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特朗普”,要反特朗普!

九萬里 2025-02-25 16:14:33

德国联邦议会选举结果出炉。

在特朗普重返白宫对欧洲造成巨大冲击之际,此次德国大选被视为决定欧洲前途命运的一场关键选举,受到全球瞩目。

根据选举结果,中右翼联盟党以28.52%的得票率位居第一,右翼民粹政党选择党得票率为20.8%,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得票率为16.41%。

这意味着联盟党将重新拿回组阁权力,而极右翼的选择党迅速崛起,首次成为德国议会第二大党,德国政治格局迎来重新洗牌。

胜选后,默茨公开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的发言很清楚地说明,本届美国政府对于欧洲的命运是漠不关心的,他对美国不抱任何幻想。

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2月24日凌晨公布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初步计票结果。

一场全球聚焦的大选。

德国的选举周期为4年,按照正常安排,2025年大选原定于9月举行。

然而,去年11月,三党执政联盟(社民党-绿党-自民党)因财税政策分歧而破裂,随后总理朔尔茨在12月16日举行的信任投票中未能获得半数票。因此,2025年大选提前举行。

重塑政治格局。

由于朔尔茨失势,社民党此次遭遇重挫,由基民盟和基社盟构成的联盟党重新夺回优势,以28.52%的得票率成为议会第一大党,标志着中右翼保守力量的回归。

与此同时,带有极右翼民粹色彩的选择党则被视为此次大选的“最大赢家”,以20.8%的高票率首度成为议会第二大党,创下该党成立以来最好成绩,相比上一次大选的得票率几乎翻倍。(另见本号文章《德国又有了个“铁娘子”?》)

这反映出德国社会对移民、经济停滞等问题的不满加剧,民粹主义势力显著抬头,极右翼势力崛起。

而以社民党(16.41%)、绿党(12.3%)等左翼政党则明显式微,充分反映了德国选民对朔尔茨政府的失望情绪。

当地时间2025年2月23日,德国选择党领导人爱丽丝·魏德尔庆祝出口民调结果。

美国插手干涉。

德国此次大选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原因是特朗普回归后,美国的强势干预和过度介入。

特朗普正式上任前,就已经表现出对德国极右翼选择党的强烈支持,他的政治盟友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公开宣称支持德国选择党,称“魏德尔领导的选择党才是德国的未来,魏德尔才能真正拯救德国”。

在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上,德国总理朔尔茨没有获邀前往参加,而魏德尔则应邀前往,这充分体现了特朗普扶植德国极右翼势力崛起的政治考量。

2月14日,美国副总统万斯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更是向欧洲传统建制派发起猛烈抨击,并在会后直接无视朔尔茨,而是与魏德尔进行会晤。

特朗普及核心圈人员利用社交媒体的强大影响力,公然站台选择党,遭到了欧洲传统建制派的强烈抵制。但不可否认,这的确为选择党拉来了不少选票。

谁是德国下届掌门?

由于联盟党再次成为议会第一大党,该党领导人、德国基民盟主席默茨将担任下一届德国总理。

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

从政之路跌宕起伏。

1955年,弗里德里希·默茨出生于德国的一个天主教家庭。1972年,还在上学的默茨就加入了基民盟。

1989年,34岁的默茨被选为欧洲议会议员,很快就在政坛崭露头角。不久后,默茨从欧盟转向德国国内,进入联邦议会。

2000年,默茨高票当选联邦议会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被视为正在升起的少壮派“政治新星”。

联邦议院的年轻议员默茨(左)与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交谈。

但随后,默茨陷入与默克尔的党内权力斗争,二人因在经济和金融政策方面的严重分歧,最终分道扬镳。2009年,默茨淡出政坛,转而成为律师。

2018年,默克尔宣布不再连任党主席。不久后,默茨便强势回归重返政坛,于2022年成功当选基民盟主席。

“德国特朗普”风格强硬。

默茨作派强硬,常常“语出惊人”、口无遮拦,因其强烈的个人风格被称为“德国特朗普”。

经济议题上,默茨主张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降低税收,推动企业自由发展,试图通过市场化改革重振德国制造业。

