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初次见江青,给出7字评价,再次见面后对江青做出一个提醒

帅气的刘不火 2025-03-13 15:02:34
前言

宋庆龄在近代史上那地位可是相当高,甚至还被称作“20世纪的伟大女性”。她跟毛主席之间有着特别真诚、互相支持的友谊。

不过,她晚年的心境到底咋样,相关的公开资料一直都特别少。她对江青态度的转变那可复杂得很。还好,她见到了“阳光洒进窗户”的那些时候,心里头满是各种感慨。

关键人物宋庆龄

在革命战火纷飞的那个年代,毛主席和宋庆龄早就神交已久。

早在1924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毛主席以湖南代表的身份提出了好多重要的看法,孙中山先生都采纳了这些看法。当时宋庆龄在上海,没有露面,不过她心里的想法和毛主席是一样的。

那时候,宋庆龄可是各方势力争抢的关键人物。国民党右派就盘算着拉拢她,好让她动摇联共的决心。但宋庆龄特别坚定,一直大力推动国共合作。

这就表明,宋庆龄打从一开始就有着自己的信念。她深信共产党走的路是对的。在红军最艰难的时候,宋庆龄还向全世界喊出“保卫中华苏维埃”的口号,要求阻止蒋介石的粗暴行径。

在当时,这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毛主席他们而言,那是相当珍贵的。而能站出来发声的人,只能是宋庆龄。为啥?就凭她的地位,国民党内部谁都不敢真的去招惹她。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一传来,宋庆龄就和国际友人一块儿举杯欢庆,还专门写了封信给毛主席。

毛主席收到宋庆龄的来信之后也是感触挺多的,对宋庆龄的“热烈赞助”给予了称赞,在双方的书信往来里,满满的都是信赖。

1936年,民族危机当头。这时候,又是宋庆龄把一封有关“国共合作”的重要信件,拜托给一位要紧的人物,让他当面交给毛主席。要知道,那时国共之间的联系都中断十多年了。这封信,可就是国共新合作的开始。这么说来,共同抗日这件大事,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初步的样子。

到了第二年2月的时候,国家已经陷入艰难境地。这时候,宋庆龄凭借中央执行委员的身份,对蒋介石对待中共的政策提出了批评,还发表了那篇特有名的《实行孙中山的遗嘱》的演说。这样一来,蒋介石就只能接受宋庆龄提出的“恢复孙中山三大政策”之类的主张,然后开始走上谈判的路了。

要是没有宋庆龄,想促成这些事儿,恐怕得花更多的时间。

1941年风云变幻,宋庆龄当时在香港。她跟毛主席的讲话相呼应,两次写信给蒋介石。她在信里狠狠地批评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遗教,还再次呼吁国民党要“遵守总理(孙中山先生)的遗训,保障各个抗日党派”。

在新四军困难的时候,好多物资、医药还有资金,都是宋庆龄想法子捐赠的。毛主席知道这些事儿以后,那也是特别赞赏宋庆龄的做法。

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也都一直牵挂着宋庆龄。他们很感激宋庆龄为解放区人民做的工作,还把她称作“永远为人民服务的领导者”。

有这样的背景情况在,宋庆龄的态度可太重要,她向来都是能左右国家局势发展方向的关键人物。

1949年春,解放战争快打完了。宋庆龄从上海坐火车去北平参加新政协会议,她既不要欢迎会,也不让大家去迎接。而毛主席,正着急地翻着日历,算着宋庆龄啥时候到北平,那盼望的心思,都明摆着。

专列到站的时候,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老早就已经在车站热情迎接了。在近代史上,这种规格的迎接可是很少有的。

当年11月的时候,宋庆龄还有些别的事儿得去处理,就打算从北平回上海去。

这一回到北平,是宋庆龄和江青首次碰面。江青老早就听说过宋庆龄的不少事,心里对她特别敬重。再说了,在新中国建设的时候,好多事都得靠宋庆龄帮忙,江青心里有数,所以总是客客气气的。

宋庆龄走的时候,是江青送她去的车站。这实际上就表明,毛主席早就把宋庆龄当成自家人,所以才让自己的夫人去送。

于是宋庆龄对江青的印象还挺好的,认为她特别有修养。之后宋庆龄跟外人说起毛主席的夫人时,她给出了七个字的评价:有礼貌,很招人爱。

她那时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日后那个女人会掀起那么大的风浪。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把全家人的生活开支管得可严了,从来都不许家里人多花一分钱。

卫士李银桥弄过一份《首长薪金适用范围、管理办法及计划》。毛主席觉得3元的伙食标准高得离谱,后来李银桥讲“这3元里面还包含招待客人的花费”,毛主席这才不太情愿地答应了。

江青也只能照着这样的规矩来,不过她的想法渐渐起了变化。

江青听到这样的夸赞,心里自然是美滋滋的,可一下子就想起毛主席的事情来了。

那时候新中国已经和好多国家在国际上有交流往来了,毛主席会见外宾的时候从来都不穿西装,江青就觉得这事儿挺奇怪的。

她跟宋庆龄讲:“我劝过毛主席,就说接待外宾的时候能不能穿西装,这样好改变外界觉得中共领导人着装单一的印象。可毛主席没当回事儿。”

