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整个华语,学院派唯独认可黄绮珊的唱功?当年她做了什么?

小辫子的小辫子 2024-08-10 19:44:45

在华语流行音乐之中,存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歌手,她从来没有任何声乐训练和声乐教育,但是以一己之力做到了让中央音乐学院认可,将她的作品奉为中国通俗演唱的十级天花板曲目。并且许许多多的音乐教授直言:她的嗓音是亚洲第一个可以超出欧美顶级大嗓的人。这个歌手便是——黄绮珊。

虽然当下已经56岁的黄绮珊有过多次跑调,但是在24年前,黄绮珊就是当时华语音乐之中,唯一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却单单凭借自身的唱功表现,完成从市场走向教育,从而让中央音乐学院这类音乐圣地确定了:中国通俗唱法的定位与定义以及技术方向,而通俗唱法又是当下更名为流行唱法的前身。所以实际上,黄绮珊在24年前,是得到了主流声乐学院派的认同。

那么为什么整个华语音乐,唯独只有黄绮珊做到了从市场到学术界乃至于纳入标准顶级唱法模范这一点?今天从声乐角度做出具体的详细分析:

黄绮珊是第一个现场演唱能力超越CD的华语女高音歌手,堪比欧美声乐三巨头

在上个世纪之前,华语音乐刚刚开始发展,整个的地位基本上就是一个完全模仿、附庸于欧美的产物。所有人都有一个观念:中国人或者是亚洲人唱不了欧美三巨头惠特妮休斯顿、席琳迪翁、玛丽亚凯莉的超高音大歌。这个观念并不是单纯的大众认知,也包括了绝大部分的职业歌手都会认为:亚洲人天生更弱,唱不了欧美的那种大腔体。

而黄绮珊就是那个所有人都说亚洲歌手唱不了大歌时,出现了一个声乐技术奇迹:黄绮珊从1990年便开始琢磨欧美三巨头的大歌,配合了两位顶级女歌手邓丽君与苏芮的中文腔体逻辑,基于邓丽君学会了呼吸与支撑共鸣,基于苏芮学会混声咽音。并且一举创作了自身巅峰高音作品《只有你》实现了咽音与喉下唱法、喉上唱法的切换,第一次突破了G5的高音中文流行咬字。

这种流行乐咬字的自然感,是李娜《青藏高原》民乐山歌化的同质化咬字完全不同的思维,具有更好的可塑性。而且此外黄绮珊现场演唱的冲击力,远远高于CD的表现,这是一次中国声乐极大的进步。真正可以拓展出声乐美感的唱功能力,这是其他歌手完全不具备的。也是那个以专辑为主要利润点的时代,反其道的现场声乐唱功市场的一次创新。

当时所有的歌手现场演唱都是一个非常保守,非常能力不足的状态,即:现场演唱大部分情况下是非高音歌手的舞台。真正的高音商业市场歌手现场演唱基本上都会选择:假唱、对口型的方式完成。即使是苏芮这种巅峰歌手,他们的高音表现也和欧美之间成存在本质性的差距,具体是音高无法突破E5的高音表现。

在女歌手真唱的市场之中,唱民乐的女歌手大部分都是真唱,但是真唱民乐的结果是:难听,基本上唱到高音都会呈现和CD专辑的直接断档。比如说:同为声乐通俗十级曲目的《青藏高原》原唱李娜,他就从没有现场演唱原Key的曲目,换句话说强如李娜她仅是可保证CD的效果较好,但是LVIE现场演唱依旧无法完成与欧美同规格的水准表现。

黄绮珊的出现,之所以引起了中央音乐学院等流行音乐、通俗音乐认同的原因是做到了如下三点:

1:黄绮珊突破了时代对于亚洲人、中国唱不了欧美高音大歌的刻板印象,完成了G5的强咬字。这是一种技术力的突破,填补空白,塑造了中国通俗唱法的一个标准。2:黄绮珊打破了业内歌手对于现场演唱永远弱于CD专辑美感的固定思维,她的现场永远比CD更好听。这在当时是划时代的代表。3:黄绮珊创造了流行音乐思维并非只有市场性,也具有艺术性的美感。第一次展示了流行演唱声乐这门艺术的魅力。这是一门可以独立于音乐之外的市场艺术。

