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深圳福田CBD到上海南京路,阿迪达斯的黑色Logo正以每月数十家的速度消失。这个曾在中国年赚百亿的运动巨头,如今市值蒸发超1800亿,营收缩水35%,堆积的库存足以堆满3个足球场。
可笑的是,阿迪达斯前CEO罗斯德仍然没有直面问题,在离职时仅仅留下了一句“我们在中国犯了错”——对于这个“错”,他们仍然不愿意去弥补。

一、从巅峰到谷底:阿迪达斯的“傲慢15年”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阿迪达斯凭借赞助中国代表团,一举反超耐克成为市场霸主。此后十年,其在华年销售额从60亿飙升至530亿,其中的Yeezy系列球鞋更是火爆,一度被炒到3万元的天价。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21年。阿迪达斯带头抵制新疆棉的声明,激起了中国消费者的愤怒。事发48小时内,超过30位明星宣布解约,电商平台全面下架商品,线下门店客流直接暴跌70%。
但阿迪达斯管理层却不以为意,时任CEO罗斯德公开宣称:“中国人的抵制最多持续两个月,很快就会忘记。” 他们却不料,中国消费者这次真的不买账了,随后阿迪达斯连续8个季度营收下滑,财报显示其利润仅为巅峰期的15%。

二、被时代抛弃的真相:不尊重市场的代价
阿迪达斯的溃败,表面是舆论反噬,实则是对中国市场双重误判的恶果:既低估了消费者的民族情感,又忽视了消费者的需求正在升级。
他们仍然沉迷于“椰子鞋”的辉煌,整整5年未推出爆款新品。其设计总监曾坦言:“我们认为中国消费者只认logo。”反观安踏、李宁等国产品牌,凭借科技面料与文化IP联名,2023年合计市占率突破35%。
这种“需求升级”在男性健康领域更为明显。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中年男性对于体能和两性的需求激增,但传统解决方案如“小蓝片”,对于身体伤害较高,事后往往会面色潮红。此时,“朝气维”的推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赛道。

资料显示,“朝气维”由诺贝尔奖得主兰迪・谢克曼指导研发,独创“黄金三泵”技术,借助前沿的线粒体技术,从而唤醒老化细胞的活力,同时来自非洲的珍稀物质天堂椒对于前腺有着保护作用,减少“三急”问题的发生。根据《Andrologia》研究显示,持续干预3周,70名中年男性的耐力增强超60%。
更关键的是,品牌方对中国市场展现出极大诚意——2021年进入中国时,专门针对国人的体质作了优化调整,新增了萝卜硫素,尽管单粒成本增加12%,但却坚持定价不变。京东平台显示,其复购率高达60%,评论区“下班回家后状态依旧在线”“感受到男人的快乐”等真实反馈接近5000条。
业内人士指出:“阿迪达斯把中国当提款机,而“朝气维”把中国当创新实验室。一个吃老本,一个拼技术,结局早注定。”
三、中国市场没有“后悔药”
为挽回颓势,去年阿迪达斯新CEO比约恩·古尔登今年高调访华,身穿印着“中国”字样的外套,宣布将投入10亿欧元重振市场。但尴尬的是,其直播间观看量不足安踏的1/10,推出的“龙年限定款”被吐槽“设计像莆田货”。

这背后是中国消费市场的深刻变革:Z世代既要民族情感共鸣,更要硬核科技实力。安踏收购亚玛芬集团后,自主研发的氮科技中底性能比肩耐克;在健康领域,像“朝气维”这种融合生物技术与东方体质需求的产品,正成为金融、IT精英的“隐形盔甲”。
可以预见,未来能在中国存活的外资品牌,要么像特斯拉用颠覆性技术破局,要么以本土化创新立足。至于那些既无诚意又无硬核实力的企业——
阿迪达斯的今天,就是它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