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最新临床研究

细胞界 2020-05-10 22:23:52

随着现代干细胞学的飞速发展, 干细胞独特的再生功能及应用于疑难疾病治疗的潜力,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技术,干细胞移植可能用于许多疾病的干预,包括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肝脏疾病甚至癌症等。近年来, 已有许多关于干细胞移植干预肝脏损伤的研究,这给终期肝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传统办法干预肝硬化效果不尽人意

肝硬化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日趋攀升,终期肝病的主要特点是肝脏的再生能力下降,传统的保肝干预办法只能改善临床症状,无法逆转肝脏的再生能力。

肝移植是终期肝病较为理想的干预方法,但由于肝移植来源的局限性,费用昂贵,且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干细胞移植为终期肝硬化干预带来新方向

干细胞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的热点, 因其具备有强大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并且实验证实干细胞移植干预终期肝硬化疾病带来新希望。目前,科学家研究发现,干细胞移植可以改善肝功能,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减轻水肿和腹水,降低胆红素水平等。在临床研究中,大多未发生与干细胞移植相关的副反应。

科学家将 45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模型组和移植组大鼠建立肝硬化模型,并将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干预肝硬化大鼠,结果发现CFSE标记的干细胞经肝动脉移植后在大鼠的肝脏内见到绿色荧光标记的细胞,而未进行移植的模型组和对照组均未见绿色荧光标记细胞;

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后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不清,有假小叶形成,细胞浊肿疏松,部分变性坏死,见炎症细胞浸润;对照组大鼠肝脏的病理形态正常;移植组大鼠的肝脏损害程度介于模型组和对照组之间。

模型组大鼠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模型组的胆红素、转氨酶和Ⅳ型胶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移植组大鼠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移植组的胆红素、转氨酶和Ⅳ型胶原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由此可见经肝动脉途径移植干细胞干预肝硬化,可以改善大鼠的肝功能,减轻肝脏的纤维化程度。

干细胞移植归巢性和多向分化为干预肝硬化带来新策略

研究证实,目前干细胞移植被认为有效干预肝硬化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具有归巢特性和定植在损伤位点的能力、分化成肝细胞样细胞、改变损伤部位的微环境等特性。在组织的损伤位点能够产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的趋化因子,表面表达 SDF-1受体 CXCR4 的 干细胞能够SDF-1 招募至损伤位点而发挥作用。

另外,干细胞还具有低表达人类白细胞抗原 I 型分子,不表达免疫原性的相关分子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II 型抗原、CD40 和CD40L 等分子的特性。

临床研究证实干细胞移植治干预肝硬化效果明显

2019年—2020年国内某医院开展了40例干细胞移植干预终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40例患者术中、术后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较为平稳,且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术后随访2个月,所有患者肝功能、白蛋白、胆红素  等指标水平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目前, 干细胞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已经初显成效,也为终期肝硬化疾病的干预带来新途径。随着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学、组织工程学及干细胞再生医学的不断发展,使肝硬化、肝癌等一些较重疾患的干预成为可能。随着干细胞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干细胞必将在肝硬化的临床干预中发挥前所未有的重大作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你的分享、点赞和评论!

0 阅读:15
细胞界

细胞界

专注干细胞与免疫细胞临床研究与科普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