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多元社会,即并非由单一民族构成。因此为了让社会更团结和谐,这些国家往往在颁布的法律法规时,对少数民族提供诸多优待。
而马来西亚(大马)在制定法律法规时却时常向马来族倾斜。马来族是大马的土著民族兼第一大民族,占人口总数的一半,大约1500万人。马来西亚公开将“马来人至上”写入宪法。
▲马来西亚2010年和2040年(预估)的各民族人口数量华人是马来西亚的第二大族群,占全国人口23%,约有750万人。印度人则是第三大民族。马来西亚官方对于“马来人至上”的认可,强化了马来人明显的意识,他们认为,华人与印度人是承蒙马来人的恩惠寄居在马来西亚,不应享有马来族同等的待遇。
▲马来西亚在这种意识的主导之下,马来人不承认华人是国家的主人,华人不免陷入了“二等公民”的尴尬境地。
其实,二等公民不是一个正式术语,是用来描述在一个国家的社会里对特定群体的歧视与政治限制,比如限制政治权利,使其远离政权中心等等。马来西亚华人为何沦为“二等公民”?
一、土著民族马来人在马来半岛和广大东南亚群岛(马来群岛),这里的土著民族是古马来人,在现代主要分布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东帝汶等国,至今仍是这些国家的主体民族。
5000年前,马来人的先祖从亚洲内陆南下,经马来半岛进入苏门答腊岛,随后足迹遍布整个东南亚的群岛,他们的语言属于南岛语系。这些先民与当地土著居民定居通婚,形成了古马来族。
尽管先民起源一致,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各地与外来文明接触程度的差异,古马来人演化为现代的大大小小200多个民族,如马来人(马来西亚主体民族)、爪哇人(印尼主体民族)、他加禄语人(菲律宾主要民族)等。
▲马来群岛在早期的历史里,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主要受印度文明的影响。印度人很早就开始从南亚前往东南亚经商、传播宗教。佛教与印度教伴随着他们的足迹在东南亚这片土地传播开来。
率先崛起的古马来部族是爪哇人,他们陆陆续续建立零星的小王国。公元7世纪,爪哇人建立了以苏门答腊为中心的三佛齐王国。
▲三佛齐王国势力范围三佛齐是一个商业国家,盛产香料,积极同许多中国(唐宋)、印度(天竺)、阿拉伯(大食)的商队进行贸易往来。
▲三佛齐海运便利,是中国、印度、阿拉伯商队必经的中转站中国的唐宋时期国力强盛,东南亚逐渐与中国开展了频繁的商业和文化往来。为了维持与中国的良好关系,三佛齐向唐宋两代朝贡。宋朝曾在马六甲设立市舶司,管理繁忙的海上丝路。此时中国东南沿海少部分居民已经开始向东南亚及马来群岛移民。
与此同时,西边的阿拉伯帝国崛起,与中国的往来日益密切。作为阿拉伯商人海陆到中国的必经之地,他们在东南亚的一些岛屿上兴建港口和贸易中转站。马来群岛的居民开始逐渐接触伊斯兰教。三佛齐的统治维系了长达7个多世纪,最终被发源于爪哇岛的满者伯夷所灭。从三佛齐到满者伯夷,当地文化不可避免的与中华文明、印度文明、阿拉伯文明交流碰撞。尽管佛教与印度教依旧是主流信仰,但伊斯兰教已呈现出星星之火的态势。
1405年开始的郑和七下西洋,曾5次到达马六甲。在此背景下,明朝陆续有许多中国东南沿海的居民随之而来,与马来当地人定居通婚,形成了峇峇娘惹一族,主要从事经商和农耕。
▲马来西亚的峇峇(男性)娘惹(女性)随着阿拉伯势力的扩张,伊斯兰教终于在15世纪末期成为马来人的主要信仰。之后在阿拉伯人的扶持下,马来群岛上所有非伊斯兰国家灭亡。马来半岛和群岛建立起一系列伊斯兰苏丹国,从此奠定了伊斯兰教的地位。
历经印度文明、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的浸染,马来人已经可以细分出很多民族,但是他们的语言依旧非常接近,只是在风俗、习惯上有了差异。此外还有很多华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生活在马来半岛。
二、大马民族政策的形成背景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觊觎马六甲海峡绝佳地理位置的西方殖民者陆续踏上这片土地。16世纪初,葡萄牙人轻而易举地攻占马六甲。
