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介绍
《情融北京》以三对陕西农村夫妻的奋斗历程为蓝本,生动地展现了外来务工者在北京打工生活的缩影。最初,他们从事家政、餐饮等服务行业,这些看似平凡的工作,却是他们实现梦想的起点。在这座快节奏的城市中,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然而,正是那种吃苦耐劳、永不放弃的精神,让他们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他们的故事,不仅鼓舞着所有在城市中努力奋斗、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们,更让我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以及那份来自心底的温暖与力量。
作家介绍
刘儒,陕西凤翔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学毕业后从事公安、司法、组织、宣传等工作并坚持业余创作。曾任张家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出版长篇小说《人大主任》《美人祸福》《情与罪》《官托》等十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两部,短篇小说、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选集各一部。《人大主任》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播出。报告文学《燕赵第一户》获全国党教刊物优秀稿件一等奖。
文章试读
一
陕西凤翔县北山区,高山绵延,沟壑纵横。时值深冬,寒风呼啸,雪花纷飞。群山之间的成家山村,有二十几户人家,家家都依山崖掘窑洞而居,门前多用石头或树枝围成小院。那些柴门和围墙在风雪中摇晃着,不时发出哐哐、当当、沙沙的响声。沟底和山腰间,散落着开掘出来的一块块贫瘠的田地。
孔玉爱站在她家的崖台上。二十八岁的她,身材高挑,凹凸有致。她穿了一件拆洗染过的秋香色小棉袄,一条拆洗染过的青色棉裤,一块花头巾拢起长发扎在耳后。脸庞洁白,一双明亮的大眼睛,长长的眼睫毛,俊俏的鼻子,红红的嘴唇,右眉左侧的末端处长了颗鲜红的痣。
孔玉爱迎风眺望着对面那条出山而去的羊肠小道。寒风撕扯着她的衣服、头巾和头发,呼啦啦作响。雪花时不时地模糊了她的视线,使她眼前的那条盘旋而去的羊肠小道时隐时现。
她在期待着自己两个孩子的归来。
孔玉爱在等待的同时,也在回忆着过去。纷飞的思绪把她拉回了十年前。
那是1988年的夏天。十八岁的孔玉爱就要从三岔沟中学毕业了。这一天,他们初三班教室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毕业典礼”四个工整的大字。全班同学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里,在听张校长讲话。
张校长讲,在座的大部分同学虽然上不了高中和大学,但绝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和未来的无所作为。改革开放的大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所有的人搭建起了学习本领、成就事业的广阔舞台。只要同学们解放思想,勇敢地走出大山,投入到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去,不但一样可以学到很多的知识,而且也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三岔沟中学的老师和同学们,期待着你们的好消息!”
同学们听得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孔玉爱神情激动,热泪盈眶。她和同学们长时间地热烈鼓掌,并情不自禁地看看坐在旁边的成跃山。成跃山的心情跟孔玉爱一样地激动。他们的两对饱含着激情的目光,碰到了一起。
他们俩是定了亲的恋人。
到了离校的时间,同学们相互告别,难分难舍,彼此说了鼓励,亦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孔玉爱和成跃山把同学们一个个送走后,又一次去跟老师们告别。
他们俩是毕业班最后离校的。两个人站在校门口,对着可爱的母校,深情地看了很长时间。
三岔沟中学里,坐北朝南有三排房子:第一排是老师们住宿和备课的地方,第二排是三间教室和一个图书室,第三排是学生宿舍。学生宿舍后边是操场,操场上有两个篮球架,还有一座用土石垒夯而成的台子,那是同学们集中开会或演节目时的讲台、舞台。操场东边是灶房和食堂,西边是厕所,周围是半人多高的土夯围墙。这所初级中学是三年前建起来的,是这个深山里唯一一个中等教育场所。它的建成,圆了深山里很多孩子上中学的梦。孔玉爱、成跃山就是第一批实现了梦想,来到这里上学的山里孩子。
孔玉爱、成跃山看着这个让他们实现了中学梦想的可爱的母校,感慨万千。因为他们在这里不但学到了很多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而且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同学。愉快的学习生活似乎没有多久,就这样快地结束了。他们非常留恋在这里的学生生活。要依着愿望,他们还想继续上学。可是有高中的学校离这里很远,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他们继续去很远的地方上学,所以他们只能就此结束学生生活。
张校长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不时在孔玉爱和成跃山的耳边响起。他们想,张校长讲得对,他们虽不能继续上学了,但他们可以走出大山,到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去经风雨,见世面,增长知识才干,成就一番事业,为山区的脱贫致富做出自己的贡献。
盛夏的群山,绿装新姿,天高云淡,一派如梦如画的迷人景象。
孔玉爱、成跃山背着铺盖卷,行走在回成家山的山间小道上。路边野草丛生,鲜花盛开,蝴蝶和蜜蜂飞舞。孔玉爱穿了一件白色短袖衫,一条蓝色裤子,一双红色塑料凉鞋。浓密黝黑的短发下,露出她那修长的脖子和如花般的脸庞。因为天热,她的脸颊、脖子和胳膊上沁出晶莹的汗珠,更映衬得肤色洁白,俊美明丽。
走在她后边的成跃山迷恋地看着她,几乎忍不住一阵又一阵地心头冲动。
作家出版社推荐
《情融北京》
刘 儒 著
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