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人一生必去一次的景点“故宫”,我们去究竟看什么?

Penny贝妮 2020-03-01 11:09:47

前年带父母和儿子去了趟北京。第一站打卡故宫,第二站打卡香山,累到怀疑人生。

故宫实在太大了,我们一帮老弱小,根本走不过来,定好了珍宝、钟表馆的票,都放弃了没去看。

别说三宫六院都走遍,只走中轴线,都累得我们几停几歇。好不容易走到最北面的御花园,儿子直接就累睡着了。

于是,我们就坐在御花园的某个亭子里,我以艰难的姿势抱着儿子(毕竟那会儿他已经6岁多了),让他睡了个午觉。

等他醒来,时间已晚,外加身心劳累,我们已经没有心思再好好看一遍御花园了,于是就匆匆出了故宫,回到了住处。

那个时候,我还没看《造房子》,对建筑没有什么太大的概念。只是抱着一种纯粹的好奇,想要看一看古代帝王居住的皇宫究竟是怎样的。

虽说十几年前在上高中的时候,我已经去过一次故宫了,但时间久远,再加那一次也是顺着中轴线走马观花,所以两次故宫游玩下来,仍然觉得对故宫还是不够熟悉。故宫于我来讲,就像游戏中未开发的地图一样,始终笼罩着神秘的气息。

等到我读了王澍的《造房子》,又读了英国普利策建筑奖获得者英国帕特里克·狄龙所著的绘本《建筑的故事》之后,就好像点亮了建筑观赏技能一样,所见之处均与以往不同。

作为我国集大成的建筑典范来讲,故宫对我的吸引力只有愈来愈强。

然而,离北京几千公里的距离不是简简单单就能逾越的。所以,当我看到一套故宫博物馆宣传教育部编著的图书《我要去故宫系列》之后,立刻就有了兴趣。

在这之前,我有次听到车上广播说,疫情期间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家,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在线游览的网页,能够以3D景观展现故宫。我觉得这点子很棒,这比用脚来丈量故宫可容易多了。不过后来我试了下,感受不是很好,我个人对3D犯晕。

看了点《我要去故宫系列》之后,我深深觉得,还是这套书更适合我。就拿其中之一《探秘御花园》来说吧。

1、逛不完的细节,都能在书中找到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公里,南北长961米,接近1公里。也就是说,光走中轴线就不止一公里,因为中轴线上的宫殿你没法穿行,必须得绕着走。再加上东西宽753米,你去了也总还想看看旁殿——曾经后宫佳丽三千住过的地方,所以,光靠两条腿去逛,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因而这套书,正好可以弥补我上次的那些遗憾,把没看到的细节都过一遍。

比如,上次,我们连御花园里有什么样的建筑,有多少亭台假山,都没搞明白,别说那些细节了。

但实际上有些细节,可能真要在那儿逛个半天才能找到。而大部分旅客,走到御花园最后一站,能玩个半小时已经很不错了。

看《探秘御花园》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细节就是位于地图中四圣祠旁边,用鹅卵石铺就的石子画。

那是几幅关于交通工具的石子画,有马车、人力车,还有自行车和交通警察,再靠南一点,还有火车的拼画。

在我印象中,故宫中的东西那都是老古董,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少说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可没想到居然还有自行车和火车这样的现代信息。看来清朝末期的皇帝,也没少修整自家的庭院呀。

而把周围世界的变化融入固定不变的景致中,似乎也是建筑设计方面常有的做法呢。

2、比实地游览获得更多的建筑观察视角

看了些关于建筑的书之后,故宫最吸引我的地方也还是那些建筑。

当然,假山、庭院、楼阁都是广义上的建筑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典型的中式园林中,每个门户、每扇窗望出去的景,都是建筑设计的一部分。