她跟宋庆龄说这样的话,就是想到毛主席特别敬重宋庆龄。她觉得自己去提醒可能没啥用,可宋庆龄说的话,毛主席肯定能听得进去的。

可宋庆龄微微一笑,脸上带着多种意味,提醒她毛主席这么做是有自己的考虑的。

那时候的江青,也就服装穿得还算得体。以前两人碰面的时候,江青是以毛主席夫人的身份现身的,但是这一次再相见,江青身上就多了些政治方面的东西了。

她身上已经表现出那种不可一世的傲慢和轻狂了,宋庆龄见多识广,可她也突然发觉,自己已经不那么了解江青了。

旁边的女佣钟兴宝回忆说:“当时那女的官架子可大了,在我见过的中央高级首长夫人里,就数她最傲慢。”

宋庆龄的担心最终出现

在高层领导人的配偶里,宋庆龄见过不少人,她跟周总理的夫人邓颖超也挺熟的。

江青和邓颖超有很明显的差别。为啥?作为领袖的妻子,光经历大风大浪的考验可不行,最主要的还得有优秀的品性。

邓颖超特别乐于奉献,她这一辈子都献给党。她打心底里能理解自己的丈夫,支持丈夫的理想,而且她自己也满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江青也很能奋斗,她奋斗的成果都得到回报了。她特别不乐意别人管她叫“毛主席夫人”,她更希望大家称呼她的名字。后来那些和她有关的文件里,只要写着“毛主席夫人江青收”的文件,就会被搁在一边,写着“江青收”的文件就单独放成一摞。

她自己都说:“他们把我当作夫人对待,我可不是靠毛主席吃饭的,当然了,主席还是挺尊重我的。”

那可不,她老说自己“全靠自个儿”,这纯粹就是在自吹自擂嘛,历史早就说明一切了。

和邓颖超一比,差距其实就很明显了。

周总理一天得工作十几个小时。秘书和卫士要是有事儿,都能随时走进办公室。可邓颖超,她特别自觉,都不进去的,最多就在门口伸头瞅瞅总理啥情况,从来不去打扰周总理。

江青心里很清楚,宋庆龄可绝不是好对付的,所以一直对宋庆龄特别提防着。

1966年夏天的时候,宋庆龄的家门外遭到了包围和冲击。这事儿很快就被周总理知道了,周总理想到宋庆龄的安全,马上就调了一个加强连,让他们分成三班,昼夜在宋庆龄家门口巡逻。

宋庆龄心里明白,这场风雨躲不过去了,她只得让卫士长把两扇大门关上,就留个小门用来察看外边的情形。

狂热的民众依旧把宋家围得严严实实的。好多年轻人给宋庆龄写信,盼着她别再保留过去的发型和穿戴风格了。

宋庆龄摇着头,苦笑一声说:“孩子们不懂事,可别让他们害了咱们的孩子。”

江青还专门找时间去“看望”宋庆龄,那姿态就像个得胜的人似的,特别昂扬。简单寒暄了几句后,江青就开始没完没了地讲自己做的那些事有啥意义。宋庆龄,还是那么镇定,就面带微笑地瞧着眼前这个女人,啥也没争辩。

可江青离开之后,宋庆龄好几天都闷闷不乐的,她都不知道该咋办了。

没成想,她爸妈的坟都没躲开噩运。为啥?很简单,就因为是蒋介石的岳父岳母。

宋庆龄挺无奈的,就给周总理写了封信,想让中央保护她亲人的坟墓。当时上海民政局落到了姚文元、王洪文手里,可他们忌惮总理的威望,只好重新修整了宋家家族的墓地。

只是,新修的那座坟墓上,再也看不到其他人的名字了,就只有宋庆龄自己的名字。宋庆龄心里头,满是不甘,但是,她不想再写信去麻烦周总理了。

就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专门交代了,宋庆龄本人这才没遭受太多特别的冲击。

有一回,一段段字贴到了宋家门口,周总理见了特别气愤。他一脸严肃地批评说:“这么做是不对的,我们得尊重她。宋庆龄营救过我党地下工作的同志,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就跟我们合作,解放战争时期也同情咱们、给咱们帮忙,她和我们的合作一直都没变过,可不能攻击宋庆龄副主席。”

江青,就非得想法子来抬高自己的地位。她在宋庆龄跟前,一个劲儿地夸自己手底下那些“小将”,说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宋庆龄,就又一次提醒说:“得管管他们的行为,不能让他们伤害无辜的人。”

江青听到这话,脸一下子就沉下来了。在她眼中,宋庆龄说这些,就是在抹煞她的“功劳”。宋庆龄否认这场运动,在江青看来就是否定自己。于是,两边这次的谈话就闹得不愉快,最后不欢而散了。

1966年孙中山诞辰100周年,这可是个特别重要的日子。宋庆龄就打算出席讲话,这也是个能用自己独特方式反击的机会。

江青瞅见《宋庆龄选集》上有总理的题字,一下子就气呼呼地把书扔到地上了。纪念大会的时候,宋庆龄仪态端庄地走上台,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

打那以后,宋庆龄老是故意躲着江青,俩人很少有往来,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表示抵制和抗争。

幸运的是,她目睹了所有事情的终结。

动荡过去之后,她接连参加了中国福利会成立40周年大会等好些活动,也出席了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会。

她这一辈子,多次提出想加入中共。可当时组织觉得,她留在党外对革命更有帮助。但党这边的大事,她啥时候都能参与。宋庆龄眼里含着泪,也明白了中央的想法。

1981年,宋庆龄病重的时候又一次提出入党的想法,邓小平他们就为这事儿开了个紧急会议。

廖承志在宋庆龄的病榻前,激动地握住她的手说道:“跟您说个特大的好消息,中央已经决定吸收您成为正式党员。”

0 阅读:270
帅气的刘不火

帅气的刘不火

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