▲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为了管理殖民地,葡萄牙决定采用甲必丹制度,殖民当局任命当地华人领袖为首领,以协助殖民政府处理华人各方面事务,但没有干预政府事务的实权。为了借助华人的力量开发马来半岛、马来群岛,这一制度而被随后的多任侵略者效仿。
英国也参与了角逐。在向南亚的同时,英国借东印度公司商贸之名向东南亚扩大版图,分三步控制了马来半岛。
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的咽喉地带,殖民者引入了大批华人来到此地聚居。英国先后侵占槟榔屿、新加坡和马六甲这三块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地方,派遣行政官员进行单独统治,隶属东印度公司。
▲新加坡位置太重要,为了制衡马来人,英国人有意让华人占多数为了强化对槟榔屿、新加坡和马六甲的殖民统治,英国将三地合并为海峡殖民地,以槟榔屿为首府(后迁至新加坡),率属于印度的马德拉斯省。但在殖民伊始,海峡殖民地处于欠发展阶段,土著马来人较少,从中国移居过来的华人基本集中在海峡殖民地,因此这里的华人人口占多数。
▲英国殖民时期的马来半岛之后,英国挑起马来半岛上的四大苏丹国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保留四大马来苏丹的部分权利,实则牢牢掌控。1909年,英国将四地联合成立“马来联邦”,定都吉隆坡 。同年,英国人通过武力陆续征服马来半岛尚未染指的地方,将五邦组成“马来属邦”。自此英国三管齐下,制定了一系列影响马来半岛社会的规则。
中国的国门被鸦片战争打开,巨额的赔款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居民迫于生计来到马来亚成为契约劳工,这时前往马来半岛的移民人数是历史的巅峰。与早期华人(峇峇娘惹)不同,前者已经融入当地,繁衍了数百年。而后者是纯华人群体,被称之为“新客”。
海峡殖民地作为印度马德拉斯省的附庸,为了缓解开发劳动力的不足,英国从英属印度引进了大批印度劳工。
▲马来亚华人劳工华人吃苦耐劳,靠着自身的努力积累了大批财富,是当地的第二族群。随着矿产资源、橡胶、香料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华人的足迹不再以海峡殖民地为中心,开始涌入马来半岛的其他地区。华人人口占比超过半岛总人口的40%。
分而治之是英国人在殖民地的惯用手段。英国人延续了甲必丹制度,利用华人开发当地,但又将华人限定在商业领域,华人被变相地排斥在殖民地的行政体系内,这为马来西亚独立后华人难登政治舞台埋下隐患。
马来人始终占据人口多数。为了维护殖民地统治,英国人声明马来人才是马来半岛的真正主人,并且赋予各大苏丹管辖权,以保障马来人的权力。
▲马来西亚的历史脉络在刻意的意识形态引导下,马来人认为华人与印度人是承蒙其恩惠而寄居此地,马来亚(马来半岛)是本民族私产,享有特权理所应当。
随着二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兴起,马来联邦、马来属邦、海峡殖民地独立要求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于是英国人计划同时给予马来人、华人公民权来稳定人心,但立即遭到了马来人的强烈反对。
马来人自知在经济领域远远不如其他民族,担忧如果华人和马来人平起平坐,马来人会丧失优势。
▲公开宣扬“马来人至上”的官员马来人到街上游行示威,暴力袭击英方人员。压力之下英国人不得不向马来人妥协,重新制定了赋予马来人特权的相关条款,对华人、印度人等族裔的公民权加以制约。华人也通过罢工罢市反对该条款,但未能扭转局势。
其中,华人人数占主导地位的新加坡抗议“马来人至上”的呼声最高。1948年,英国将新加坡踢出海峡殖民地,独立管辖。随后英国将海峡殖民地的剩余部分(槟榔屿、马六甲)和马来联邦、马来属邦合并为马来亚联邦,以便统一管理。
▲新马相隔1400米宽的柔佛海峡三、被宪法承认的“马来人优先”简单的成立“马来亚联合邦”并没有解决半岛内部的巨大分歧,马来人与非马来人的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此时的英国难以为继,便邀请代表团赴伦敦进行独立谈判。
