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周年,复盘腾讯密码

砺石商业评论 2024-11-14 09:55:26

导语:成立26周年,腾讯到底做对了什么?

砺石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

众所周知的是,11月11日是每年中国电商领域的大促日。但不太为人知的是,11月11日其实还是中国最成功的互联网巨头企业腾讯周年庆的日子。

腾讯于1998年11月11日诞生于深圳,今年是成立26周年的时间。在腾讯公司26周年生日当天,笔者看到公众号腾讯文化发布了一篇《腾讯26岁,生日快乐》的文章,便顺手转发到朋友圈,先是写下了一段转发语,“腾讯给用户带来了大量好的产品,好的内容”,后来思考了一下,又加上了一句,“还给中国商业界带来了一种很好的管理与文化典范”。

例如,在产品上,腾讯公司诞生孕育了QQ、QQ音乐、QQ邮箱、QQ浏览器、应用宝、腾讯视频、微信、微信读书、企业微信、腾讯会议与腾讯文档等一系列爆款产品。如果一家企业能够拥有上述产品中的任何一款,都已经是颇为可观的成绩,但腾讯却拥有这些产品中的全部。

在内容上,腾讯还创造出品了《人世间》、《繁花》、《漫长的季节》、《三体》与《庆余年》等一众现象级的精品内容。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是一位出色的程序员与产品经理出身,他带领腾讯相继打造出QQ与微信等杰出的互联网产品还情有可原,但竟然还能够创造出如此一大批文化类的精品内容,这颇让外界好奇。

在大量精品产品与精品内容不断背后,则是得益于腾讯作为一家优秀企业的独特管理与文化精髓。那么,腾讯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2

复盘很多优秀企业的成长过程,我们发现其在创业早期的前瞻“战略”往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要素。但腾讯公司是一个例外,它在最初创建时的战略,却是一个一度让腾讯陷入经营困境的错误选择。

由于腾讯创始人马化腾职业生涯早期从事寻呼系统开发的工作经历与热衷互联网的业余爱好,让他最早选择了以网络寻呼系统作为腾讯公司的主营业务。但这个业务模式,在当时寻呼机市场江河日下的大背景下,很快就被证明是一个逆时代趋势的选择,这也导致腾讯在创建初期一直处于生死存亡的边缘,创业第一年收入不过100万人民币。

所以,腾讯的成功,并非战略的成功。其真正的转机而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为了竞标广州电信公司的一款软件而开发了QQ的原型产品OICQ,但由于这个项目已经提前内定了供应商,所以腾讯竞标失败。

竞标失败,就意味着没有客户为腾讯的这个产品买单。虽然还没有完全想清楚QQ应该怎么赚钱,但马化腾较为敏锐地洞察到QQ的长期可能性,于是和张志东等联合创始人商定,用从事传统系统开发业务赚来的微薄利润先将它养起来。正是这一决定,才有了QQ这个后来对腾讯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产品的诞生。

QQ的诞生并不意味着腾讯的必然成功,因为当时在市场上还有多款类似的产品,真正决定腾讯命运的是QQ团队对用户体验的密切关注。据《腾讯传》记载,在QQ产品上线之后,张志东带领的团队便根据用户的体验,不断发现和修复Bug,在第一周就连续完成了三个迭代版本,平均每两天发布一个,这激发了用户的使用热情,在后来的10多年里,腾讯在技术研发上所坚持的“小步快跑,试错迭代”原则,便肇始于此。之后,马化腾和张志东还经常去到网吧,现场观察用户的使用状况。

正是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让QQ逐渐在网民中形成口碑,最终带来用户规模的迅速扩大,这才为腾讯之后的融资、商业化与公司上市奠定基础。所以,笔者认为,腾讯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产品的成功,而非战略的成功。

并且在QQ之后,腾讯将QQ发展过程中的经验转化为体系化的产品方法论,继续将“重视用户体验,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的产品理念发扬光大,带来腾讯在后续产品上的生生不息。例如,从PC互联网时代的QQ秀、QQ空间、腾讯游戏、腾讯网、QQ音乐与腾讯视频,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微信、应用宝与QQ浏览器,再到产业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微信、腾讯会议与腾讯文档。放眼全球,一家互联网企业能够做出如此多爆款产品是绝无仅有的。

产品能力奠定了腾讯公司在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巨大优势,但产品是由人做出来的,所以,腾讯产品的成功,更深层次上是“人”的成功。

我们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没有QQ的出现,腾讯这家公司还会成功吗?很多人可能认为腾讯很难成功,但笔者认为腾讯即使没有QQ依然会取得非常可观的成就。这是源于腾讯在诞生初期就建立起了一支由马化腾、张志东、曾李青、陈一丹与许晨晔组成的,后来被誉为“腾讯5虎将”的杰出创始团队。

腾讯后来的发展已经证明,上述创始团队成员中的任何一位都能力出众。例如,马化腾在战略、组织与文化方面是腾讯的定海神针,张志东在技术与产品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曾李青在融资与商业化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陈一丹在企业行政后勤与人力资源领域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后勤保障,许晨晔则在公共关系与客户关系方面贡献颇多。

另外,这5位创始人之间协作默契,价值观一致,这就形成了更大的合力。目前放眼全中国,在创始团队的能力配置与亲密合作上,可能除了阿里巴巴集团的“18罗汉”,是没有企业能与腾讯创始团队所媲美的。

对的人,对的工作方式,便会有对的决策与结果。所以在腾讯早期的业务模式虽然存在重大问题时,腾讯的团队也会迅速纠偏,调整到对的方向并落地执行。即使没有QQ,也会有其他的替代性机会与产品出现。

