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世界最长河流,西方断言至少十年,中国的操作令德国折服

此间一叙 2025-02-20 12:43:37

2009年,中国颠覆西方认知,成功“切断”世界上最长的尼罗河,帮助苏丹走出困境,一度让德国监理竖起大拇指,直呼“中国,真棒”。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中国只是在尼罗河上方建了一座大坝,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殊不知,苏丹的恶劣条件曾吓得各国连连后退,甚至断言想要建好至少十年。

可就是这样一个听起来天方夜谭的工程,中国却应下了挑战,正当所有国家等着看笑话的时候,我国的建设者们仅凭五年半就做到了。

那么,我国到底是如何完成这项艰难任务的?中国又为什么“费尽心思”的帮助苏丹修建大坝呢?如今这座大坝又怎样了?

苏丹的求助

众所周知,2009年之后的苏丹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潜力,不仅改善了当地民生的生活,还让国家的GDP蹭蹭翻了好几倍。

而之所以会发生如此改变,还要多亏了中国为其修建的一座麦洛维大坝,要知道在此之前,因为尼罗河的存在,苏丹长期面临着严重的旱涝问题。

它如同一把利剑,直戳苏丹内脏,使其境内干旱和沙漠化问题日益严重,40多度的极端天气深深阻碍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不足、水资源困乏,当地居民生活苦不堪言。

本以为到了雨季这一情况会得到改善,没成想反而更糟糕了,接连不断的暴雨,让尼罗河的水位快速上涨,虽然为苏丹提供了不少水资源,但也让其时刻都面临着被洪水淹没的风险。

因为没有阻挡,时常会引发洪水灾难,水流肆无忌惮的流向城市、村庄,使得农田被冲毁,房子被冲塌,加上电力短缺,苏丹人民陷入一片黑暗。

等到雨季过后,水位久久不退,人们出行都需要“趟河”,给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伤亡惨重,更让整个国家的发展显得尤为艰难。

也正是如此,苏丹政府想到寻求国际援助,力求在尼罗河的上方修建一座大坝,这样一来不仅能够缓解当地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还能够解决苏丹电力严重短缺的情况。

但要知道,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想要横跨尼罗河建大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苏丹政府还要求这座大坝集发电、灌溉、防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为此当苏丹面向国际招标时,美日等国家在经过考察后都纷纷拒绝参与,甚至断言,这样浩大的世界级工程,建设时间至少需要十年。

眼看着没有一个国家敢接下这个项目,苏丹陷入了绝望,但就在这关键时刻,中国站了出来,让苏丹再次看到了希望。

中国接下“大单”

中国在国际上的著称是“基建狂魔”,现在看来一点也不假,接下了这个被外界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做出了别人难以想象的成绩。

2003年7月,中国工程师在麦洛维大坝工程上正式动工,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金额达到了6.03亿欧元,是当时中国承包项目中金额最多的一个。

但相对的,资金高的同时,工程的难度也随之增加,最关键的就是尼罗河水流量不是一般的大,分支合流巨多,水流速度也十分快。

更重要的是,当地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恶劣,给中国工程队带来了不少困难,甚至在一些西方工程队进行考察时,都摇头叹息,认为中国根本不可能“切断”尼罗河。

不过,在中国人的认知里就没有“后退”一词,苏丹经济落后,先进的材料运不进来,那我们就在当地建厂,自己生产材料。

为了达到工程所需,中国工程师招来了一些苏丹本地人,并手把手的传授技能,不仅提升了工程的进展,还为当地就业问题尽了一份力。

可当正式施工后,才发觉当地极端的天气使得混凝土根本无法凝固,好在工程师想到混凝土挤压式边墙护坡技术,并用聚乙烯混凝土养护剂进行面板养护,即便40度,面板也没裂缝。

但不同河段流速不同,用同样的建筑材料稍有不慎就会使其出现裂缝,为此工程师将所有数据全部录入系统,对薄弱的地方重点关照,增强抗压性,从而改善这一情况。

就这样,一条长达9700米,高达65米,坝轴线9.5公里的麦洛维大坝耗时五年半得以建成,它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大坝,看到如此的成就,也难怪德国监理看到时会伸出大拇指。

这样的成绩或许也只有中国能做到,更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耗时耗力又费钱建成的大坝开始有了回报收益。

麦洛维大坝意义非凡

即便麦洛维大坝建设过程十分艰难,但其建成的价值却难以估量,它不仅解决了尼罗河两岸四百万居民生活用水问题,还极大的缓解了国家的电力短缺问题。

要知道其发电能力高达125万千瓦,相当于苏丹全国现有装机容量的两倍以上,可见这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好工程。

不止如此,当地的农业、就业等问题也有一一改善,这座大坝可谓是苏丹的“救星”,甚至为了纪念此事,苏丹在2019年还将此大坝印在了新发行的100苏丹镑上面。

当然,这座大坝不只是给苏丹带来了好处,同样也为中国在国际上打出了好名声,要知道,我国在非洲的基建项目有很多,而我国在非洲的投资也有着长远的战略考虑。

中非友谊不是说说就行的,我国一直在努力推动非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促进他们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更是为中非合作增添了很多可能。

也正是这座大坝的落实,中国在非洲人民的印象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基建狂魔”的称号也在全球范围内传开,这无疑对我国的“一带一路”计划起到促进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大坝建设期间,诸多来自其他国家的企业也有参与其中,比如一些阿拉伯国家参与了麦洛维发电站建设,这一合作的历史性时刻,为国家间的互利互惠树立了新典范。

如今这座大坝已经成为了苏丹的重要基础设施,它就坚定不移的坐落在那条长到无法比喻的尼罗河上,似乎在无声的宣示着“中国,真棒”!

笔者认为

对苏丹也好,对中国也罢,这座大坝的建成都是一件让人自豪和骄傲的事情,它不仅激发了苏丹的经济潜力,也见证了中国工程技术的强大实力,更彰显了有担当的大国风范。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麦洛维大坝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10-04-02中国水电集团创造“麦洛维”奇迹

人民日报2019-02-12“大坝承载着我们美好的期盼”

0 阅读:39
此间一叙

此间一叙

品人间冷暖,于此间一叙,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