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伴侣婚内出轨,对原配而言,精神和生活方面都遭受了重创,过还是不过、怎么过,都是问题,有人选择离婚重启人生,也有人选择舍“己”保全家庭,无论离婚与否,从创伤中彻底疗愈出来,都需要时间。
有位网友在遭遇背叛后动了离婚的念头,但迫于现实的束缚不能离,她说:
“暂时离不了婚,因为孩子跟我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爸爸妈妈不离婚。所以,我先选择不离,等我的孩子长大。等他长大后,我把财产都规划好,再离婚。但过程,真的时不时的内耗一下自己。唉……”
选择是一把“双刃剑”,选择一条路,势必要承受在这条路上的风险与压力。
遭遇伴侣婚内出轨,你选择“为了孩子”暂时不离婚,也不可避免地要承受更多内耗与痛苦。
你觉察到了自己的痛苦,想疗愈自己却发现无计可施,你很无助,因为当内在意愿与现实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你被动向现实妥协了。伴侣的背叛“击碎”了你,而孩子是你的“软肋”,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你把自己“拼凑”起来又打碎了,选择“牺牲自我”保存家庭的相对“完整”,这个决定和你内在想离婚的意愿是相悖的,但“为了孩子”你选择压抑自己的真实意愿和需求,所以你痛苦不安。
你内心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主要来源于:
●伴侣婚内出轨带来的伤害与无法坦然接受这一事实之间的冲突;
●想离婚又想满足孩子“不想让父母离婚”的愿望之间的冲突。
迫于这样的现实压力,你不停地内耗,同时也想尝试疗愈自己,上述这两条足以压得你在现实生活当中喘不过气来,而现有的婚姻/家庭关系,由于伴侣婚内出轨而关系变质,这份亲密关系也不能给到你力量,不能去滋养你。
从“伴侣”的角色出发,你很被动很无奈,从“母亲”的角色出发你同样很被动,陷入选择的两难时,你内心的“天平”倾向了孩子,尽管你确实因伴侣的背叛遭受很大伤害,也为了孩子做出“牺牲”。你没有错,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你?
背叛是对方给的,疗愈却是自己的事。明白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自己,疗愈才可能真正发生。
01想要疗愈自己,需要先看清内在的创伤是怎么产生的01遭遇背叛后陷入强烈的“应激反应”中:遭遇最亲密的人的背叛,一时间你可能会陷入难以置信、愤怒、不甘、委屈、自我怀疑、厌恶、痛苦等各种负面情绪中,不愿意相信伴侣背叛,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
你不愿意再去相信对方,和对方共处一个屋檐下让你感到压抑愤懑。
你可能会从“受害者”视角,一遍遍去反刍自己所遭受的痛苦,恨不得马上和对方划清界限。
02遭遇背叛后,受“补偿心理”驱使,试图寻找可充分信赖且依恋的关系人常说,婚姻相当于女人的二次投胎,遭遇伴侣背叛,自己的人生已经失控,你试图将孩子的“愿望”紧紧地攥在手里,同时似乎将孩子的命运稳稳地抓紧,不让他离开你的视线范围,让孩子处于你的掌控之中。
也就是说,其实每个人都在寻找可以充分信赖、依恋的关系。
当最基本的关系无法建立,或者说“我”没有找到可以依恋信赖的“你”,就会去试图寻找一个“替代品”。
当你无法处理对出轨伴侣的内心苦痛,孩子就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替罪羊”,需要被动去承受你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导致双方都痛苦。
你自以为“为了孩子”做出的“牺牲”,在未来有一天,当孩子真正成长了、成熟了,开始能够理解父母之间的关系时,会不会因此内疚、自责呢?觉得妈妈因为自己而放弃了自主选择的机会,而在不幸福的婚姻中忍受了很多年?