在创始团队的“5虎将”之后,腾讯也继续将其在人才建设上的基因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在总办层,便有刘炽平、任宇昕、张小龙与汤道生等分别在运营、技术与产品等领域具有特长的优秀高管不断涌现。其中,刘炽平统筹公司整体运营与投资,将马化腾从日常运营管理事务当中解放出来,得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思考外部重大产业变化与公司内部的重大战略;任宇昕主导了腾讯游戏的成功与最近几年腾讯整个文化内容板块的复苏换新;张小龙主导了微信生态的构建;汤道生则主导了腾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向To B业务领域的重大转型。

在中基层,优秀的员工更是数不胜数。例如,腾讯音乐、腾讯视频、阅文集团、企业微信与腾讯会议等任何一个产品单独拿出来,都可以支撑起一家独立的上市企业,而腾讯培养出了大量可以充分胜任这些业务的负责人。人才的生生不息,带来产品的生生不息,产品的生生不息带来业务的生生不息。

在“产品”与“人”这两个最核心要素之后,笔者认为腾讯最值得其他企业学习的第三个要素才是“战略”。

虽然腾讯开局战略不顺,但在度过生存期后的战略上却表现出很少企业能与之媲美的迭代与进化能力,在此背后首先是源于腾讯这家企业的危机意识。

腾讯的危机意识从马化腾在行业内广为流传的一些话中可见一斑,“千亿元公司的没落是很常见的事情,我常说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人要清醒,外面掌声最响的时候,往往是最危险的”。

马化腾的这种危机意识,让腾讯始终对技术趋势与用户需求的变化保持着敏锐的洞察。例如,腾讯早期虽然依靠移动梦网率先在行业内实现规模化盈利,但马化腾深刻地意识到这种模式受制于人,不可持续,便力主公司进军网络游戏与新闻门户业务。在之后的移动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等每一个新技术趋势刚萌芽的阶段,腾讯也都是行业内最先知先觉的企业。

对变化保持敏锐的同时,腾讯更值得学习的是它应对变化的速度、决心与耐心。很多企业也会较为敏锐地意识到变化,但在应对变化带来的巨大威胁时,却往往表现得犹豫不决,行动迟缓,这就导致企业最后贻误战机,错失机会。而腾讯这家公司在意识到重大变化的威胁时,便会极为果断与坚定,迅速组织公司最优势资源进行饱和攻击。

例如,在面对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型的阶段,腾讯一方面通过腾讯微博力拼新浪微博,另一方面在内部安排了三个团队开发“微信”产品,最终张小龙带领的广州研究院脱颖而出。

在面对信息流与短视频冲击的时代,腾讯一方面通过微视、天天头条等产品与竞争对手进行正面对抗,另外一方面通过微信平台的公众号、视频号成功逆袭。

在产业互联网时代,腾讯于2018年更是大举推出930变革,重注To B业务,在强大的组织资源支撑下,腾讯很快就成果显著,其中最突出的便是由企业微信、腾讯会议与腾讯文档三个协同办公领域爆品形成的“一门三杰”。

在大模型时代,腾讯虽然还未取得绝对领先,但也已经摆好阵型,冲在了第一阵营。其最新升级的“腾讯混元Turbo”大模型性能大幅提升,且已与内部700多个业务和场景深度整合,并对业务产生了积极推动。

如果不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洞察,不是在这种洞察基础之上的果断决策、快速行动与坚定投入,腾讯很难在上述每一个阶段都最终把握住机遇,避开威胁。

最后,笔者想重点强调的是腾讯这家企业的文化。对的产品,对的人,对的战略,都离不开文化这一核心土壤。

一个企业在字面上的企业文化表述会有多个部分组成,腾讯亦是如此。其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了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与管理理念4个主体部分。其中,腾讯的使命愿景为“用户为本,科技向善”,核心价值观为“正直、进取、协作、创造”,经营理念为“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管理理念为“关心员工成长”。

“用户”、“向善”、“正直”、“进取”、“员工”等关键词较为精准地概括了腾讯公司的文化精髓,但如果进一步精简的话,笔者认为以极致的利他思维来对待“用户”、“员工”与“社会”,才是腾讯这家公司最突出的文化特征,而这种利他思维又是建立在“正直”这一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

好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发组织内人才的最大潜能,做出最极致的产品,完成宏大战略的落地。当腾讯真正拥有了“正直”为底层价值观的利他思维,其取得的各种成绩便水到渠成。

3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腾讯26年取得如此陈工的最大精髓便是“产品”、“人”、“战略”与“文化”这四个关键词。

在“产品”上,要真正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做出最好用的产品,最极致的产品体验,以形成口碑效应,从而实现公司的业务突破。

在“人”上,要建立高人才密度,且相互协同作战,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的机制。一方面尽可能地寻找十分人才,另一方面要做到尊重人、信任人与授权人,让人才释放出最大潜能。

在“战略”上,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对技术趋势与用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并对重大变化产生的机会与威胁敏捷行动,饱和攻击。

在“文化”上,要坚持正道成功。以“正直”为文化底色,以利他思维对待用户,对待员工,对待社会,让企业富有理想主义组织的激情与活力。

上述4个要素不是相互独立,而是构成一个相互协同的经营系统。当一家企业能够建立起这样的系统,便能迸发出巨大的威力。就在近日,腾讯公司发布了最新季度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腾讯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累计为4878.1亿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为1673.9亿元,同比增长46%。对应出众的业绩,腾讯公司的市值为3.73万亿港币,在中国所有上市公司中遥遥领先。所以,其他如果学习腾讯,绝不只是简单学习它的表面,而是要学习它这个“产品-人-战略-文化”相联动的整体系统。

0 阅读:22

砺石商业评论

简介:在这里,读懂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