而御花园里的那些假山树石和亭台楼阁,我们外行人即便是实地过去看,也很难看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探秘御花园》就能把这种专业度以简单的形式展示出来(毕竟还要让小朋友看懂嘛),并从各种视角来解释建筑其中的深意。

我们来看一下御花园的平面图。

总体来讲,故宫秉承的整体设计风格都是追求方正和对称。所以御花园也不例外,园里大部分建筑物都遵循了东西对称,最显眼的两组建筑是澄瑞亭和浮碧亭,以及千秋亭和万春亭。

由这几座建筑构建了对称的总原则,又在这个大框架上打散一些东西,让对称显得不那么呆板。

而这四座建筑物本身也大有深意,从名字上来看,千秋亭和万春亭似乎是代表春秋两季,那冬夏呢?没错,澄瑞就代表了冬景,浮碧就代表了夏景。这两个名字,虽说没有直白地描述冬夏,但仔细推敲词义的时候,不就能在脑海中看到冬夏两季最典型的景观吗?不得不说,中文的博大精深在这里也可见一斑。

那么,这四座代表季节的亭子,是否正好是四季的最佳观赏地点呢?比如,周围是否有设计配套景观,看春景就最好去万春亭,看雪景就最好去澄瑞亭呢?这就不得而知了。如果住在那附近,能够在每一季都去实地观赏一番,也许就能看明白园林设计者的用心了。

3、像导游一样,给你讲前世今生的故事

对于古建筑来说,除了建筑本身表达的一些历史性语言和特点之外,曾在里面住过的主人的故事,也是吸引人的重要原因。

当你走进故宫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去想象,几百年前曾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过着怎样的日子。妃嫔们如何打发一天天何其相似的光景,宫女太监们又如何在庭檐下匆匆走过,作为宫中唯一的存在——皇帝,又究竟会踏足偌大紫禁城中的哪些地块?

故事,总是比眼前所见的实物更吸引人。

发生在御花园中的故事,更是多如繁星,有太多的电视剧和野史小说来描绘这些故事了。《探秘御花园》就从这座花园的主要功用来讲了两个故事。

御花园作为宫中的花园,主要功用当然离不开休憩、游玩。但除此之外,它曾经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让皇帝从事宗教活动。御花园主体建筑钦安殿,位于御花园正中心,南北中轴线上的唯一一座宗教建筑。它为明清两代皇帝从事道教活动提供了场所。

传闻明太祖朱元璋平定天下时,曾见到玄武大帝显灵,助他夺取了皇位。因此,钦安殿中供奉的,便是这位玄武大帝。玄武大帝为北方之神,又是水神,所以坐镇在故宫中轴线最北边,受统治阶级的推崇,成为了江山社稷的保护神。

第二,让皇帝挑选秀女。清代时,御花园北边的延晖阁,曾是“选秀”的场所之一。很多宫女、妃嫔,从这里展开了她们在宫中的人生。

我们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皇帝八卦,也往往从这里开始。

延晖阁和东边假山上的御景亭遥相呼应,是园中最高的建筑,是登临远眺的最佳场所。当它作为选秀的场所时,秀女会在太监指引下,一排排被领进顺贞门,走至延晖阁前站好,一排五人,供皇帝或太后选阅。

清代有稍为完善的后妃制度(如下图),不过皇帝当然不会严格遵守,比如康熙、乾隆任性地多招几个也不在话下。

慈溪太后就在这套制度下,有着一条清晰的晋升路线。

宫门深处,那是说不完的八卦和趣事呀。

说到这里,我忍不住羡慕生活在北京的人们。他们有多少景点可以游玩,多少故事可以去实地想象还原。而在北京的小朋友,更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拿着这套书实地游览故宫的各个角落,一次游览一个地方,好好看看书中对建筑物的介绍,再听听过去的故事,假期真是不愁没事做!

真希望我们苏州也能开发一套这样的绘本,供我们当地孩子按图索骥,去了解我们这边大大小小的苏州园林背后的故事。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