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台北举办的“飞天航太科技-2023”当中,展示的两型可能是专为特战部队研制“空中突袭器”,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空中三蹦子,其中一型与海峡这边的“旋翼空中突击器”不同,没有旋翼,用一个大三角翼来产生升力,从技术等级来说要略低一些。
从近距离照片上看这个“三蹦子”有一个似乎是六缸的活塞式发动机用于推进,在三角翼的后面有一个连接杆,上面有舵用于飞行时的转向,不过它不能像我军这边的“空中突击器”可以垂直起降,需要在公路上滑跑一段距离,产生升力后才能起飞,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限制了它的应用。正因为是这样它可能是民用版本,主要是用于旅游业。
另一型这与大陆的几乎相同,也是旋翼型的,它也是前后两个座位,一架可搭载两名特种兵,还有座舱盖用于较恶劣环境保护特种队员。
坦率地说,这种所谓的“空中突击器”并无多大的使用价值,原因外行人都能看出来,也就是过于简陋!也导致了它航程、载荷量都很有限,更严重的是它没有自卫能力,要知道特战队的出击都是高度危险的任务,要袭击的是敌方高价值目标,必定会有较为严密的防守,用这种没有自卫能力的飞行器去突袭很可能遇到敌方防空火力的阻拦,不要说小口径高炮/重机枪,就是7.62毫米通用机枪都能击落它,实在是太危险了!
另外,这种飞行器发动机功率太低,抗风能力是很差的,估计飞行高度超过300米就需要严格操纵,否则就会被风吹偏很远…。
台军T-75型双联20毫米高炮,射速400发/分钟、射高1500米,并装有光学辅助瞄准器材,专门用于反击我军机降部队,并且该炮还有单管型,可安装在“悍马”车上反击低空目标机动性很强。
其实,外军特种部队基本上没有研制“空中突击器”,而是研制轻型直升机,比如:图片上的法国“小羚羊”、美军的MD500“小鸟,它们早在1960年代就用于特种作战,虽然说体积比UH-1“易洛魁”小很多,但它们可以安装加特林机枪、火箭发射器甚至是反坦克导弹,在突袭到敌目标上空时进行火力压制扫除障碍,也就是说不但可以运人还能提供较好的火力支援,使机降的特战队员们更好执行任务和大幅度降低了伤亡,其作战能力不是“空中突击器”不能比拟的。
北约败退阿富汗时,德国派遣了特种部队去喀布尔国际机场协助撤侨,A400M运输机就搭载了三四架H-145M轻型直升机,用于空中警戒和火力打击。
这架H-145M挂载了一个12联的70毫米火箭发射器、一个7.62毫米机枪吊舱,除正副驾驶外还能搭载7名特战队员,实际上这种轻型直升机对我们来说没有技术瓶颈,但我国民用航空发展滞后(租用直升机的企业和个人太少了),没有民用市场支持是不会单独开发军用型的。
总得来说,海峡两岸都发展“空中三蹦子”的原因就是“穷”!一架2020年代标准的军用轻型直升机在800万~1000万美元(H-145M),再加上研制费用和个别技术瓶颈难度较大(主要是发动机),所以才发展“空中突击器”这种不伦不类的装备。
从现在的装备数量来说,我军似乎是对它不满意,也就是前面说的那些问题,可能只采购了几十架用于训练之用,很可能未来会开发一型特种部队的轻型直升机,至于台军方面有麦道公司的MD500,也不会真的去装备它,用它飞过海峡来搞偷袭?完全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