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长的两座古廊桥,都藏在这座经济发达的历史文化名城中!

驴游记 2021-11-28 20:55:35

说起浙江金华,大家首先想到的恐怕就是金华火腿了,其实金华不仅有火腿,不但经济发达,还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金华古称婺州,现下辖2区3县、代管4个县级市,在全球名气无比响亮的义乌市,其实就是金华市代管的县级市之一。

作为一座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金华的文物古迹还不少,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中国最长的两座古廊桥,都位于金华下辖的县市,一座是永康市的西津桥,桥长166米,一座是武义县的熟溪桥,桥长140米。

西津晚照,永康的西津桥不仅长,还是一座“离经叛道”的弧形桥,强弓似的桥身直指上游。

熟溪晨晖,武义的熟溪桥不仅长,还是一座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的古桥,历史十分悠久。

永康西津桥和武义熟溪桥可谓是一对“姊妹桥”,两桥相距仅24公里,分别位于永康市和武义县的中心位置,外形相似,均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均是当地人的精神坐标。说起这两座古桥,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当时西津桥与熟溪桥同时开工,两地工匠互邀比试谁人所建更长。建造过程中,武义工匠自恃河的宽度占优,便老实砌砖铺木,而永康工匠为了建得更长却想方设法,最终将桥建成弧形。完工后一比较,弧形的西津桥比笔直的熟溪桥更长,成为了中国第一长廊桥。当然,这只是个传说故事,熟溪桥的建桥史远早于西津桥,不过也许后建的西津桥为了拿下“天下第一”的称号,故意建的比熟溪桥更长,这还是很有可能的。

浙中小城永康,是一座经济非常发达的城市,在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排名中,跻身全国前50强,为了一睹西津桥,我冒着超速的危险飞驰,最终赶上了西津桥的最后一缕阳光,夕阳给“天下第一长廊桥”穿上了一层金装。

西津桥建于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重建,1988-1989年大修。为石墩木廊桥,南北走向,跨永康江。全长166米,通阔4米,12墩13孔,两端设踏跺。桥面建屋58间,重檐硬山顶,中5间为歇山顶亭阁。

从正面看,很难发现西津桥不是直的,从侧面看,就能看出西津桥的弧度来,西津桥一反传统的“河欲曲,桥务直”之说法,为何要建弧形,当然不是为了凑长度,有可能是根据当地的地形和水流等情况决定的。

所以你站在西津桥头,是一眼望不到桥尾的,曲桥相比直桥,更多一分幽趣,也更多几分故事。

西津桥因其为全国最长的古廊桥而名闻遐迩,被载入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主编的《中国桥梁建筑史》一书。1989年5月,茅以升教授还亲自为该桥书写桥名,如今挂在桥中间亭阁内。

“津”为渡口,“西津”可以理解为西边的渡口,其实最早这里确实就是西津渡,明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设渡口,名曰“西津渡”。

之后此地屡次建桥,但屡建屡毁,直至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年又重修,建成石桥墩木结构的廊桥,长七十丈,宽一丈五尺,覆屋六十五间,这便是现存西津桥的主体。

曾经的西津桥是交通要道,如今随着路桥的兴建,这里更像当地人休闲交流的场所,日落时分,附近居民每人搬一把竹椅,吹着晚风,聊着家长里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夕阳落下,西津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又开始了,到了晚上,桥上熙熙攘攘,桥头更是热闹,有唱婺剧的,有跳舞的,有叫卖的,也有谈情说爱的……这样的场景可能持续了上百年。

日升月落,在20多公里外的武义县,另一座长廊桥也迎来了新的一天,它就是熟溪桥,一座被既古老又年轻的廊桥,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始建于南宋开禧三年(1207年),有800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因为2000年6月23日,因连降暴雨、水流湍急,熟溪桥坍塌,2001年5月,熟溪桥才修复竣工,眼前的这座桥才20年历史。

熟溪桥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长,但其实它的历史还特别久远,8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廊桥的“活化石”,毕竟国内廊桥可以追溯到宋朝的,也是屈指可数。

浙中小城武义是“萤石之乡,温泉之城”,最新的城市宣传词是“来武义,我养你”,一直没弄明白怎么养我,回来问过度娘才知道是武义旅游的“五养”——气养、水养、体养、药养、食养。

熟溪桥全长140米,桥面宽4.8米,通高13.4米。九孔十墩,迎水面砌分水尖。墩高4.4米,桥屋49间。

桥中设重檐歇山顶的亭阁三间,屋顶重檐,屋角飞翘,名为岁丰阁。

熟溪桥的历史很久远,据《武义嘉庆县志》记载,南宋时期,熟溪桥这里是一个渡口,后来随着人口增多,渡口已满足不了人们渡河出行的需求,当时的县主簿石宗玉为免除百姓涉水过河之苦,献出俸禄,筹集资金始建成一座十墩九孔的露天木桥,乡民为感其恩,遂称为石公桥,所以桥内还有一块牌匾上书写着“源溯石公”。

后来石公桥年久失修坍塌,明万历四年(1576年)重修时,改建成了一座风雨廊桥,此后又历经毁建,但基本上都保持着廊桥的模样。

但在有一段特殊的时期,这里成了一座铁轨桥,1942年5月,日军侵占武义,将桥屋全部推翻,在桥面上铺上了铁轨,架了一条铁路直通武义郊区的萤石矿区,熟溪桥被迫改造成了一条盗运矿石的铁路。

抗战胜利后,武义人马上募捐重修了熟溪桥,按照清乾隆时期的式样复建。

新中国成立后,1986年熟溪桥落架大修,维持了大桥原貌,2000年6月23日,大概是很多武义人都印象深刻的日子,一连四天,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使熟溪河水形成每秒1100立方米的洪流,宛若脱缰的野马,疯狂地冲向古廊桥,古老的熟溪桥墩在激流冲击下 一块块剥蚀,一阵摇晃后,熟溪桥坠入激流。

当时武义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在校孩童,无不为古桥的坍塌扼腕叹息。武义全县立即全方位投入抢救修复工作。从政府到民间,一个个无私捐款的动人故事在发生。在短短的时间里,募捐办公室就收到了来自全县父老乡亲的200多万元捐款。2001年5月28日,熟溪桥重现英姿。

"百尺长虹锁碧流,芦汀荻浦净寒秋……遥见船从桥下过,恍疑人向镜中游",武义是一座经济发达的县城,熟溪桥更是武义人的故乡情结,相信不管风吹雨打,这座800年历史的古桥,都会继续横亘于熟溪之上。

长虹卧波,古桥争辉,这一对“姊妹桥”就这样在两座相邻的县城里遥望着,成为当地人心目中的精神坐标,也逐渐从一座交通渡河功能为主的廊桥,转变为一个休闲娱乐、交流沟通的好去处。记住了吗?中国最长的两座古廊桥,一座在浙江永康市,一座在浙江武义县。

0 阅读:234

驴游记

简介:自驾旅行、人文历史、古镇古村、美景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