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辉
仅是回忆我们这代人的童年乐趣,时代、环境改变了,现在的小朋友们千万不要玩火,轻则胖揍,重则家破人亡。
小时候很爱玩火,也因为玩火被家里揍过几次。那时候的娱乐少,可玩的东西不多,而玩火就是既充满了乐趣又十分刺激的娱乐项目。人类对火有一种骨子里的潜意识中的向往,火给予了人类光明、温暖、食物、希望、安全等等太多的希望与能量。人类在求生的坎途中,有火相伴走出了蒙昧。所以小孩子对火的好奇、探索与玩耍其实是一种人类的天性。至于刺激,那自然是要偷偷摸摸,不能让大人发现。发现了轻则挨骂,重则挨揍,这种猫和老鼠的游戏也是乐趣之一。
那时候点火主要还是用火柴,打火机算稀罕物。家里允许的碰火就是生炉子。那时候住平房,大部分人家冬天都是在卧室生个煤炉取暖。煤炉需要用纸张柴火引燃煤,外出时间长点则要灭火,回来再生火。火焰大小由一个火门调节进气量控制,如火门没调好,外出下班回来火也会熄掉,所以生炉子就成为家里允许的碰火。每次点炉子我都抢着来,用火柴引燃旧报纸、木头什么的生火。自己则夹带私货,弄一些用不到的纸片、可燃的塑料、玩具什么的往里扔。看到烟雾升腾,感到热意暖暖,很是开心。屋里生炉子,平常点火直接打开炉盖引火就可。如点蜡烛、点烟什么的,倒也方便,除此之外的玩火就要悄悄摸摸的了。
那时候(五六岁)住平房的大杂院、套院,就是大院子里有小院。院子较深,院内也没厕所,要上厕所就需去胡同里的公厕。冬天上厕所需要走过很深的院子,院子里有户人家在夹道生了个炉子,我上厕所路过总是要找点废纸、干草、树叶什么的往里扔,看到燃起的火苗,飘升的烟雾就觉得非常开心。这事其实是相当危险的,大杂院户数多、密度大、杂物多、房屋砖木结构、夹道窄,真着火了消防车都进不来,水带短了也不行。结果一次被邻居发现告到家里,记得是被家里狠揍了一顿,从此以后路过确实是不敢再玩火了。
还有次是在胡同里和几个孩子一起玩,捡了半盒烟,然后找来火柴在一家临街堆放杂物的用砖土围起的小棚(一平米左右大小)边上点烟玩。大白天的火苗被正午阳光一照,看得并不清楚。玩完后,几个孩子就把以为灭掉其实还没彻底熄灭的火柴头和烟头扔到杂物棚里销赃灭迹。还好完事我们就继续在边上玩,过了一小会看到杂物棚开始冒烟,知道不好闯祸了。然后几个孩子围上来开始灭火,先是拆棚子,用砌围墙的砖土砸火,但灭不彻底。最后轮着去院子里的水龙头,用嘴接水含着回去喷。好在火没烧起来,火被我们合力灭了,但想想后怕,真着火了这罪过有多大还是知道的。棚子的围墙也少了两层砖,都被我们扔进去砸火苗了。好在人家家里没人,要不我们几个倒霉孩子回家肯定还要挨揍。不过长记性,后面玩火都会仔细看看火头有没有彻底熄灭。
再往后渐渐长大上了学,虽然还喜欢玩火,但能碰火的机会也不多,知道这事危险就偶尔玩玩。寒暑假偶尔会在院里用废纸树叶树枝生个迷你的小火堆烧个虫子什么的,当然很近就有自来水。再大点上了中学住了楼房,玩火的空间都没了。有一两次在阳台烧点废纸玩,也没敢烧太多。看到烟雾缭绕,都怕会有人报火警。再后来成人了,让我玩火都不玩了。游戏机、录像机、电脑都还玩不过来呢?到现在有智能手机了,猫在哪里玩手机,边上着火还懒得移步。
一个时代、一个环境、一批人,一种乐趣。我相信因为玩火挨揍过的同龄人不在少数,而因为玩火闯了祸的人也不是没有。仅作回忆,现在自己有孩子了,也是强烈告诫不许玩火,当然现在都有电子设备,孩子也啥兴趣去探索火焰的乐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