社会议题上,默茨强调传统价值观,反对堕胎、同性婚姻等社会自由化议题,主张限制移民,加强边境控制,加快驱逐非法移民。(另见本号文章《雪上再加霜,德国怎么了?》)

安全议题上,默茨强调欧洲独立自主,提出“核共享”计划,主张欧洲防务自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对华政策有两面性。

一方面,默茨认识到中德经贸联系密切,有加强中德经贸合作的意愿。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欧洲经济政策的剧烈调整,增加了德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因此,默茨不得不以务实的态度处理中德关系,寻求摆脱德国当前经济低迷困境。

另一方面,他曾多次对华表达强硬立场。

默茨曾将中国视为“制度性对手”,强调对华“去风险”,这基本符合欧洲传统中右翼在意识形态层面与中国的隔阂。

默茨对华政策极强的务实性,有利于锚定中德关系压舱石、基本盘,为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提供了转圜空间。但也必须清醒认识到,基民盟出身的默茨,在价值观上同中国具有天然的差异,这也决定了其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

新政府面临严峻形势。

当前,联盟党虽然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得票率远不足以单独组阁,因此首先要做的是寻找共同执政伙伴,组建新内阁。

2月23日傍晚,默茨在柏林宣布胜选后,就立即呼吁尽快组成新政府,称“世界不会等待德国,我们必须迅速具备执政能力”。

颇费思量,联合政府难组。

默茨组建新的执政联盟,必须与其他政党合作,但考虑到联盟党与其他政党在经济、社会、安全政策上存在明显分歧,默茨组阁面临较大难度。

与社民党合作。默茨领导的基民盟与现总理朔尔茨的社民党曾多次联合执政,在政策理念上也相对接近。

但两党在去监管、边境与非法移民、放松债务刹车等重大问题上的分歧明显,决定了两者政策取向存在较大温差,合作存在不小难度。

与其他党派合作。大选前的1月29日,默茨在联邦投票中依靠选择党支持通过反移民动议《移民流入限制法》。

这导致左翼的绿党、自民党对默茨与极右翼合作非常不满,抗议与联盟党合作的反对声浪巨大。

同时,考虑到上一届执政联盟中,绿党强势的作风给联合执政带来不确定性,也为默茨组阁带来考验。

与选择党合作。二战后,德国政治形成了长期共识,主流政党不可与民粹主义极端政党合作。因此,虽然选择党成为了德国第二大政治力量,默茨仍多次表示不与选择党组建执政联盟。

但时过境迁,一方面,选择党也正在逐步弱化极端民粹的色彩,逐步向理性主义执政党靠拢;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强力支持选择党,这些因素都在考验默茨如何权衡跨大西洋关系,也将深刻影响选择党能否进入执政联盟。

内忧外患,前方困难重重。

默茨接手的德国,正深陷数十年来的最大危机。

当前,整个欧洲面临跨大西洋关系的解构重塑,德国作为欧盟领头羊,一举一动都带有强烈的指向性意义。

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威胁对欧盟加征关税,撇开欧洲与俄罗斯“单线”对接处理俄乌冲突,甚至罕见干涉德国大选、力挺极右翼政党,给欧洲和德国都带来了巨大考验。

1月25日,特朗普的亲密盟友马斯克通过视频方式参与德国选择党竞选集会。

同时,近年来德国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存在能源价格高企、制造业萎缩、数字化滞后等突出问题。

据估计,2024年德国经济产出萎缩0.2%,连续两年出现衰退。

面对这样的局面,默茨公开宣称,德国未来的外交政策目标是摆脱欧洲对美国的依赖,在国防上实现“独立”。

当前,欧洲整体竞争力下降,内部利益诉求分化,加之长期形成的对美依赖,德国政府想要团结欧盟各国应对特朗普在贸易、安全等方面的冲击,也绝非易事。

0 阅读:0
九萬里

九萬里

扶摇九万里,静观大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