这三点任何单独一点其实都是对于一位歌手都是非常罕见的能力。比如说:张杰和维塔斯他们就属于第一种高音能力突出的歌手,但是第二种现场演唱会超越CD、和第三种声乐艺术的表现则是稍弱。而林俊杰就属于现场比CD好听,同时具有声乐美感,但是对于高音突破并不是很擅长,起码不如张杰表现的好。

那么这三点其实在声乐对应了完全不同的能力,具体如下:

黄绮珊G5强咬字高音的秘密:女歌手咽音的完全运用+部分喉下撕裂

第一种,黄绮珊的高音技术性突破,这是一种对于垄断性知识的自我开拓。在黄绮珊之前,最巅峰的女歌手邓丽君也好,苏芮也罢,他们虽然在CD专辑的好状态情况下已经有一点点咽音技术的前兆,但是对于咽音的开发并未达到一个非常娴熟和吃透的状态。只能够在换声点之后的一到两个音完成音域的突破。本质还是吃声带机能,技术性的帮助并未达到最好。

黄绮珊之所以超越了邓丽君和苏芮的高音,原因就在于:流行化咽音处理。咽音,是一个存在与所有唱法体系之中的本质性高音逻辑,咽音是人体剔除声带机能先天性机能,获得更高音域的唯一方式。咽音的运用可以轻松完成高音的表现,这里其实中国民乐的咽音运营是最彻底的,同时也是音色最为割裂同质化的。

比如说:《青藏高原》李娜的山歌腔咽音音色,是谭维维、韩红等等一切高音女歌手的必须模仿的技巧,这种咽音过度的音色,具有极高的民族性质,同时也就意味着不具备商业性的流行个性自然美感。而黄绮珊要做的就是:流行化情绪咽音咬字运用——基于真声听感混声咽音运用。

具体细节是:咽喉部的肌肉完成稳定腔体的塑造,将声带闭合视作管弦乐的簧片,只需要完成震动,不需要完成高音过度闭合,通过腔体的压缩让共鸣的声波折射完成频率的增高,完成音高的视线。在咽音的逻辑之中:声带机能并不是首要条件,咽喉部腔体的肌肉强度才是音高的上限,高音压力从声带转移至了腔体肌肉,这也是为什么说咽音护嗓的本质意义。

这种上限也是喉下唱法的理论依据:一般来说:男歌手的护嗓咽音极限是D5,女歌手护嗓咽音极限是A5;所以黄绮珊在《只有你》的北京工人体育馆演唱时,实际上Live现场的冲击力在最高音的G5时,是一个喉下撕裂和咽音配合的表现,极具冲击力。这些技术性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太难了,尤其是中文咬字太多了翘舌音,本身就远远难于英文。

黄绮珊真正的强大:被忽视的现场腔体、声压、情绪

单单凭借高音突破的技术性,其实黄绮珊是无法达到一个较高的学术认同。而真正让黄绮珊走入了音乐学院的视线是因为:黄绮珊的唱功逻辑,具有顶级歌手的声乐艺术美感。简单说:在上世纪的音乐市场,现场演唱并不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利润项目。因为大部分情况下,歌手都唱不好。跑调、忘词、唱不上去,这些问题太常见了。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问题:现场演唱会的唱功美感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声乐艺术是不存在市场化的,大众对于歌手的唱功并没有达到一个唱得好就掏钱买票的地步。因为当时还是一个四大天王的明星效应为主的时代。

而黄绮珊真正的意义是在于:黄绮珊对于腔体、支撑、气息、声压的细节把控,做到了通过现场短短的几分钟演唱,让人具有欧美大咖巨星歌手的同级别冲击力和感染力,极大的通过声乐技术让人感到了音乐的美感。而这种现场演唱能力超越CD专辑的,才是声乐艺术可以完成商业化的本质逻辑。

综上,我们如果将视线放回24年前,黄绮珊的唱功的的确确可以说一句话:对于华语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希望未来有更多《我的美丽》同级别的好作品。

0 阅读:55

小辫子的小辫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