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店一天卖出5000碗热干面,怎么做到的?
武汉人“过早‘的快乐,少不了一碗热干面,更离不开30天不重样的惊喜。
在武汉这座遍地热干面馆的城市里,有一家老字号汉味小吃集合店彻底出圈了。几十年来,它一直是本地人‘过早’的首选之地,如今也成为了游客沉浸式体验武汉‘过早’文化的必访之地。
老顾客说已经不记得吃了多少年了,“作为一个武汉本土人,记忆里的第一碗热干面就是蔡林记,是爷爷带我去吃的,现在我也带着我的孩子去吃蔡林记。”
本地人也热心推荐:“来武汉旅游一定要去蔡林记,一个月的‘过早’不重样,热干面、三鲜豆皮、生煎包、烧麦、糖三角、欢喜坨、发糕……每一样都让人回味无穷。
一天卖出5000碗,热干面走出武汉,热干面的魅力何在?一位常客向红餐网分享了他的“过早秘籍”。点上一碗经典的热干面,再搭配一份豆皮或是一碗蛋酒,这是他多年来不变的组合。
武汉每家热干面的拌酱都有独特秘籍,而蔡林记则以黑芝麻酱闻名。
近百年传承的非遗制面工艺,使得蔡林记的碱水面格外劲道。长筷上下翻转,将面条和多种辅料充分搅拌融合,面条色泽棕黄油润,味道鲜美,第一口就能让人惊艳。
拿着热干面边走边吃,同时拿碗的手食指中指夹一杯糊米酒,碗边卡两个面窝,小拇指吊一袋糯米鸡,还能疾行在人行道同时躲闪电瓶车,这是这是他多年过早孕育出的绝活,也是不少老武汉人在蔡林记过早的经典姿态。
而就是这样一家“老字号”,近百年来的辛勤经营,让它成为了老武汉人心中的经典,也赢得了年轻人的喜爱。
面对现在的火爆出圈,蔡林记武汉一门店店长告诉红餐网:“每天都有食客们排着长队,只为吃到自家的热干面,节假日一天能卖出5000多碗热干面,捞不完,根本捞不完!”
老字号焕新,让品牌成为城市名片作为百年老字号,往往避免不了品牌老化的问题。一成不变的门脸、品种、风格,很难再抓住人们那瞬息万变的喜好。那蔡林记是如何走近年轻人的心呢?
扩充产品矩阵:
热干面产品单一,主要集中在早餐时段,难以大幅提升营业额。武汉的早点品种繁多,但热干面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因此,蔡林记采取了以热干面为爆品,围绕武汉特色小吃打造产品矩阵的战略。
蔡林记从单品“热干面”向以“热干面”为首的汉味小吃转变,推出了多种武汉特色小吃,如豆皮、面窝、烧梅、欢喜坨、发糕、糖三角等。这一策略不仅丰富了产品线,还打破了原有的食用场景和时间限制,让顾客在任何时间和场合都能享受到正宗的武汉味道。
为了谋求进一步发展,蔡林记在2015年成立了一家电商公司。与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不同,蔡林记通过电商平台将产品销往全国乃至全球。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销量,也持续提升着品牌影响力。
成为城市名片:
热干面不仅是武汉的一道传统美食,更是武汉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城市IP的重要组成部分。
蔡林记字号始创于1928年,作为中国汉味小吃的领军代表品牌,先后获得中华老字号、非遗名小吃、楚菜名点、点评菜品榜TOP1等荣誉称号。蔡林记热干面技艺还被列入湖北非遗名录,已成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热干面的代名词,作为一张武汉城市名片,吸引了大量媒体或食客自发传播。
外地游客吃完一碗热干面后拍照打卡,这种自发传播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树立了“武汉的蔡林记,世界的热干面”的品牌形象,让蔡林记成为武汉的热门打卡点。
而此前布局的电商板块已成为蔡林记外地扩张的独门秘籍。2023年,蔡林记线上渠道销售额达到2.6亿,一年就发了410多万单,其中省外买家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全国对于热干面的需求在持续上升。
蔡林记目前湖北区域门店近200家,全国门店近300家,不仅在汉味小吃赛道中门店数第一,还代表湖北美食走向全国和海外。目前,蔡林记在广州、上海等地也已开设多家门店,在新加坡已有两家门店,11月,马来西亚首店也将在吉隆坡开业。
守正创新焕发活力:
蔡林记作为百年老字号、湖北非遗品牌,入选了“中华老字号守正创新十大案例”,彰显了其在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卓越表现。
蔡林记对门店进行了翻新升级,采用新中式国风,弘扬民俗文化。例如,吉庆街店翻新开业后,整体以红色为主色调,采用国潮风格,消费者体验更加年轻化,同时保留品牌文化墙,增强文化底蕴。
地方特色小吃正在走向全国从一碗过早的热干面到跨地域的全国连锁,蔡林记的出圈背后,实际上反映了餐饮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传统地方小吃正逐步实现品牌化和全国化。
根据红餐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23年全国小吃快餐市场规模达到8237亿元,同比增长12.6%,规模、门店数均连年增加。而其中,频频出圈的地域特色小吃正成为小吃赛道不断扩容的重要推动力。
在文旅和网红效应的加持下,这些地域小吃潜力巨大。从今年五一、国庆等假期的旅游消费来看,武汉均上榜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TOP10,旅游热度可见一斑。“旅游热”的带动,让湖北菜、热干面等本土品类加速出圈,为武汉餐饮品牌走出“江城”打下了一定基础。
而蔡林记作为汉味小吃的名片,无疑存在着发展的红利。为了更好地拓展市场,蔡林记推出了多种店型,适应不同区域的发展。
近些年各地都在努力复兴老字号,既要保持口味的纯正,又要贴近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到了外地还要照顾不同区域人群的口味差异,这传承与创新的平衡着实难以把握。
曾有业内人士指出,复兴老字号,其中最薄弱的环节是团队而非资金,真正有实力的团队,才有可能把老字号做好。
而蔡林记从最早的一碗热干面到现在的汉味小吃集市,再到打通线上线下,让全国人民都能吃上正宗汉味美食,门店规模与销售额连年稳定增长,正是得益于其强大的团队和精准的市场策略。
在餐饮业大单品转向小特色的趋势下,地域小吃的崛起可能才刚刚开始,而蔡林记的老字号新故事,仍在继续书写。
(本文配图均来自蔡林记,红餐网经授权使用;作者:红餐网锐工)