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世界是真不太平,马上就要到了印度总理换届的关键时期,但是就是在这么敏感的时候,印度边境却爆发了内部冲突,印军击毙了12名武装分子。
而印度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不容乐观,加拿大逮捕了多名印度人,面对种种内忧外患,莫迪也非常罕见的没有发表任何声明。

从4月19日起,印度就进入了下一任总理的选举阶段了,距离印度的下一任总理选举已经过去了一半,今年六月初将会有一场大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有不到二十天的时间,莫迪的心理压力将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他在大选中落败,那么他的许多政治和经济政策就会被搁置。

尽管民意调查表明73岁高龄的莫迪在印度民众中颇受爱戴,并且有望再次当选,但是在选举结果出来之前,所有的问题都不会得到解决。
信息来源:2024年5月11日 参考消息——印军击毙至少12名武装分子

但就在这时,印度却爆发了一场战争,引发了一场腥风血雨,5月10日,印度的恰蒂斯加尔邦爆发一场叛乱,印政府立即派遣军队镇压,造成至少12人死亡。

为了维持当地的秩序,印度政府派出了一万多人的安保人员,对地方进行实时监控,防止武装力量再出什么乱子。
或许有人会疑惑,以莫迪的实力,为什么不直接将反叛分子一网打尽,而是选择了这种“杀鸡儆猴”的方式。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叛军由纳萨尔派领导,纳萨尔派在印度存在了50-60年之久,他们提倡为贫困阶层而斗争,并且与印度的民族体系相对立。
这些口号让很多印度下层的印度人都加入了进来,这些人长期占据着中、南、东三个地区的贫困乡村,再加上下层民众的加入,叛军的实力越来越强,而印度军方的实力,我们都很清楚,莫迪很难一击必杀。

另外,现在又是大选期,莫迪如果要当选,自然不可能对自己的同胞下手太重,那样会让自己的名声变差,让其他竞争者有可乘之机,所以,这次派兵平定内部叛乱,对于莫迪的选举没有任何好处。
外患5月12日,各大媒体爆出一条新闻,说加拿大警察抓到一位印裔男子,这是这个月来被逮捕的第四名印度人,加拿大警方以涉嫌参与杀害加拿大一位锡克教领导人的罪名,对其进行起诉。

去年6月18日,加拿大人尼贾尔在加拿大被枪击身亡,这起事件引起了加拿大警方的高度重视,尼贾尔虽然是个加拿大人,但在移居加拿大之前,他也是个印第安人。
他是锡克教的教主,一直在用各种方式,鼓动印度的民众,让印度获得独立,在反对印度的斗争中,他出力不少,印度曾把他看作是一名恐怖主义者,因为他的所作所为,印度这边也吃了大亏。

在这种情况下,尼贾尔是被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开枪打死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以很多人都把矛头对准了印度。
2024年5月5日 环球时报——印度外长回应“加拿大逮捕3名印度人”:指责我们,却拿不出证据!

不过印度自然不会承认这一点,因此在这件事情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拉锯战,甚至在这段时间里,两国的外交人员都被驱逐出了国境,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现在,加拿大已经有几个嫌疑人被抓获,这些嫌疑人都是印第安人,加拿大警察正对这些嫌疑人和印度政府之间的联系展开调查。
印度外交部长说加拿大没有证据,但是莫迪却什么都没说,莫迪的举动,就是为了给这件事降温,印度马上就要选举了,莫迪的心情可想而知。

粗略估计,印度首相莫迪在位已有10年之久,而印度目前正在举行选举,虽然莫迪看起来对他的再次当选很有信心。
但是,只要稍微看一眼,就能看出莫迪的情况并没有那么好,根据印度媒体的报导,由印度国大党领导的27个反对党已经结成了一个“反对党联盟”,试图阻止莫迪再次当选。

莫迪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不受印度民众的欢迎了,人口众多的印度人最担心的就是民生问题,但莫迪在位的这几年,印度民众的生活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反而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信息来源:2024年4月18日 上观新闻——深度 | 印度大选明天开锣,莫迪第三任期在望?已为长期执政布局?