03看似是“成全”的自我“牺牲”,其实是一种变相控制忽视、压抑自己内在的意愿去成全孩子,等于阉割了你内在生命的主动权,你也间接变成了孩子生命的“掌控者”。
孩子“剥夺”了你的自由意志,成为被掌控者,他(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你的情绪,符合你的要求与期待时,你内心得到抚慰,觉得做出的“牺牲”值得;反之,你大概率要感到失望、受挫、受伤、怨愤、悔恨等。
一旦你将自己被动地变成一个控制者,你就会越来越弱,越来越紧张、焦灼,恐惧甚至绝望。
因为没有谁会永远地处于控制者地位,也没有谁会永远地被控制。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是。随着时间推移,孩子在成长,生活在变化发展,你内在的不安也许会越来越多,你慢慢发现,孩子的意志你无法完全左右,而你也满足不了他所有的愿望,你把自己整个儿“牺牲”掉,也不能保证孩子(能从这个家庭中感受到)幸福。
你内心的愿望和现实相悖,你打算和出轨伴侣解除婚姻关系,现实却是不得不勉强维系这份关系。
你为了孩子“牺牲”了自主选择权,在这样的关系中非常拧巴,感觉自己不能够去掌控自己生命的节奏,不能够去主导自己的人生,只能被生活牵着鼻子走。
孩子希望父母不离婚,来自于内心的不安,害怕家庭不完整,害怕失去,渴望依恋。
你想满足孩子的心愿,为了保全家庭的“完整”,暂时不离婚。但你是否有仔细想过,你自以为是“成全”的牺牲,是否其实是一种变相的“控制”呢?
抑或,你想要去满足孩子的“愿望”,会不会是一种对自我无法实现的愿望的心理“补偿”?因为自己内心想要婚姻幸福的愿望不能得到满足,所以潜意识希望可以满足孩子的愿望。
04越想控制,越容易失控控制欲看似可以发挥一定的掌握作用,实际上是一种弱者行为,是控制者为了抚慰自己内心的焦灼不安而产生的一种心态。
被控制者虽然会从控制者那里受到掌控而感到不适,与此同时,也会从控制者那里得到保护而得到补偿。但被控制者充其量只是由于暂时需要满足某种需求,而处于被控制者地位。
比如,你的孩子希望父母不要离婚,你“牺牲”自我成全孩子,本质上就是让自己处于了“控制者”地位,而孩子处于“被控制者”位置。
你放弃“自主”做出的“牺牲”,在未来可能换来更大的“失控”,要么孩子的个人意志被你的控制欲杀死,要么孩子变得反叛超乎你的想象与控制。
你有没有发现,你对外界试图控制越多,可能遭到的反抗就越多,遭受到的痛苦反噬也就越多。内在的控制欲越强,越容易失控,对自己、对他人、对环境,都是如此。
孩子希望依存于父母,希望父母不离婚(不想被遗弃、缺乏安全感……),你为了满足孩子的心愿,放下自主选择权,去满足、讨好、迎合孩子的意愿,暂时不离婚,间接地就会成为孩子的“操控者”,孩子需要乖乖听你的,一旦你发现孩子的行为表现不能如你所愿,内在的“失控感”“挫败感”就会再度被唤醒,你可能会对孩子生出很多不满和怨愤情绪:
“我做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还不听话!”
“我为了你忍受了这么多痛苦,你太让我失望了!”
“妈妈用心良苦所做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让你幸福,你怎么能这样!”
……
你内心带着怨恨,孩子也因此可能会活在严重的pua中,继承你的内耗、痛苦,他(她)的内心会产生很多的负罪感和恐惧感。
05执着于“成全”,而忽视了形式上的家庭“完整”≠有爱、有温度的家一个家庭怎样算是完整的呢?是表面上形式上的“完整”,还是真正有着爱的凝聚力?