▲1948年-1951年的三大民族人口三大族群的政治代表围绕各族的核心利益开展协商。马来人虽推崇“马来人至上”的理念,但民族的整体经济水平相对贫弱。华人和印度人虽是外来移民,在经济却占优势地位。最终各方达成妥协,非马来人承认马来人的特殊地位,马来人则承认对非马来人的公民权。1957年,马来亚实现独立。
1961年,马来亚首相东姑阿杜拉曼公布了将新加坡、马来亚、文莱、砂拉越和北婆罗洲联合组建“马来西亚”的建国方案,新加坡于1963年加入马来西亚。
新马合并后,全国的华人和马来人的人口数量不相上下,新加坡开始和马来西亚中央政府发生矛盾。李光耀希望建一个“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而不是“马来人的马来西亚”。
以东姑阿杜拉曼为代表的巫统认为保证马来人的主导地位的唯一方法,就是把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独立出去。新加坡被迫脱离马来西亚。
▲华文报纸刊登新加坡被迫独立新加坡独立后,马来人依然在人口总数上占据优势。牢牢掌握政治权利的巫统在制定独立宪法时,首先保障马来人的地位与权益。
独立宪法规定马来语为官方语言,伊斯兰教为联邦宗教,最高元首由统治者委员会选举产生,最高元首负责保护马来人的特殊地位。
“特殊地位”被视为对马来人遭受殖民剥削的补偿,马来人可以在公共服务职位、奖学金、教培特权、商贸许可证和执照等方面保留合理名额。
然而巫统内部并非全然一派和谐,在新加坡独立后不久,马来西亚爆发了1969年的“5.13事件”。巫统内部反对派为了让温和派领导人东姑阿杜拉曼下台,刻意制造了马来族与华人种族冲突转移民族视野,最终东姑阿杜拉曼引咎辞职。
▲“5.13事件”后紧急戒严的吉隆坡街头这次流血事件是马来西亚独立后最为严重的族群冲突。随后最高元首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马来西亚成为一个公开由马来族支配的社会。
从此政府开始出台更为强硬的民族政策。1971年修订的联邦宪法规定:马来人的特殊地位延伸至包括东马原住民在内的土著;高等院校必须为马来族与土著保留一定名额;国会可立法禁止对宪法中有关公民权、国语、土著特殊地位、马来统治者主权等条文的质疑。
“马来人至上”成为宪法确立保护的条款,将特殊地位转为不容质疑的社会契约。在宪法为中心的国家改革中,马来西亚的民族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随之转变。
马来西亚前高官曾言:“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是建立在马来霸权和永久特殊地位的基础之上。”1973年在巫统主导下,马来西亚通过修宪废除了对农村选区规模的限制,利用马来人占多数的农村小选区,以确保马来候选人的竞选优势。
▲新加坡国父李光耀为了缩小马来人同其他民族的经济差距,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新经济政策。限定了华人、印度人在重要行业的人数比例,甚至军工、交通、水电等重要行业只能由马来人经营。
在文化教育方面,为了消除华文影响力,马来西亚的国立学校都得使用马来语,华文学校只能依靠华人资助办学。此外马来西亚高校录取并非以成绩论英雄,公立大学会依据族群人口比例录取学生。从官方和社会层面看,非马来人俨然已经成为了实质上的“二等公民”。
▲马来西亚的私立华文中学但华人骨子里勤劳吃苦、双手创造财富的优秀品质让华人不断提高在马来西亚的影响力。马来西亚十大富豪中,有九位都是华人。
▲2020马来西亚福布斯富豪榜华人依靠民间的力量积极争取族群的权利。华人拥有自己的政党——马华公会,积极为华人争取权利。
与新加坡独立后在官方层面取缔华文的情况不同,马来西亚华人则积极争取华人子弟学习华语的机会。华人建设了华文小学、独立中学和华文大专院校,是中国海外唯一拥有完整华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但不可否认的是,马来西亚不仅在三大民族之间缺乏强烈的认同纽带,未来马来西亚的国家稳定与发展仍需面对民族问题的长期考验。
▲马来西亚国防部长希山慕丁曾经在一次会议上高举并挥动马来短剑“克里斯”,被认为是威慑他族长期作者|Jean
重庆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读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