印度民众长久以来都希望莫迪政府能够通过关停污染严重的工厂,真正关注民生,但是莫迪政府却只会嘴上答应,不会付诸行动,而莫迪政府长久以来的无所作为也令印度民众感到深深的失望,因此很多地方都在抵制印度的选举。

值得一提的是,马尔代夫近来对莫迪的态度非常强硬,穆伊兹领导的“亲华派”在大选中最终胜出,成为莫迪面临的死亡威胁。
要知道,穆伊兹一直以来都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致力于发展和中国的经济合作,并抵制印度的干涉,穆伊兹现在不但把驻印度部队赶出了当地,而且还和中国签订了20个领域的合作协定,这使莫迪企图把马尔代夫纳入“印度联邦”的计划破灭了。

作为回应,莫迪近来陷入了一场狂热的“自救”,他用捏造的指控断绝了竞争对手的资金来源,并因贪污而拘捕了反对派领袖,以此来压制国内反对派。
莫迪向中印边界增派了1万人的军队,进行了一场大型军演,试图掩盖舆论,转移危机,作为对马尔代夫这样的不服从者的惩罚,莫迪表达了在拉克沙群岛建设海军基地的意向,莫迪显然是犯了一个错误,他认为自己的策略很高明,但在其他人眼中,这只是一种火上浇油的行为。

印度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大部分都是依靠第三产业,在这段时间里,印度的领导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工业化,在工业化尚未成型之前,跳过第二产业,进入第三产业。
印度从一、二产业所占比重不足50%的经济结构,向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但发达国家的第二产业,只占很小一部分,是因为高端技术都在人家自己手中,而印度有什么产业?仿制或品牌电话?印度吹嘘的软件服务,其实就是一种没有多少科技含量的外包服务。

莫迪在2014年成为印度总理后,短短半年时间,他便开始了“印度制造”的计划,试图借助印度庞大的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重新开始工业化。
可是,工业化的发展,又岂是这么简单的?自从奥巴马执政以来,美国一直在吸引外资,吸引更多的制造业回流,但到目前为止,制造业的 GDP还不到百分之二十。

台湾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基地,如今台积电等跨国企业,都已将工厂迁往内地,川普发起了前所未有的针对中国的贸易战争,导致超过90%的美国商人在参加关税听证会时说,他们不可能将整个产业链从中国转移出去。
这是因为现代制造行业的门槛在不断提高,现代化的工业,必须要有完备的基础设施,要有稳定的电力,要有完备的物流体系,要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而只有中国具备这个条件。

美国没有熟练的工人,台湾也没有可靠的电力,这两个因素,让所有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发展不起来。
印度拥有的是什么?印度就是人口多一点,但自从独立以来,印度人就缺少了强大的力量和顽强的性格,

这个国家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去克服任何困难和危险,无论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还是独立后的工业发展,他们遇到问题都选择了逃避。
他们的领袖们总是抱着一种机会主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总是想用最少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好处,比如想要争取国家独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想要用最温和的暴力来争取国家独立。

尼赫鲁他想用中印边境问题来敲诈中国的土地,但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又被那些错综复杂的利益团体所阻挠,无能为力。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对自己的“迷之自信”,他们总是生活在幻觉里,印度三分之一的人忍饥挨饿,四分之一的人都是文盲,平均寿命只有67岁,工业基础薄弱,一年有一千万的新增劳动力,但因为经济结构的原因,他们只提供了一百万个工作机会。

他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仅是中国的一小部分,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大,而中国正在向5G迈进,而印度的很多乡村地区却连供电都没有保障,你觉得这样一个国家能变成一个超级强国?
结语可以预见,莫迪政府若是执意如此,非但叛军会死灰复燃,印度的内乱也会愈演愈烈,莫迪也会失去总理之位,而印度的“大国梦”也将越来越远。
一句话,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所以,莫迪必须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