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7日,国民党那些军政要员们没办法,都聚到南京来了,开了个国防联席会议。在这个会上,国民党的各位政要因为日本侵略咱中国,就在那琢磨是打仗还是求和的事儿。
可是,就在与会人员争论个不停的时候,戴笠突然站了起来,只说了三句话,一下子就震撼了全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一发生,蒋介石就明白事情严重了。不过,像蒋介石这样的国民党高层,对抗战那可是顾虑特别多。
当时,蒋介石表示:“倭寇前来挑衅,不管他们是啥用意。我军都得全面准备动员起来,各地要加强戒备,同时把宣战手续也准备好。”
可是,没几天的工夫,蒋介石就又很快犹豫起来了。1937年7月12日的日记里他这样写着:“注意:一、没到实在没办法的时候,可别宣战。”
四天之后,蒋介石又在日记里写了这么句话:“注意,向倭寇宣战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得再研究研究。”
就算到了7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庐山谈话,可他对中日正式宣战还是心存疑虑。他在日记里写着:“要留意伯明书发表后的影响,完全不知道是否会因此引发战争。”这就有点暗示着该宣战却不宣战的意思。
7月25日廊坊事变发生之后,蒋介石又变得激动起来。他给孔祥熙发了密电,告知孔祥熙说日本已经把廊坊攻占了,北平随时都可能被日本占领。他在密电里写道,想求和是不可能的了,应该跟日本断绝外交关系,接着向日本宣战。
可蒋介石,简直就是个“思想斗争的巨人”,却是“行动的矮子”。平津沦陷之后,蒋介石在8月1日的日记里写着“注意:一、宣战时间与作用。”这就看得出来,在对日宣战这件事上,蒋介石老是下不了最后的决心。
蒋介石是这样,国民党最高军事指挥机构也一样,对日宣战这事儿他们商量过好多次,可到最后也没个准话。
根据“申明书”的内容来看哈,尽管现在国民党还没说要宣战,可也得把和平的愿望讲清楚。这就意味着,国民党的高层到这个时候也没有下定决心要跟日本断绝外交关系,也没有决定向日本宣战。所以,在草拟“申明书”的时候还是得体现和平的重要意义。
又过了两天,到了7月16日,国民党军事指挥部讨论了这一回的战争到底是“局部化”还是“全面化”的战争。
何应钦觉得,要是全面战争的话,对日宣战就躲不过去了,那就得考虑各种各样的事儿。这对国民党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还得再研究研究。
7月17日那天,“研究”有结果。
结论就是,要是中日双方断交,变成交战国了,那凭着日本海军那种绝对的优势,日本就能告知其他国家,不许我国进口任何军需品还有军需原料,还会把我国的海运通道给切断。我国实力弱、经济不发达、军备也不行,真到了关键的时候,就会陷入很狼狈的境地。
基于以上这些原因,“研究”做出决定:“不宣战,也不断绝外交关系。”
不过得注意,国民党高层得出这个结论的时候,蒋介石的庐山谈话早就在全国发布出去了。
实际上,国民党高层在是否宣战这个事儿上,内部老是有争论。都已经处在被动的境地了,蒋介石却一直拿不定最后的主意。
1937年8月7日,日军一个劲儿地紧逼过来,国民党的军政要员们从各界纷纷来到南京,开了个国防联席会议。这会,就是要研究研究,确定一下对日的总方针还有最高国策是啥。
早在8月2日,蒋介石把之前闹得不太愉快的广西桂系首领李宗仁、白崇禧邀请到南京去了。他还专门安排了一架水陆两用的座机,让德国籍的飞行员开着,到桂林把这俩人接到南京来。
在这之前或者之后,戴笠、冯玉祥、阎锡山、刘湘这些人也一个接一个地到南京了。一下子,南京就聚集了各路人物。
这是一场更为重要、更为机密的会议,是国民党高层确定对日最高国策的会议。
蒋介石还是主持着会议,而且第一个发表致辞。当时身为国民党参谋总长的程潜,把当天上午国防会议的情况汇报了一下;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把卢沟桥事变以来的作战状况做了报告;军委会办公厅副主任吴思豫报告了敌我双方的形势,还有我国四个战区和预备军是怎么划分的。
之后,国民党的高层要员就到底是不是真抗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争执。
然而,都到了这么关键的时候了,国民党高层内部却有着不同的态度。有些人支持宣战,有些人想要求和,还有些人竟然打算再次对日本妥协退让,而且还组织什么“俱乐部”,想边打边谈。
国民党的要员们七嘴八舌的,休会的时候还在那争个不停。这时候,议会里那个被称作“军统特工王”的戴笠也参加了会议。
戴笠多数时候都是跟着蒋介石的想法走的。蒋介石要是想反共,戴笠就绞尽脑汁地去反共;蒋介石要是想和谈,戴笠就把那些想在重庆“杀毛立功”的特务缴械关押起来。只有在抗日这件事上,戴笠的立场难得很明确。
于是,休会的时候,戴笠站起身来,对众人讲:“这次咱们必须得打了。”
不过,国民党的元老吴稚晖问他:“咱们的武器和经济差那么老远,靠啥去打?”