以“爱”为向心力,聚拢起来的家,是否才真正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积极意义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你会考虑到暂时给孩子一个相对完整的家庭,等孩子长大,规划好财产然后离婚。然而有些深远之计,未必就真正可取。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还会发生很多事情,可能随着孩子的成长,他(她)也会慢慢学着理解你的处境。
况且,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种形式上的“捆绑”,你给了孩子生命,却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的“完整”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但父母之间的关系和睦与否,这个家是否有爱,才是真正能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如果只是形式上给了一个“家”,往后却要面对父母之间冷淡疏离的关系,那么孩子感受到的,也是没有温度、冰冷的、没有爱的氛围,反而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的是负面的推进作用。
而且,随着这种内耗压抑生活的持续,很有可能会产生“移情现象”。
比如,你与出轨伴侣之间的关系紧张且冷淡,你们可能有冷战或争吵的时刻,你可能会将对伴侣的失望及愤怒转移到孩子身上,不仅伤害到孩子的情感,也加深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隔阂。
所以,从长远意义上看来,暂时为了孩子,保全婚姻的完整,不一定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为孩子好”,母爱的羁绊,带来的反而是沉重的压力和无止境的内耗。你自以为的“牺牲”,在逐渐拖垮你自己。
深度疗愈,需要深度剖析自己内心的创伤,不必因羞愧或自责,选择隐忍,隐忍和牺牲换来的可能是更多的隐忍和牺牲,坦诚与理解是维护和修复关系的关键。
02疗愈背叛创伤,几种可以去尝试的路径看清内在创伤,全然接纳现实,尊重自我真实感受、需求及意愿
尽可能不去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阉割自己的真实意愿。
面对伴侣的背叛,你感到无奈、情绪崩溃、内在秩序失控,那就如实地面对这些负面的状态,不勉强自己做个“强者”,在自己极度“匮乏”的状态下,还想要去“牺牲”、去“成全”,那么很有可能把自己掏空,紧接着被巨大的“匮乏感”所吞噬。
接纳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在极度脆弱的时候逞能,接受最糟糕的状态,相信生命有一定的“容错率”,允许不符合自己意愿和期待的事情发生,这时候,心境会慢慢由紧张焦虑逐渐变得平和,因为“最痛就是这么痛了”。
在全然接纳之后,内心不再聚焦于所受到的挫折和伤害,混沌的心序会逐渐恢复清明,向内去观照自我的真实需求及意愿,这是自愈的初始状态。
牺牲自我去换来一份安全感,慢慢地则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因为丧失了主体性,压抑了内在的真实需求,而你内在的真实需求和意愿,并非“可视化”的,在不表露出来时,是不容易被周围的人所知道和理解的,所以你的压抑、隐忍,非但换不来尊重,可能换来的还是被忽视、被伤害。
当你真正能够去关注自己,尊重自己内在的真实感受时,别人才会去尊重你。
学会“松绑”,放下“控制欲”,放弃牺牲自我,寻回生命的主导权
健康和谐的亲密关系(无论是伴侣之间,还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就像一个容器,关系中的每个人被稳稳当当地托举着,在关系中感到是安全的、放松的、舒适的,这样,每个人才能从关系中得到滋养。
放弃想要向外抓取的念头,无论是伴侣还是孩子,捆绑的紧紧的关系,都不能真正给你安全感,给你自由。你越想去掌控的时候,被掌控者就越想反抗。
不再去以满足他人期待和愿望而存在,把决定权归还给自己,你感受到的世界就不再是焦虑的、狭隘的。
当你不再被动地“牺牲”自我,去弥补婚姻的“漏洞”,不再努力掏空自己给孩子幸福,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时,你内在的委屈和压力会得到“释放”。
不把人生的选择限定死了,把“可以不去牺牲自我”同样作为一种生命的选择。
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先给自己“松绑”,让自己的生命状态是“舒展”的,而非压抑的,亲密关系的“空间”也好,生命的空间也好,就会变大,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创造性。
与伴侣沟通调解,走出孤独,步入真实
遭遇背叛后你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感觉自己孤立无援,巨大的孤独感袭来时,伴侣是那个给予你伤痛的“风暴”,但你姑且可以将其看作一个人生道路上的“协作者”,尝试正面处理你和伴侣之间的矛盾冲突。
背叛行为是伴侣做出的,但婚姻关系、亲子关系健在,他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可避免,所以你大可不必将对孩子的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自己一个人去承受伤害和压力。
不必将自己困入一个死角,可以和出轨伴侣去沟通协商,看看对方对于自己出轨行为持怎样的态度,你还想不想继续生活,如果继续一起生活,他需要满足怎样的条件,如何给到你信任,如果不继续生活,就孩子的抚养权等问题具体沟通。
现实生活里发生的问题,那就回到现实里解决,直面真实之后,反而会让内心更有能量。
通过改变内在的“磁场”,改变环境的磁场,让环境变得滋养你(们)而非抑制你(们)
有没有可能,当你懂得“爱自己”,不再为了获得对生活的掌控感,而去盲目牺牲自我时,内心的焦虑内耗会因此缓解,与此同时,亲密关系(伴侣之间、亲子之间)也会更加融洽?
答案是,有可能。
每个人自带一种磁场,受这种磁场的感召,遇见相同频率的人和事,当你自身的磁场是稳定的,外力就不那么容易撼动你,与此同时你能吸引到与你同样磁场的事物。
境随心转,当你真正体验到心境转变之后可能发生的奇迹,你就会明白,原来你自己,才是那个真正的力量之源。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