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永乐十二年九月戊子条载:“上闻弗提斤六城之地肥饶,命指挥塔失往治弗提卫城池,命军民咸居城中,畋猎孳牧,从其便,各处商贾欲来居者亦听,仍命行在兵部榜谕之。”
这段话的背后是明代朱皇帝在松花江中下游及黑龙江部分地区设置的“经济特区”。明永乐十二年是1414年。六城指的是托温城、弗思木城、弗踢奚城、考郎古城、乞列迷城、莽吉塔城。弗提斤城,又作弗提奚城,在今黑龙江省富锦市。
富锦市,为县级市,由佳木斯市代管,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弗提斤城在富锦县上街基镇。这个古城址是南北朝时,一支勿吉人来到来到松嫩平原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在辽代形成五国部,其中越里笃部遗址即位于现今的上街基镇大屯村。辽金至元时期,该地被称为“弗能”,明代时称为“弗提”、“弗奚城”,清朝初期则称为福提新。到了1882年,该地被称为富克锦,并在1909年更名为富锦。
富克锦在《松花江干地名考》中载有“弗提”是“勿吉”的转音。所以,如今居住在这里的人民应有勿吉的后人。这个地区在历史上是一个疆域广阔的区域,东至乌苏里江,南至穆棱河,西至佳木斯音达木河,北至松花江。这个地区是勿吉人的聚集地,并且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明代,它作为弗提斤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
富克锦疆域较广,东至乌苏里江,南至穆棱河,西至佳木斯音达木河,北至松花江。东西860余里,南北500余里,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人民不事农耕,以渔猎为生,而境内广袤的森林和浩瀚的江河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貂、野鹿、鲤鱼、狗鱼等资源。
富克锦产的貂皮远近闻名,辽代开始时貂皮就曾是五国部向辽国皇帝进献的贡品,所以富克锦更是松花江下游的经济贸易中心,与外地有着密切的交往。上至吉林、依兰,下至同江,人们都到富克锦“赶集”,进行着“以物易物”的贸易。吉林商人用船从松花江上把烧酒、食盐、火柴和胭脂等物运到富克锦,再从富克锦的居民手中换回鹿茸、貂皮等物。
六城之地即今天的汤原县至抚远市间一片广大地区。汤原县,是佳木斯市的3个县之一,驻地汤原镇。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西部边缘,北依小兴安岭千里群山,南邻松花江、汤旺河两大水系,介于煤城鹤岗、林城伊春、口岸城市佳木斯之间。抚远市,隶属于佳木斯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乌苏里江交汇的三角地带,东、北两面与俄罗斯隔乌苏里江、黑龙江相望,为低平辽阔的沉降平原。是我国陆地最东端的县级行政区,是最早将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和“东方第一城”之美誉。富克锦正好处在二者的中间位置。
弗提卫,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明永乐七年(1409年)三月,设忽儿海卫,后恼纳、塔失叔侄争印。五月瓦剌金河等处女真首领塔失等23人来朝,析忽儿海卫置该卫,以塔失等为指挥、千百户、镇抚,赐诰印、袭衣及钞币等。治今富锦县西古城(弗提斤城)。因该处土地肥沃,交通方便,是明朝政府经营奴尔干地区的重要据点。当时居住在这里的多数群体是海西女真。明朝政府张榜晓谕让他们和驻军、商人同住城中,驰骋畋猎、繁殖牧养的同时,进行易货贸易。
各地女真人带着自己的貂皮、马匹等地方特产,与来自河北、山东与辽南的商人交换铁器、农具、丝绸布匹、瓷器等生产生活物品,由于商业繁荣促进了城市建设,弗提斤城的繁华在黑龙江流域可谓无与伦比。史料表明,这座城市的城主———弗提卫的头目们,矢志不移地效忠明朝。因此,弗提斤城还是明朝经营奴儿干地区的重要据点和中转站。这种易货形式的商业活动,延伸到今天的俄罗斯境内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衍生了东北亚地区民间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以后的“山丹贸易”。
当年,虾夷人把从中国交易来的丝绸进贡给日本幕府,来自中国的丝绸衣物从北海道的宗谷(现稚内市)上陆,经北海道南部日本松前藩(现松前町)流入本州岛的青森,再扩散至江户、京都等地。明清两朝产自中国内地的蟒袍、锦缎东传日本扶桑,成为“虾夷锦”并造就“虾夷锦”文化现象,并永放溢彩,成了对丝绸之路山丹贸易的永恒纪念。只是这条丝路很少被人所知,它水陆并行白山黑水间推进,沿着松花江走到黑龙江尽头的库页岛,再辗转抵达日本北海道……对今天来说更具现实和开发的意义,不单是日本,还有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