戴笠讲过,“哀兵往往能获胜,猪光吃饱了等着被人过年时宰杀,那是绝对等不来独立和平等的。”
戴笠的意思是,就好比猪吃撑了,长得肥嘟嘟的,等到养猪的人过年把猪杀了招待客人,那时候猪就任人摆布了,这可就不妙了。
在场的其他国民党要员听到这句话后,受到了很大的震动。
戴笠说这话,可不是为了啥民族大义,就因为他手底下管着军统特务。要是其他人都不出力,老是让他的特务在一线忙活,真到日本鬼子全面开打的时候,他可顶不住。
况且,抗战也是个机会。要是军统借着抗战的机会把队伍壮大起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这也不是没可能的事嘛。
所以,戴笠思来想去的,就觉得打一下要比不打好处更多。
会后,日军在华北战场那可是气势汹汹的。国民党的高层没办法,只好开辟淞沪战场,把日军的主力从华北引到长江流域。这么做是为了防止日军从华北打到山西、陕西,然后包抄四川,或者从华北顺着平汉铁路很快就把武汉给攻占了,那样的战略态势对咱可太不利了。
1937年8月13日,依照之前拟定好的作战计划,中国军队朝着日本驻上海的屯军发起了进攻,淞沪会战就这样正式开始。
才一个月的工夫,日本故意挑起来的战争就从卢沟桥事变开始,一下子蔓延到平津一带,紧接着又快速扩展到华中地区,中国都有半壁江山被卷进战火硝烟里了。
淞沪会战刚打响的时候,张治中带着第九集团军拼命抵抗,中国空军也一块儿配合着打。这一下子,小日本鬼子伤亡老多了。就这么着,在开战的头一阵儿,咱中国收复了一些被小鬼子占了的地儿。
淞沪会战的时候,中国军队可是投入了多达28个军、8个师还有4个旅,加起来有70多万人,这人数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一。
日本那边,投入了2个军、9个师团,人数多达30多万。这可比华北战场上的日军多出了整整10万。就因为这个,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就从华北转到上海这边。
淞沪会战那可是打得特别激烈又残酷!这当中就有四行仓库的800壮士,他们单枪匹马地战斗,坚守着阵地。还有,空军二大队分队长沈崇,他可英勇了,舍了自己的性命,开着飞机把日军的一艘巡洋舰给撞沉了。
11月8号那天,日军在杭州湾登陆了,这就弄得中国军队前后都受到攻击,于是决定全线撤到之前预设好的退守防线那儿去。到了11月12日,上海就被日军给占领了。
可是,蒋介石老长时间都一门心思对付共产党的威胁,戴笠,也跟着一直忙乎这事儿。上海打仗之后,戴笠的情报组织还一个劲地在市区抓共产党的嫌疑人。
国民党官方虽然表面上弄了个统一战线,在共同抗日的宣传上也有了些妥协,可戴笠,不过是比以前做事更隐蔽了那么一点点罢了。
可是,不只是戴笠这边有军统,有特工,日军那边同样也有反情报组织。这样一来,日本方面就开始行动起来,去搜捕每一个特工。戴笠为了保住自己的军统,就只能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