西式别墅的院子没了假山和花圃,变成菜地、鱼塘,鸡鸭到处跑,完全是农村样。她走进去看了看菜地,又瞧了瞧鱼塘,陪她的人介绍说这是许世友改的,他喜欢种地养鱼。

孙穗英听完没吭声,过了一会儿笑了,说:“这样挺好,很接地气。”

陪同的人有点意外,问她不觉得可惜吗,毕竟是她爸的老宅。她说不觉得,还说父亲关心民生,看到这地方变农场挺合适,比空着强。

她又进屋看了看,客厅变饭厅,书房放农具,卧室挂蓑衣。看完后院那块种稻子和西瓜的地,她感慨这宅子还能这么有生气,真不容易。

临走前她拍了张照,说这次参观很满意,许世友的改造让她觉得父亲的理想有延续。整个过程她没抱怨,态度挺平和。

后来发生啥事了?

许世友晚年就在中山陵8号过日子。1980年退下来后,他每天在那儿种菜钓鱼,弄了点果树,还养了不少鸡鸭。生活简单,跟当年的将军样完全不搭。他身体本来就不好,1985年初查出肝癌,医生让他住院,他不去,说在家自在。

10月22日病情恶化,送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当晚去世。死前他还惦记着菜地,交代别忘了浇水。他遗愿是回河南土葬,11月9日葬在老家,跟他妈埋一块。

许世友走后,中山陵8号没人住了。1986年南京市政府修了修,留了鱼塘和部分菜地,开放给游客看。1990年代这地方成了文物保护单位,来的人不少,都想看看孙科和许世友的痕迹。2000年后,院里立了块碑,写了这段历史,每年春天果树开花,挺好看。

孙穗英1985年回美国后,继续低调生活。她带回去几张老宅的照片,偶尔翻翻。后来她把孙中山和孙科的一些书信手稿捐给国内博物馆。

1990年代她又来过中国,参加南京的纪念活动,去中山陵缅怀祖父。晚年她一直住在美国,身体还行,提起那次南京之行挺满意。

孙穗英为啥这么想

孙穗英看到老宅变农场为啥不生气?这得从几方面看。

先说家族背景,她是孙中山的孙女,孙科的女儿,从小就知道祖父和父亲为啥干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里,“民生”是核心,他老惦记着老百姓吃饱饭,农业在他眼里是大根基。

孙科后来管行政,也关注经济民生。孙穗英耳濡目染,明白家里人对土地、对普通人生活的看重。时代变了,宅子得跟着变,不能老停在过去,她没那种“非得恢复原样”的执念。

她在美国住了大半辈子,离祖国远,回来看到老宅还在,心里估计挺感慨。许世友把它改成农场,虽然跟她记忆里的样子不一样,但好歹没荒废。

许世友这人,孙穗英未必跟他熟,但作为开国上将,他的名声她肯定听说过。许世友打仗厉害,晚年却种地养鱼,这种转变挺有意思。

孙穗英可能觉得他把老宅用得有生气,挺佩服他这份接地气的劲儿。她说“比空着强”,这话不假,一个大宅子没人住迟早坏掉,许世友让它活过来,她认可这点。

0 阅读:25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