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恩不可见,妾岂如秋扇”,古代封建社会对女子的要求很高,三从四德是古人为女性制定的标准,其中概括了女性被压迫的一整个人生。
古代的大部分女子总是被父亲、丈夫、儿子三个亲人,三重身份紧紧缠绕,但凡其中有一个出了差错,这个女子的命运就将急转直下。
今天我们要来分享的是一个可怜的女人与她的孝顺的儿子的故事,他们生活的时代并不是封建正盛行的高峰期,而是封建制度的末梢与民主的开头复杂的交界处。
褪去“子不嫌母丑”与“母凭子贵”的外衣,透过这个故事我们来看看封建思想与礼教下女性生活的不易,与一个男人如何为女性发声抗争,争取尊严。
01官员父亲
谭钟麟是晚清的官员,也是一位封建思想的忠实拥护者,是地地道道的腐儒。外部一心顺从朝廷的指派,而家里妻妾成群,但不给予身边的女人一丝尊重。
他的一生仕途都非常顺利,顺治年间考取进士迈入官场,三十多岁正值一个男人精力充沛,凭借对陕西地区的熟悉,受左宗棠引荐出任陕西布政使,不久又升护理巡抚。
与那些“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尸位素餐的官员不同,谭钟麟整顿书院、鼓励蚕桑、调解民族矛盾、赈灾修建水利。
可再怎么做也只能是一位优秀的大清朝“裱糊匠”,他并没有认清楚当时的形势与人民的诉求,谭钟麟一心向朝廷、向自己的“乌纱帽”,而忘记了“民为重,君为轻”。
从两件事可以看出他的本性。
首先是在戊戌维新的态度上,谭仲麟坚决反对更改“祖宗大法”,以“离经叛道”来定论维新。早先 仅在器物上追求改变的洋务运动,就被他屡加指责,他毫无作为,毫不改变。
曾有支持洋务运动,学习先进思想的官员如此哀叹到:“可笑可恨!何苦用此残疾人断送两粤也!”可见谭仲麟的愚昧无知。
但这件事阻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却为谭钟麟带来了太后的宠幸,他屡次升官最后“功成身退”,乞骸骨后离世,竟也有谥号。
另一件事便是镇压革命,谭钟麟心中“忠君保国”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已经看不清瘦骨嶙峋的人民,只把革命分子当做给他的考验,将革命党人的人头铺成升官加爵的台阶。
谭钟麟多次镇压革命,残酷杀害了无数革命党人,重创了旧社会的革命力量。
谭钟麟家中的妻妾众多,开枝散叶。光绪五年腊月的一天,谭钟麟的一个小妾李夫人生下一个男孩,他很是宝贝这个孩子,甚至比嫡子还要宠爱。
这是因为头天晚上谭钟麟梦见死去的何文安为他托梦,说自己将在家里长住。何文安是谭钟麟所欣赏的臣子,可惜几年前离世。这个梦让他肯定刚降生的儿子便是何文安托生。
谭钟麟为这个儿子取名为谭延闿,字祖安,字正是何文安的字。
02天降英才
谭延闿很是聪明,三岁便启蒙读书,五岁步入私塾,擅长写文吟诗,谭钟麟越看越高兴,觉得他颇有何文安的风采,将来定能当大官,品级甚至高于自己。
但小谭延闿却并不高兴,比起听自己的官僚父亲传授经史子集,他更喜欢与母亲呆在一起。可这样的快乐总是短暂的,母亲的脸上很少出现笑容,他甚至不能对她叫一声“娘”。
李夫人习惯受命运的摆布,可为了刚生下的儿子她也做过反抗,谭钟麟想要将她的儿子抢走她却坚定地抱住襁褓,可她能做的也仅仅只有这样。
早起洗漱,李夫人作为妾室必须得早于正室起床,并前去请安,伺候洗漱。在用餐时,她的身份是万万上不了桌的,只能与下人一起,在主人用餐完毕后才开始用餐。
李夫人没有自己的时间,每天受大太太的调遣与指派,与使唤丫头别无二样。因此小谭延闿溜去与母亲相会时她总是有忙不完的工作。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讽刺与训斥,李夫人无法回嘴,大太太有随时将她赶出去的权力,为了在家里能有一饭一蔬,总是默默低头忍受,这些谭延闿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幼小的他偶尔上前强硬的反驳,替母亲出气,可是换来的却是阴阳怪气的嘲讽:“小妾生的孩子,一点教养和规矩都不懂。”母亲的泪珠在眼眶中打转,他也受到父亲严厉批评。
谭延闿立下了个远大的志向,他虽然是个庶子,但一定要更加努力,一定要比所有兄弟姊妹都要出色,为了自己的母亲撑腰,不再受任何人的欺负。
03为母亲撑腰
为了给母亲撑腰,他刻苦读书,十三岁便成为秀才,二十四岁中贡士,这也是清末最后一次科举。
为谭延闿祝贺的宴席上,他将自己的母亲拉上宴席,尽管李夫人捂着脸百般推辞,谭延闿也一定坚持要让她上桌吃饭。众人默不作声,无人阻拦,父亲也默许了。
他先为父亲敬了杯酒,随后将酒杯倒满对着自己的母亲,恭恭敬敬地俯首敬酒。这一次无人敢再抛出讽刺挖苦的话。这是谭延闿迈出的一小步,却代表着社会前进的一大步。
后来谭延闿的官运亨通,不过与他父亲谭钟麟不同,他一生只娶一妻,从未纳妾。谭延闿积极学习新思想,甚至与革命领导人结为好友。
在1916年正值动乱之时,谭延闿的母亲在家乡病逝,他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返乡奔丧。回家后,看到的便是母亲的灵柩朝着偏僻的侧门方向。
谭延闿哭母,辛苦劳累了一辈子都得不到该有的尊严。他执意让母亲的灵柩从正门送出。
许多人劝他,这是祖宗的规矩不能坏,妾室是要走侧门进出。
他收起眼泪,趴在棺上大喊:今天我死了,出殡!众人急忙将他拖下棺材,几个人大眼瞪小眼,不再阻拦,最终让妾室李夫人的灵柩从正门送出。
但谭延闿却不感到轻松,只觉得今日搬出母亲的灵柩便已是不易,要搬走人们心上那座封建的山该有多难!
解放思想,男女平等的道路阻且长,愿我们携手搬运封建思想的大山,走出一条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